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Ténɡ Wū Tóu
【别名】血乌、见血封喉(《中药材品种论述》),蔓乌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藤乌、羊角七(《药学学报》12(10):684,1965)。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瓜叶乌头的块根。7~9月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可达6厘米以上。蔓茎于向阳的一侧呈紫色,光滑,分枝。叶互生,宽圆卵形,长5.5~7.5厘米,宽5.5~6.5厘米;叶片掌状3深裂,中央裂片最大,梯状菱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锐尖,侧裂片斜卵形,基部更分2浅裂,裂片边缘疏生钝齿;叶基部截形或浅心形,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2~3厘米。花序含2~12花,小苞片条形;萼片5,蓝紫色,花瓣状,上萼片盔形,具短喙,侧萼片倒卵状宽匙形,下部萼片卵状椭圆形,除侧萼片内面疏生白色长毛外,余均光滑无毛;花瓣2,无毛,藏于盔瓣内,蜜腺体下部扩张至基部的裂口近截形,距长2毫米:雄蕊多数;心皮5,无毛或稀生微柔毛。蓇葖果长圆筒形,长1.2~1.5厘米。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树丛或林缘路边阴湿草丛中。分布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炮制】清水浸漂至略存麻味,用甘草、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取出晒干。
【性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镇痉,降压,发汗,利尿。治腰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癣疮。
①《中药材品种论述》:治痨伤。泡酒服治腰腿痛。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镇痉,镇静。降低血压,发汗,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分;泡酒或研末为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品毒性甚烈,不经炮制,不宜内服。
【附方】
①治无名肿毒:藤乌头以饭米汤在糙碗上磨成浆状敷患处;如已溃烂破口应留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跌打损伤:藤乌头五分。水煎,冲酒服;或将根用豆腐煮制后,晒干,酒炒研细粉,每次吞服二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癣疮:藤乌头,研末水调敷。(《中国药用植物纲要》)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乌头
上一篇: 藤乌
下一篇:藤五加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莽草膏/膏方(1)
  • 乌头膏/膏方(1)
  • 乌头摩风膏/膏方(0)
  • 二物大乌头煎/膏方(3)
  • 乌头马钱子酒/药酒大全(29)
  • 芫菁酒/药酒大全(4)
  • 乌头止痛酒/药酒大全(0)
  • 乌头地龙酒/药酒大全(0)
  • 乌头桂枝汤/中药方剂(3)
  • 乌头汤/中药方剂(2)
  • 乌头碱 乌头碱(Aconitine.../化学试剂(2)
  • 圆叶乌头/中药图谱(3)
  • 抚松乌头/中药图谱(8)
  • 展花乌头/中华本草(1)
  • 圆叶乌头/中华本草(2)
  • 岩乌头/中华本草(2)
  • 蔓乌头/中华本草(3)
  • 露蕊乌头/中华本草(2)
  • 两色乌头/中华本草(4)
  • 吉林乌头/中华本草(3)
  • 工布乌头/中华本草(1)
  • 抚松乌头/中华本草(3)
  • 乌头叶蛇葡萄/中草药汇编(3)
  • 露蕊乌头/中草药汇编(1)
  • 船盔乌头/中草药汇编(2)
  • 展花乌头/中草药大全(14)
  • 岩乌头/中草药大全(3)
  • 圆叶乌头/中草药大全(3)
  • 乌头叶蛇葡萄/中草药大全(1)
  • 乌头附子尖/中草药大全(2)
  • 蔓乌头/中草药大全(2)
  • 两色乌头/中草药大全(2)
  • 露蕊乌头/中草药大全(1)
  • 吉林乌头/中草药大全(2)
  • 工布乌头/中草药大全(5)
  • 抚松乌头/中草药大全(3)
  • 白乌茶/药茶(2)
  • 草部·乌头/本草纲目(8)
  • 船形乌头/中草药大全(4)
  • 船盔乌头/中草药大全(4)
  • 乌头汤/传统方剂(11)
  • 乌头桂枝汤/传统方剂(11)
  • 唐古特乌头/藏药标准(22)
  • 吉林乌头/中草药大全(8)
  • 乌头注射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9)
  • 乌头酊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乌头(附子、川乌)/中药手册(9)
  • 乌头附子尖/中药手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