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辅料包材> 辅料手册> 浏览文章
简介
  丁烷(C4H10)又名正丁烷,是两种有相同分子式(C4H10)的烷烃碳氢化合物的统称。包括:正丁烷和异丁烷(2-甲基丙烷).丁烷是一种易燃,无色,容易被液化的气体。是发展石油化工、有机原料的重要原料,其用途日益受到重视。丁烷亦是两种有相同分子式(C4H10)的烷烃——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统称。
  标识
   中文名:丁烷
  
英文名:Butane
  分子式:C4H10
  分子量:58.12
  结构式:
  CAS号:106-97-8
  RTECS号:EJ4200000
  HS编码:
  UN编号:1011
  危险货物编号:21012
  IMDG规则页码:2147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丁烷的英文:Butane
性质
  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38.432C,沸点?0.522C,液态密度600g/l(0C,1atm),折射率1.3326(20C),临界温度152.0℃,临界压力3796.0kPa,临界体积255mL/mol。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其他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9%~84%(夕)。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轻微的不愉快气味。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乙烯制造,仪器校正,也用作燃料等。
  熔点:-138.4
  沸点:-0.5
  相对密度(水=1):0.58
  相对密度(空气=1):2.05
  饱和蒸汽压(kPa):106.39/O℃
  溶解性:易溶于水、醇、氯仿。
  临界温度(℃):151.9
  临界压力(MPa):3.79
  燃烧热(kj/mol):2653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最小引燃能量(mj):0.25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60
  自燃温度(℃):287
  爆炸下限(V%):1.5
  爆炸上限(V%):8.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生产工艺
  
来源
  本品存在于油田气、湿天然气和裂化气中,如石油化工轻油裂解制乙烯装置中,联产的碳四烃,约为乙烯产量的40%;石油炼厂催化裂化装置所产的碳四烃,约占装置处理量的6%,经分离可得丁烷。
  
制备
   l从油田气和湿天然气分离将其加压冷凝分离以后,可得含丙烷、丁烷的液化石油气,再用蒸馏法分离可得丙烷和丁烷。
  2从石油裂化的碳四馏分分离例如,石脑油中等深度裂解产物中含丁烷约占65%,重质馏分裂解产物中丁烷含量则更低。近年来,有的炼厂催化装置改用分子筛催化剂以及加氢裂化工艺,致使炼厂气中丁烷产率有所提高,丁烯产率有所下降。其丁烷分离过程如下。来自催化裂化装置的尾气,经分馏、分离碳三、异丁烯和碳五馏分以后,从塔底进入前乙情莽取蒸馏塔,自萃取蒸馏塔顶则得到90%以上的丁烷。
用途
  本品除直接用作燃料和冷冻剂之外,大量用于制取多种有机合成原料,如经脱氢可制丁烯和丁二烯;经异构化可制异丁烷;经催化氧化可制顺丁烯二酸酐、醋酸等;经卤化可制卤代丁烷;经硝化可制硝基丁烷[1];在高温下催化可制二硫化碳;经水蒸汽转化可以制取氢气。此外,丁烷还可做马达燃料掺和物以控制挥发分;也可做重油精制脱沥青剂;油井中蜡沉淀溶剂;用于二次石油回收的流溢剂;树脂发泡剂;海水转化为新鲜水的致冷剂,以及烯烃齐格勒聚合溶剂等。
  化学反应和用途
  烷烃是惰性气体,因为它们的C-C和C-H键非常强.它们并不与酸、碱、金属或者氧化剂反应。出奇地,它们不与酸、碱反应.不过汽油(辛烷)并不会与浓硫酸、碱金属或者高锰酸钾发生反应。它燃烧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2C4H10 13O2==点燃==8CO2(g) 10H2O
  如果有充足的空气供应的情况下,丁烷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如果空气供应不足,会产生碳和一氧化碳。丁烷的日常用途包括了家用液化石油气,亦用于打火机和可携式丁烷气炉中作燃料。
  丁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2C4H10 13O2==点燃==8CO2(g) 10H2O
注意事项
  由于氟利昂和氯氟化碳可导致臭氧层损耗,引起关注。故冷冻系统,特别是家用雪柜和冷藏箱均增加使用了异丁烷(2-甲基丙烷)作,代替氟利昂作制冷剂使用。另外异丁烷亦加添于喷雾剂,代替氯氟化碳。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300mg/m3美国TWA:ACGIH800ppm,1900mg/m3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LD50:LC50:658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是麻醉和弱刺激。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倦等症状。
  
急救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包装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关键字:丁烷
上一篇: 丁酸
下一篇:丁酮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3-氧代环丁烷基羧酸 /化学物质数据库(4)
  • 3-乙酰氨基氮杂环丁烷盐酸盐/医药中间体(4)
  • 3-乙酰氨基氮杂环丁烷/医药中间体(0)
  • 3-氨基氮杂环丁烷二盐酸盐/医药中间体(1)
  • 1,1-二脲异丁烷;异丁叉二脲/化学品物性数据库(9)
  • 2-溴-2-甲基丁烷;叔戊基溴/化学品物性数据库(5)
  • 1-溴-2-丁烷;光活性戊基溴/化学品物性数据库(3)
  • 正丁基溴;1-溴代丁烷;正溴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6)
  • 仲丁基溴;2-溴代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8)
  • 2-氯代丁烷;仲丁基氯;2-氯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7)
  • 1,4-二胺丁烷;腐胺;1,4-丁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化学品物性数据库(9)
  • 1,2,3,4-丁四酸;丁烷-1,2,3,4-四羧酸/化学品物性数据库(4)
  • 二正丁基硫醚;1,1`-硫代双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5)
  • 正丁胺;1-丁氨;1-氨基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18)
  • 1,2,3,4-四溴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13)
  • 2,2,3-三甲基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5)
  • 1-氯丁烷;丁基氯;1-氯代丁烷;正丁基氯/化学品物性数据库(3)
  • 己二腈;1,4-二氰基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5)
  • 己二酸;肥酸;1,4-丁烷二羧酸/化学品物性数据库(3)
  • 环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7)
  • 环氧丁烷;1,2-氧化丁烯/化学品物性数据库(4)
  • 1,4-二氯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3)
  • 1,3-丁二醇;1,3-二羟基丁烷;甲基三亚甲基二醇/化学品物性数据库(2)
  • 正丁烷;丁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5)
  • 异丁烷;2-甲基丙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3)
  • 八氟环丁烷/辅料手册(14)
  • 丁烷/辅料手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