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
【拼音名】Bái Chánɡ Shān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8~10月采挖,晒干。
【原形态】
①玉叶金花又名:鹅儿花。
常绿蔓状小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披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叶膜质或薄纸质,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稍偏斜,上面深绿色,有稀疏白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柔毛;叶脉背面隆起;托叶2深裂,披针形至线形。伞房花序顶生;萼5深裂,裂片线形,密被白色柔毛,往往有1~2枚扩大成叶状,广卵形或圆形,长3.5厘米,白色;花冠金黄色,漏斗状,长2~3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5;雌蕊1,柱头2歧。浆果球形,乌紫色,径约7~8毫米。花期初夏。
生于山坡、林地。分布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茎叶亦作山甘草用。详山甘草条。
②展枝玉叶金花
落叶小灌木,高约1米左右。根深棕色,有恶臭。茎灰白色,皮孔椭圆形,棕色,大小不一,稍微突起,幼枝有毛。单叶对生,少数轮生;长椭圆形,长约7.5~11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急尖,全缘,羽状脉,侧脉6~8对,不直达边缘而向前弯斜,两侧脉间部分向上面隆起,因此全叶呈高低不平的形状,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绿白色,有短毛;顶部嫩叶的基部带紫色;叶柄长约1厘米。复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5裂;花冠漏斗状,筒部长,外被绢丝状毛,喉部亦有毛,上部较阔,裂片5扩展,卵圆形,先端尖,在芽内为镊合状;雄蕊5;子房下位,2室,柱头2,线形。浆果。种子多数,小而有棱角。花期夏季。
分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主根大多粗直而长,或作不规则弯曲;侧根多数,并有无数细根,表面灰棕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纹;皮部厚,新鲜时易剥离,内侧光滑,富有粘质。外形极似常山,但断面为白心,与常山之断面为黄白色者不同。 产四川、广西、福建等地。
【炮制】以水润透,切片,晒干。姜汁炒焦用。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药用植物学》:治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附方】治疟疾发寒热:白常山、散寒草、乌梅、牛膝、野烟、藿香,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常山
上一篇: 白菖
下一篇:白车轴草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常山/经典中药(3)
  • 常山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饮片炮制(6)
  • 常山三甲酒/药酒大全(3)
  • 常山鳖甲酒/药酒大全(3)
  • 截疟酒/药酒大全(0)
  • 常山饮/中药方剂(5)
  • 土常山/中药图谱(3)
  • 滇常山/中药图谱(57)
  • 常山/中药图谱(3)
  • 土常山/中华本草(3)
  • 滇鸡骨常山/中华本草(3)
  • 滇常山花/中华本草(8)
  • 滇常山/中华本草(5)
  • 常山/中华本草(4)
  • 白常山/中华本草(8)
  • 矮子常山/中华本草(3)
  • 土常山/中草药汇编(3)
  • 滇常山/中草药汇编(6)
  • 臭常山/中草药汇编(2)
  • 土常山/中草药大全(8)
  • 鸡骨常山/中草药大全(7)
  • 海州常山/中草药大全(4)
  • 滇鸡骨常山/中草药大全(14)
  • 滇常山花/中草药大全(7)
  • 滇常山/中草药大全(8)
  • 青蒿常山颗粒/中药颗粒(51)
  • 草部·蜀漆/本草纲目(9)
  • 草部·常山/本草纲目(7)
  • 臭常山/中草药大全(7)
  • 常山/中草药大全(6)
  • 矮子常山/中草药大全(11)
  • 常山/中草药大全(21)
  • 鸡骨常山/中草药大全(8)
  • 常山/中国药典2015年版(19)
  • 氢溴酸常山酮/兽药手册(35)
  • 氢溴酸常山酮预混剂/兽药手册(58)
  • 复方常山碱乙盐酸盐注射液/注射液(22)
  • 常山/历史药品质量标准(3)
  • 氢溴酸常山酮预混剂 /过期标准(13)
  • 常山/中药手册(16)
  • 海州常山(臭梧桐)/中药手册(15)
  • 土常山/中药手册(5)
  • 白常山/中药手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