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拼音名】Qīnɡ Qián Liǔ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青钱柳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Iljin.[Pterocarya paliurus Batal.;P.micropaliurus T soong]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干燥。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0-30m。树皮厚,灰色,深纵裂。枝条黑褐色,具灰黄色皮孔;髓心薄片状;冬芽裸露,密生褐色鳞片。奇数羽状复叶,长15-30m,小叶7-9(稀5-11)片;叶片革质,长椭圆状卵形至阔披针形,长5-14cm,宽2-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偏斜,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有盾状腺体,下面网状脉明显,有灰色细小的鳞片及盾状腺体。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葇荑花序3条或稀2-4条成1束,长7-18cm,簇生于短花梗上,雄花苞片小不明显,2枚小苞片与2-3枚花被片形状相似,雄蕊20-30枚,有时仅12枚;雌葇荑花序单独顶生,雌花7-10朵,雌花苞片与2小苞片贴生至子房中部,花被片4,生于子房上端,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2裂,裂片羽毛状。果序长20-30cm,坚果,扁球形,直径约7mm,在中部四周由苞片及小苞片形成革质圆盘状翅,先端有4枚宿存的花被片及花柱。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500m的山谷河岸或湿润的森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小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宽披针形,长5-14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边缘有锯齿,上面灰绿色,下面黄绿色或褐色,有盾状腺体,革质。气清香,味淡。 以叶多、色绿、气清香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栅栏组织1列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中柱鞘纤维呈环状排列。主脉处上、下表皮内方有3-4列厚角组织,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
粉末特征:绿褐色。①纤维状石细胞红棕色,直径21-23μm,壁厚7.8-10μm。②上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壁微波状弯曲,直径26-52μm,壁厚约2.6μm。③下表皮细胞长多角形,壁平直,厚2.6-3.9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④草酸钙簇晶直径2.6-26μm。⑤单细胞非腺毛,直径约26μm,壁厚5.2-7.8μm。⑥梯纹及网纹导管直径13-52μm。⑦纤维直径7.8-18.2μm,壁厚2.6-5.2μm。

【性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主皮肤癣疾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取汁涂搽。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柳叶
上一篇: 青钱柳
下一篇:青蛇莲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柳叶菜/中药图谱(10)
  • 柳叶/中药图谱(7)
  • 广布柳叶菜/中药图谱(8)
  • 水湿柳叶菜/中华本草(4)
  • 青钱柳叶/中华本草(4)
  • 毛脉柳叶菜/中华本草(5)
  • 麻柳叶/中华本草(5)
  • 柳叶亚菊蒿/中华本草(9)
  • 柳叶藓/中华本草(4)
  • 柳叶卫矛/中华本草(4)
  • 柳叶剑蕨/中华本草(6)
  • 柳叶见血飞/中华本草(4)
  • 柳叶蒿/中华本草(6)
  • 柳叶鬼针草/中华本草(5)
  • 柳叶菜花/中华本草(4)
  • 柳叶菜根/中华本草(5)
  • 柳叶菜/中华本草(7)
  • 柳叶斑鸠菊/中华本草(7)
  • 柳叶/中华本草(7)
  • 广布柳叶菜/中华本草(5)
  • 沼生柳叶菜/中草药汇编(9)
  • 毛脉柳叶菜/中草药汇编(4)
  • 柳叶绣球菊/中草药汇编(4)
  • 柳叶见血飞/中草药汇编(5)
  • 柳叶蒿/中草药汇编(5)
  • 柳叶菜/中草药汇编(6)
  • 沼生柳叶菜/中草药大全(19)
  • 水湿柳叶菜/中草药大全(2)
  • 毛脉柳叶菜/中草药大全(8)
  • 麻柳叶/中草药大全(7)
  • 柳叶亚菊蒿/中草药大全(4)
  • 柳叶绣球菊/中草药大全(7)
  • 柳叶藓/中草药大全(8)
  • 柳叶卫矛/中草药大全(8)
  • 柳叶剑蕨/中草药大全(6)
  • 柳叶见血飞/中草药大全(6)
  • 柳叶蒿/中草药大全(5)
  • 柳叶鬼针草/中草药大全(6)
  • 柳叶菜花/中草药大全(7)
  • 柳叶菜根/中草药大全(4)
  • 柳叶菜/中草药大全(5)
  • 柳叶斑鸠菊/中草药大全(6)
  • 柳叶/中草药大全(4)
  • 旱柳叶/中草药大全(5)
  • 广布柳叶菜/中草药大全(7)
  • 柳叶注射液/注射液(80)
  • 水湿柳叶菜/中药手册(15)
  • 旱柳叶/中药手册(13)
  • 柳叶/中药手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