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人药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 浏览文章
归脾丸(浓缩丸)
GuipiWan

【处方】党参80g
炒白术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制远志160g
炒酸枣仁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去核)40g
【制法】以上十一味,党参、当归、甘草、木香粉碎成细粉,其余炒白术等七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38(60℃)的稠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的浓缩水丸;气微,味甘而后微苦、辛。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炙甘草)。网纹导管直径约90um(木香)。
(2)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党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3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水(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疏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取本品3g,研细,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加盐酸溶液(10→10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离心,沉淀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皂苷元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4: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疏酸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 取本品3g,研细,加乙醚50ml,密塞,浸渍4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木香对照药材各1g,分别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当归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木香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 在〔含量测定〕的色谱图中,供试品色谱应呈现与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相对应的色谱峰。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8),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本品适量,研碎,取约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5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取出,放冷,滤过,用适量甲醇冲洗锥形瓶与滤纸,合并滤液与洗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洗涤液,正丁醇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ul、20ul与供试品溶液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每丸含炙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10ug。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规格】每8丸相当于饮片3g
【贮藏】密封。
关键字:浓缩
上一篇: 归脾丸
下一篇:归脾合剂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浓缩当归丸/中成药大全(4)
  • 浓缩养荣丸/中成药大全(2)
  • 葱白膏/膏方(0)
  • 榆皮通滑泄热煎/膏方(4)
  • 治膀胱实热方/膏方(1)
  • 葶苈膏/膏方(0)
  • 防风补煎/膏方(3)
  • 薯蓣煎/膏方(4)
  • 肉桂膏/膏方(2)
  • 生地黄煎/膏方(2)
  • 大豆煎/膏方(0)
  • 麻黄膏/膏方(9)
  • 胶蜡汤/膏方(3)
  • 乌金煎/膏方(2)
  • 钓痰膏/膏方(0)
  • 大岩蜜汤膏/膏方(0)
  • 治大便色青膏/膏方(0)
  • 内补当归建中膏/膏方(1)
  • 小鹿骨煎/膏方(0)
  • 夏姬杏仁方/膏方(0)
  • 填骨万金煎/膏方(1)
  • 饴糖煎/膏方(2)
  • 秘传当归膏/膏方(1)
  • 陆抗膏/膏方(2)
  • 黄精膏/膏方(5)
  • 还元膏/膏方(2)
  • 代参膏/膏方(0)
  • 骨填煎/膏方(2)
  • 藕汁膏/膏方(0)
  • 参茯膏/膏方(3)
  • 元霜紫雪膏/膏方(0)
  • 助胃膏/膏方(0)
  • 泻胃热汤方/膏方(2)
  • 地黄膏/膏方(5)
  • 乌扇膏/膏方(3)
  • 杏仁蜜草膏/膏方(6)
  • 丹溪琼玉膏/膏方(4)
  • 集灵胶/膏方(48)
  • 紫菀膏/膏方(1)
  • 安嗽化痰膏/膏方(2)
  • 通声膏/膏方(6)
  • 射干煎/膏方(2)
  • 宁嗽膏/膏方(3)
  • 愈久咳膏/膏方(6)
  • 干枣补肺煎/膏方(1)
  • 治痨膏/膏方(5)
  • 鼻齆衄血方/膏方(8)
  • 神异痰火膏子/膏方(5)
  • 泄气除热方/膏方(3)
  • 水牛角浓缩粉/中药_提取物(12)
  • 水牛角浓缩粉/中草药大全(3)
  • 巴曲酶浓缩液 /进口药品数据库(6)
  • 银翘解毒丸(浓缩蜜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31)
  • 逍遥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89)
  • 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4)
  • 香连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3)
  •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8)
  •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3)
  •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6)
  •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8)
  • 天王补心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30)
  • 川芎茶调丸(浓缩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27)
  • 水牛角浓缩粉/中国药典2015年版(32)
  • 香连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4)
  • 桂附地黄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浓缩养荣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保和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十全大补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归脾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百合固金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3)
  • 麦味地黄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抗痨丸(浓缩水蜜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补中益气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附子理中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香砂六君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健脾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清气化痰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二陈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舒肝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3)
  • 浓缩水牛角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润肠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资生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 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羚翘解毒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
  • 金锁固精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柏子滋心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香砂养胃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逍遥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通宣理肺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龙胆泻肝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二至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小柴胡汤丸(浓缩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银翘解毒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当归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8)
  • 防风通圣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妇科养荣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利心丸(浓缩水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