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拼音名】Yán Wū Tóu
【别名】岩乌子、岩乌、雪上一枝蒿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岩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mitum racemulosum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财乌头,多年生草本,高40-65cm。块根倒圆锥形,长2.3-3.6cm,直径9-11mm,或近圆柱形,长约7cm,直径约5m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短柄,长2.2-3cm,无毛;叶片五角形,有时圆菱形,长5.5-9cm,宽8-10cm,基部心形,有时圆形,3深裂至距基部1.5-2cm处,中央深裂片卵状菱形,长渐尖,边缘疏生三角形牙齿,网脉明显,茎上部叶小,3裂或几不分裂,无毛。花序有花1-6朵,花序轴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约1cm,小苞片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3-8mm,几无毛;花两性,两侧对称,上萼片圆筒关盔形或高盔形,高2.4-3.2cm,无毛,下缘稍凹,长1.5-2.4cm,蓝色,无毛;花瓣2,具爪,瓣片大,唇长约6mm,距长5-7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有2枚小齿或全缘,无毛;心皮3,无毛。蓇葖果,长1.6-1.8cm。种子多数,倒圆锥状三棱形,长约2mm,只在一面生横膜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300m的山谷崖石上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四川天全、南川,云南镇雄等地。
【性状】
性首席鉴别,母根圆锥形,长约2cm,直径约1cm;表面暗棕色,有横皱及纵沟。子根圆柱形,长2.5-3cm,直径约0.5cm;表面有细纵皱纹和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1列细胞;皮层窄;内皮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母根的韧皮部细胞皱缩,有多数裂隙,近形成层处有韧皮纤维及石细胞群。
粉末特征:1.石细胞类长方形或类方形,长30-70μm,直径20-36μm,壁稍厚。纤维长150-174μ,直径20-26μm,有的可见纹孔。2.淀粉粒细小,单粒类圆形,直径2-8μm,脐点人字形、一字形、十字形、点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Μ
【炮制】用清水浸漂7天,每日换水1-2次,待中心办透后切片,蒸2-3h,取出晒干。再用熟猪油拦和,炒透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g。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乌头
上一篇: 岩莴苣
下一篇:岩蜈蚣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莽草膏/膏方(1)
  • 乌头膏/膏方(1)
  • 乌头摩风膏/膏方(0)
  • 二物大乌头煎/膏方(3)
  • 乌头马钱子酒/药酒大全(29)
  • 芫菁酒/药酒大全(4)
  • 乌头止痛酒/药酒大全(0)
  • 乌头地龙酒/药酒大全(0)
  • 乌头桂枝汤/中药方剂(3)
  • 乌头汤/中药方剂(2)
  • 乌头碱 乌头碱(Aconitine.../化学试剂(2)
  • 圆叶乌头/中药图谱(3)
  • 抚松乌头/中药图谱(8)
  • 展花乌头/中华本草(1)
  • 圆叶乌头/中华本草(2)
  • 岩乌头/中华本草(2)
  • 蔓乌头/中华本草(3)
  • 露蕊乌头/中华本草(2)
  • 两色乌头/中华本草(4)
  • 吉林乌头/中华本草(3)
  • 工布乌头/中华本草(1)
  • 抚松乌头/中华本草(3)
  • 乌头叶蛇葡萄/中草药汇编(3)
  • 露蕊乌头/中草药汇编(1)
  • 船盔乌头/中草药汇编(2)
  • 展花乌头/中草药大全(14)
  • 圆叶乌头/中草药大全(3)
  • 乌头叶蛇葡萄/中草药大全(1)
  • 乌头附子尖/中草药大全(2)
  • 藤乌头/中草药大全(3)
  • 蔓乌头/中草药大全(2)
  • 两色乌头/中草药大全(2)
  • 露蕊乌头/中草药大全(1)
  • 吉林乌头/中草药大全(2)
  • 工布乌头/中草药大全(5)
  • 抚松乌头/中草药大全(3)
  • 白乌茶/药茶(2)
  • 草部·乌头/本草纲目(8)
  • 船形乌头/中草药大全(4)
  • 船盔乌头/中草药大全(4)
  • 乌头汤/传统方剂(11)
  • 乌头桂枝汤/传统方剂(11)
  • 唐古特乌头/藏药标准(22)
  • 吉林乌头/中草药大全(8)
  • 乌头注射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9)
  • 乌头酊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乌头(附子、川乌)/中药手册(9)
  • 乌头附子尖/中药手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