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Shǔ Kuí Yè Shǔ Yù
【别名】龙骨七(《贵州草药》),穿山龙、细山药(《云南经济植物》)。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蜀葵叶薯蓣的根茎。秋、冬季采挖,除去泥土,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幼时只稀疏的长硬毛。根茎圆柱形,径1~2厘米,表面黄色或灰棕色,切面白色,须根较少。叶互生,掌状心形,长6~14厘米,宽5~1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4~5浅裂,下面脉上密被白色短柔毛,基出脉9~11条;叶柄长。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生或2~3枚丛生叶腋,雄花有柄,常2~3朵集成小聚伞花序,花技6裂,雄蕊6枚,花药3枚纵生,3枚横生;雌花序穗状,单生或2~3枚丛生叶腋,有花40朵或更多,花被6片,舌状。蒴果倒卵形,棕黄色而光亮,具3翅,长约2.5厘米,基部狭圆,中间微凹。种子椭圆形,具薄膜质的翅。
【生境分布】生于草坡、灌木林边、水沟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份】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其含量,四川昭觉产者为1.58%,云南丽江产者为0.5%。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燥湿理脾,强筋壮骨。
【附方】
①治风湿麻木:龙骨七、大风藤各一两。煨水服。
②治跌打损伤:龙骨七二两。泡酒一斤,每服五钱至一两。
③治积食饱胀,消化不良:龙骨七一钱。研末,开水吞服,每日二次。(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蜀葵 薯蓣
上一篇: 蜀葵苗
下一篇:蜀葵子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黄蜀葵/经典中药(4)
  • 薯蓣丸/中成药大全(3)
  • 薯蓣煎/膏方(4)
  • 九仙薯蓣煎/膏方(0)
  • 无比山药丸/中药方剂(0)
  • 薯蓣丸/中药方剂(3)
  • 薯蓣皂素 /处方工艺(2)
  • 蜀葵花/中药图谱(76)
  • 蜀葵/中药图谱(4)
  • 黄蜀葵叶/中药图谱(2)
  • 盾叶薯蓣/中药图谱(73)
  • 细柄薯蓣/中华本草(1)
  • 蜀葵子/中华本草(10)
  • 蜀葵叶薯蓣/中华本草(3)
  • 蜀葵苗/中华本草(1)
  • 蜀葵花/中华本草(4)
  • 蜀葵根/中华本草(3)
  • 马肠薯蓣/中华本草(4)
  • 黄蜀葵子/中华本草(4)
  • 黄蜀葵叶/中华本草(2)
  • 黄蜀葵茎/中华本草(2)
  • 黄蜀葵花/中华本草(1)
  • 黄蜀葵根/中华本草(3)
  • 黑珠芽薯蓣/中华本草(6)
  • 蜀葵/中草药汇编(4)
  • 黄蜀葵/中草药汇编(5)
  • 盾叶薯蓣/中草药汇编(3)
  • 细柄薯蓣/中草药大全(2)
  • 蜀葵子/中草药大全(7)
  • 蜀葵苗/中草药大全(5)
  • 蜀葵花/中草药大全(2)
  • 蜀葵根/中草药大全(2)
  • 蜀葵/中草药大全(1)
  • 马肠薯蓣/中草药大全(4)
  • 黄蜀葵子/中草药大全(6)
  • 黄蜀葵叶/中草药大全(7)
  • 黄蜀葵茎/中草药大全(9)
  • 黄蜀葵花/中草药大全(6)
  • 黄蜀葵根/中草药大全(4)
  • 黄蜀葵/中草药大全(5)
  • 黑珠芽薯蓣/中草药大全(7)
  • 盾叶薯蓣/中草药大全(7)
  • 菜部·薯蓣/本草纲目(1)
  • 草部·蜀葵/本草纲目(5)
  • 黄蜀葵胶/辅料手册(7)
  • 黄蜀葵/中草药大全(43)
  • 黑珠芽薯蓣/中草药大全(11)
  • 黄蜀葵花/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薯蓣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盾叶薯蓣/中药手册(7)
  • 黄蜀葵花/中药手册(16)
  • 黄蜀葵叶/中药手册(11)
  • 黄蜀葵子/中药手册(14)
  • 黄蜀葵根/中药手册(24)
  • 黄蜀葵茎/中药手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