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柳叶菜
Liǔ Yè Cài
柳叶菜
别名:水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水兰花、水接骨丹、水窝窝、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湖南]、菜子灵、九牛造接骨丹、水接骨、继母怀胎、光明草、小杨柳、锁匙筒、白带草、怀胎草、白带丹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消食理气;活血接骨。主湿热泻痢;食积;脘腹胀痛;牙痛;月经不调;经闭;带下;跌打骨折;疮肿;烫火伤;疥疮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归经?药性平药味淡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茎粗壮。茎直立,密生白色长柔毛及短腺毛,上部分枝。茎下部和中部的叶对生,在上部者互生,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0.8~2厘米,边缘具细锯齿,先端尖锐,基部狭窄,微抱茎,两面被长柔毛。花两性,单生于上部叶腋,淡红或紫红色;萼片长椭圆形,外被柔毛;花瓣倒卵形,先端凹缺;雄蕊8,4长4短;柱头4裂。蒴果圆柱形,长5~7厘米。种子椭圆形,密生小乳突,顶端具一簇白色长毛。花期8~9月。


Bkdzh.jpg

生于水沟边、林边、路边。分布全国各地。

【别名】水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水兰花、水接骨丹、水窝窝、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湖南]

【来源】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 L.,以花、根、带根全草入药。夏季采花;秋季采根或带根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淡,平。

【功能主治】

花:清热消炎,调经止带,止痛。用于牙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根:理气活血,止血。用于闭经,胃痛,食滞饱胀。

根或带根全草:骨折,跌打损伤,疔疮痈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花2~3钱,根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粉调敷患处。

【备注】(1)湖南地区尚有用全草治水泻肠炎,用量1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物应用鉴别】与本种功效相似的同属植物还有:抱茎柳叶菜Epilobium adnatum Griseb.、高山柳叶菜 E.alpinum L.、新疆柳叶菜 E.minutiforum Hausskn.、显脉柳叶菜 E.nervosum Bioss et Buhe.、短毛柳叶菜E.velutinum Nevski 均分布于新疆;圆柱柳叶菜 E.Cylindricum D.Don [E.tianschanicum Pavlov]分布于西南及新疆、湖北;多枝柳叶菜 E.fastigiatoramosum Nakai 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新疆;异叶柳叶菜 E.ProPinquum Hasskn.分布于东北及新疆。各自的全草与根可代替本种入药。

关键字:柳叶
上一篇: 柳叶
下一篇:六曲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柳叶/中药图谱(5)
  • 广布柳叶菜/中药图谱(7)
  • 水湿柳叶菜/中华本草(3)
  • 青钱柳叶/中华本草(3)
  • 毛脉柳叶菜/中华本草(4)
  • 麻柳叶/中华本草(4)
  • 柳叶亚菊蒿/中华本草(6)
  • 柳叶藓/中华本草(3)
  • 柳叶卫矛/中华本草(3)
  • 柳叶剑蕨/中华本草(3)
  • 柳叶见血飞/中华本草(3)
  • 柳叶蒿/中华本草(3)
  • 柳叶鬼针草/中华本草(4)
  • 柳叶菜花/中华本草(2)
  • 柳叶菜根/中华本草(3)
  • 柳叶菜/中华本草(5)
  • 柳叶斑鸠菊/中华本草(5)
  • 柳叶/中华本草(5)
  • 广布柳叶菜/中华本草(4)
  • 沼生柳叶菜/中草药汇编(7)
  • 毛脉柳叶菜/中草药汇编(3)
  • 柳叶绣球菊/中草药汇编(3)
  • 柳叶见血飞/中草药汇编(3)
  • 柳叶蒿/中草药汇编(4)
  • 柳叶菜/中草药汇编(2)
  • 沼生柳叶菜/中草药大全(16)
  • 水湿柳叶菜/中草药大全(1)
  • 青钱柳叶/中草药大全(6)
  • 毛脉柳叶菜/中草药大全(6)
  • 麻柳叶/中草药大全(4)
  • 柳叶亚菊蒿/中草药大全(3)
  • 柳叶绣球菊/中草药大全(4)
  • 柳叶藓/中草药大全(6)
  • 柳叶卫矛/中草药大全(5)
  • 柳叶剑蕨/中草药大全(4)
  • 柳叶见血飞/中草药大全(6)
  • 柳叶蒿/中草药大全(3)
  • 柳叶鬼针草/中草药大全(5)
  • 柳叶菜花/中草药大全(5)
  • 柳叶菜根/中草药大全(3)
  • 柳叶菜/中草药大全(3)
  • 柳叶斑鸠菊/中草药大全(5)
  • 柳叶/中草药大全(3)
  • 旱柳叶/中草药大全(2)
  • 广布柳叶菜/中草药大全(6)
  • 柳叶注射液/注射液(79)
  • 水湿柳叶菜/中药手册(15)
  • 旱柳叶/中药手册(10)
  • 柳叶/中药手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