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汇编> 浏览文章

【拼音名】Shān Nài

【别名】山柰、三藾、沙姜、山辣。

【来源】为姜科山柰属植物山柰Kaempferialan-ga L.的根状茎。于11月苗苦时挖出根状茎,洗去泥沙,剪去须根,切片放柜内用硫磺熏一天,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圆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开花,穗状花序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晨开午调,芳香,花管筒细长;每花有披针形苞片1片,长约2.5厘米,绿色。果实为蒴果。

【生境分布】生于热带地区,性耐脊薄干旱土壤。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野生或栽培。

【栽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植质的砂质壤土为好。根状茎繁殖,春分倒清明间整地作成高畦,按7×7寸的行株距挖穴,把上年的根状茎分开,载入穴中,覆土寸左右,每亩用量120~140斤。生长期及时除草,雨天注意排水。

【化学成份】根状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龙脑(borneol)、桉油精(cineole,C10H18O)、莰烯(ca-mphene,C10H16)、对甲氧基桂皮酸和桂皮酸。此外,尚含黄酮类、香豆精类及淀粉等。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本品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仰制作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化湿,行气止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用量1~3钱。

【附方】感冒食滞,胸腹胀满,腹痛泄泻;山柰5钱,山苍子根2钱,南五味子根3钱,乌药1.5钱,陈茶叶1钱。研末,每次5钱,开水泡或煎数沸后取汁服。

【备注】云南产的山柰不止一种,其同属植物有作香料服食而中毒者 ,值得注意!

关键字:山柰
上一篇: 山梅花
下一篇:山牛蒡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