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汇编> 浏览文章

【拼音名】Mǎ Chǐ Xiàn

【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

【来源】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药。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长0.6~2.7厘米,宽0.4~1.1厘米,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全缘,上面深色,下面淡绿色或暗淡红色,除中脉外,余脉均不明显。夏日开黄色小花,3~5朵簇生于枝顶4~5叶状的总苞内。萼片2;花瓣5,黄色,凹头,干时开放最盛;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顶端4~5裂成线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的种子。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田间、园圃等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化学成份】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l-noradrenaline,C8H11O3N),鲜草约含250毫克%,并含有多巴明[dopamine,C8H11O2N为4-(2-乙氨基)焦性儿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及少量多巴[dopa,C9H11O4N为3-(3,4-二羟基苯)-L丙氨酸,3-(3,4-dihydroxyphenyl)-L-alanine];此外,尚含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B2、PP、C、胡萝卜素、皂甙、鞣质、树脂、脂肪、尿素(urea)、钙、磷、铁盐、草酸氢钾、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及其它钾盐。钾盐以氧化钾(K2O)计,鲜草约含1%,干草约含10%。还含有丰富的苹果酸、枸橼酸、氨基酸、草酸盐及微量游离的草酸。全草并显生物碱、香豆精、黄酮、强心甙及蒽醌类化合物反应。

【药理作用】1、本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并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2、抑菌: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3、马齿苋对血管有显著地收缩作用,此种收缩作用兼有中枢及末梢性。

4、马齿苋对豚鼠、大鼠及兔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对兔在体子宫亦可引起收缩。

5、本品对家兔有降压、利尿及加强肠蠕动作用。

【炮制】夏、秋采集,除去泥沙,用沸水略烫或略蒸晒干或鲜用。

【性味】酸,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制剂】1、消痢片:取马齿苋干品加水煮2次,煮液浓缩至1:1,加入60%乙醇,醇液滤去沉淀物,滤液回收乙醇成稠膏状,加适量淀粉制颗粒,干燥,加润滑剂压片包衣,每片含量相当于干马齿苋2.5克。

2、马齿苋注射液:将马齿苋切碎,每斤加水1,500毫升,煎煮2次。过滤,煎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5倍96%乙醇浸泡24小时后,过滤2次,除尽乙醇加蒸馏水至每毫升含量相当生药0.5~1.0钱。灌封于2毫升安瓿,煮沸灭菌即成。

【附方】1、细菌性痢疾,肠炎:①马齿苋(鲜草)1.5斤。先经干蒸3~4分钟,捣烂取汁150毫升左右。每服50毫升,每日3次。②消痢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儿童酌减。

2、产褥热:马齿苋4两,蒲公英2两。水煎服。

3、淋巴结结核:马齿苋6两(细粉),猪板油8两(净油),蜂蜜8两,将马齿苋洗净,用开水略烫捞出晒干。用铁锅将马齿苋炒炭存性,研细粉,猪板油烧热后放马齿苋,用铁勺不断搅拌均匀,片刻即冒白烟,此时将锅端下,放入蜂蜜搅拌成糊状,锅内有沸起现象,冷后即成软膏。用药前先将患处用淘米水(用冷开水淘米)洗净,然后按疮口大小摊成一贴小膏药贴于患处,再用纱布固定,每2天换1次,以愈为度,不可间断。

4、急性阑尾炎:马齿苋、蒲公英各2两,水煎2次,浓缩为200毫升,2次分服。

5、产后出血、剖腹产、刮宫等子宫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马齿苋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直接子宫注射,每次2毫升。

6、钩虫病:鲜马齿苋半斤,水煎,浓缩成流浸膏,加米醋50毫升顿服,每日1次。3天为一个疗程。如需进行第二、三疗程时,每疗程间隔10~14天。

7、带状疱疹:鲜马齿苋2两,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

关键字:马齿苋
上一篇: 马勃
下一篇:马刀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