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拼音名】Bái Huā Cài
【别名】羊角菜(《纲目》),屡析草(《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的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有恶臭。茎多分枝,高达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小叶5片,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无毛,下面叶脉上微有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有梗,基部有叶状苞片3;萼片4,卵形,先端尖;花瓣4,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有长爪,白色或带紫色;雄蕊6,花丝下部附着于雌蕊的子房柄上;雌蕊子房有长柄,突出花瓣之上,1室,花柱短,柱头扁头状。蒴果长角状,长5~10厘米,先端有宿存柱头。种子肾脏形,宽约1毫米,黑褐色,中部微陷,表面有突起的皱褶状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荒地,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广西、台湾、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含辛味挥发油,与大蒜油,芥子油相似。
【药理作用】叶有抗刺激作用。
【毒性】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后易引起中毒。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后12小时左右,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多汗,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较重,发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腹微隆起,肠鸣音减弱。经常规处理,3天后恢复。
【性味】
辛甘,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②《随息居饮食谱》:苦辛甘,温。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疟疾,痢疾,白带,痔疮。
①汪颖《食物本草》:下气。
②《纲目》: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理蛇咬伤。
④《中国药植图鉴》:止下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汪颖《食物本草》:多食动风气,滞脏腑,令人胃中闷满,伤脾。
【附方】
①治男子下消,女人白带:白花菜嫩叶半两,洗净,切碎,和猪小肠或冰糖,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痔疮:白花菜洗净,水酌量,煎数沸,洗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备注】本植物的种子(白花菜子)、根(白花菜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