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山柰
Shān Nài
山柰
别名:三藾、沙姜、山辣、三奈子、三赖、三柰、山柰
功效作用: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英文名: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hizome, Rhizome of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始载于《本草纲目》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药性温药味辛

  

目录

  1. 药性
  2. 山柰
    1. 概述
    2. 生物特性
    3. 生长特性
  3. 栽培技术
    1. 1.选地整地
    2. 2.繁殖方法
    3. 3.栽种
    4. 4.田间管理
    5. 5.病虫害防治
  4. 药理作用

药性

【别名】三奈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三藾(《南粤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三柰、 山辣 (《纲 目》)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 . 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8~9月开花,穗状花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开午调,芳香,花管筒细长。果实为蒴果。

【性状】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 (1) 本品粉末类黄白色。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多数扁平,直径5~30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螺纹导管直径18~37μm。色素块不规则形,黄色或黄棕色。(2) 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 乙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5%(ml/g)。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 6~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山柰

概述

别名:沙姜、山辣。 为姜科山柰属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以根茎入药,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主产广东、广西和云南,四川从广西引种种在米易县试种获得成功。  

生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纯形,基部圆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开花,穗状花序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芳香,花管筒细长;每花有技外形苞片1片,长约2.5厘米,绿色。果为蒴果。  

生长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和壤上为好。将土地深翻整细耙平,开133厘米宽的高畦后,每公顷施堆肥22500干克左右,油渣、过磷酸钙各600~750千克于畦面上,施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细整平,待打窝栽种。  

2.繁殖方法

用块茎繁殖。收获时选健壮,无病虫害及未受冻害的沙姜作种,晾干表皮水汽后,在室内或室外贮藏均可。室内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用干细沙和姜分层堆藏,堆放时底部先铺一层沙再分层放种麦,如此层层堆放,堆高100厘米即可;室外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挖宽约100厘米,深50厘米,长随贮种数量而定的坑,先将坑内垫上一层沙再放种姜,一层沙一层种美,这样依次进行,高约34厘米,上盖细沙13~17厘米,最后盖草或塑料薄膜,以防冬春雨雪浸入坑内引起烂种。  

3.栽种

于4月中旬栽种为最佳,用窝栽或厢上开横沟栽种均可,但以窝裁为好。将种姜按其自然分叉状况,分成单丫栽种。在厢上按行窝距27厘米*27厘米挖窝,深16厘米左右,每窝栽种姜3个,按品字形排放,每公顷用种量3000干克左右,栽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千克左右于窝中,然后盖土将厢平整齐,盖土厚度10厘米左右,否则土盖薄了,山柰块茎生长瘦小,须根增多,影响产量和质量。  

4.田间管理

(1)排水、灌水 山柰栽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才利于正常出苗,达到苗齐、苗壮,管理时应灵活掌握,做到旱时灌水,涝时排水。 (2)中耕除草 苗齐后开始中耕除草,有草就除,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在封畔前可用小锄轻轻浅松土,注意不要损伤苗子,故只能用手拔草。 

(3)追肥 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6月中、下旬,苗出齐时进行,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30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叶片封畦前进行,公顷施堆肥18750千克,油渣450~600千克,过磷酸钙750~1050千克,方法是将以上几种肥料混合堆沤腐熟后撤施于畦上,施用后用小锄将肥料埋入土中;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山柰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清淡人畜粪水或加入一定量的发酵油渣混施,一般每公顷施人畜粪水15000千克左右,油渣450~600千克。  

5.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在8~10月发生,叶片上出现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点,以后斑点干枯而成白色薄膜或成穿孔,根茎瘦小或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选土,整地时理好水沟,雨后及时排水,可以减少发生。 

(2)鼠害 从种到出苗期,田鼠晚间掘上偷吃种姜,造成缺株。 

防治方法:在田间田鼠出没处,投放鼠药诱杀。 

(五)采收加工 于栽种当年的12月中、下旬叶片变黄时收获。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须根,除留种外,其余全部可加工成商品,将山柰洗去泥土,用手工或切片机横切成厚0.3~0.5厘米的姜片,晒干或用硫磺熏1天后晒干即成。一般每公顷产鲜姜18750~22500千克,高的可达30000千克以上;干商品3750~4500千克,高的可达6000多千克。 

产品质量:以身干、色白、有香气、无杂质和霉变为合格,尤以色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1985年KosugeT,等报道以山柰根茎中分得的反式-对甲氧基桂皮酸酯是一种细胞毒素成分,对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cell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根茎煎剂0.25-0.75%浓度对豚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而浓度增至1-1.25%则出现抑制作用;其挥发油的饱和水溶液与煎剂的作用类似。

3.抑菌作用 根煎剂在试管内对许蓝氏毛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10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 山柰酚对动物有消炎作用及维生素P活性。其效力与槲皮甙相似,而较山柰甙为差。

关键字:山柰
上一篇: 山莓
下一篇:山牛蒡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