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妥明滴丸
Pilulae Clofibrati
本品系用滴制法制备的安妥明胶丸,每丸含对氯苯氧异丁酸乙酯(C12H15O3C1)应为标示量的90~110%。每丸含安妥明125 mg。
【制法】安妥明滴丸的工艺流程如下:
灯检
溶胶→滴丸→干燥及洗丸→化验→成品包装
↓
不合格丸回收
(1)溶胶:选用一级食用明胶,严格按照重量配比[胶:甘油:水为1:0.3:1.4(在冬季另加糖粉0.1g或0.27,糖粉在胶降解后加入)],在90~100℃条件下水解50~60分钟,所得的明胶溶液粘度较高,凝冻点较高,保持较好的冻力。
(2)滴丸:将安妥明油与胶液在滴丸机中分别同时由喷口滴出后,滴于液体石蜡冷却液(7~10℃)中,断裂收缩成球形并在流动的条件下初步定型。装液体石蜡的冷却管外,用冰盐水冷却。液体石蜡的比重0.864对于胶丸的下沉成型是可以满足需要的。冷却液温度过低或粘度过高,易成双丸。
(3)干燥、烘洗、灯检及包装:基本上与一般胶丸生产要求相同,但热烘温度较低(30℃)。
(4)不合格品的回收:凡生产中不合格品同样经洗丸、干燥后,用热熔化法回收,先按下述配比。不合格丸1份,冷水0.2份,充分拌和,放置半小时以上,膨胀后,置水浴上熔化,放冷后安妥明油浮于表面,倾出分离即得,如检验合格仍可应用,否则再经分馏和水洗,化验合格后应用。
【作用与用途】本品能抑制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合成,从而使其在血中的浓度降低,扭转类脂物的积聚。例如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的病人中,可见视网膜上黄瘤和分泌的沉着被消除。此外,本品尚能降低血纤维蛋白元含量和血小板的粘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主要适用于Ⅲ、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心肌梗塞、心绞痛及糖尿病渗出性视网膜病娈。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日每kg体重20~30 mg,分2~3次服。体重超过65 kg者,每日2 g,体重50~60 kg者,每日1.5 g。维持量每日1~1.5 g。用药4周后血脂降低,若治疗三月无效,即可停服。
【注意】本品副作用很少,偶见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个别病人有恶心及呕吐。
在服药期间,血象不见有显著变化,个别病例在治疗八个月后,见转氨酶轻微上升,因此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转氨酶、血细胞、胆固醇、脂蛋白电泳总脂及磷酯。本品能加强抗凝血作用,因此在服用本品的同时服用抗凝血药时,应减少抗凝血药的剂量,并应测定凝血酶元以控制用量。肾、肝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用。
【贮藏】避光,凉处保存。
【注解】1.安妥明或称心血安、祛脂乙酯、安脏美(Clofibratum,商品名:Atromid-S、Clofibrate),化学名:对氯苯氧异丁酸乙酯(Bthylchlorophenoxyisobutyrate)。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安妥明为几乎无色澄明液体,带有异嗅和异味。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等互溶。
2.安妥明在常温下为油状液体,比重较大(15℃时为1.140),选择其应用剂型时遇到一定的局限性,据国外文献报导,可将安妥明与PEG 6000混合熔融,粉碎,压片或装胶囊应用(含主药5~10%),国内有掺和一定量花生油(125 mg安妥明、59 mg花生油)用模压法制成胶丸的,也有掺和等量液体石蜡用滴丸法进行生产的,我院药厂则直接采用安妥明原油以滴丸法生产胶丸。
3.本品每丸含安妥明油约125 mg,胶皮重约50 mg,在正常的保管条件下,胶丸外形圆整,透明、澄清,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在各种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均有一定的稳定性。由于安妥明油的热体膨胀系数较大,在胶丸的皮内含水分较低时(最好控制含水量在8~122%之间,水分低胶皮弹性差,脆性大)遇较高温度(50℃以上)容易爆裂,而在低温贮藏时,安妥明油容积显著缩小,易出现气泡和凹坑,如将样品置-20℃一昼夜,56%出现气泡,11%出现凹坑,但在15℃时饱和蒸气下放置24小时,气泡消失,凹坑也消失。
4.明胶溶液中增加一定量(7~10%)的蔗糖,可以提高成品本和降低成品在低温和过干条件下的脆性。
5.本品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迅速水解成游离酸,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作用时间较长,半衰期约为12小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自尿中排出。
6.安妥明的同类制剂有:(1)安妥明铝盐(Ahfibratum,商品名:Atherolip)为对氯苯氧异丁酸的铝盐。其特点在胃中不分解,故对胃无刺激性,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分解为对氯苯氧异丁酸与氢氧化铝,前者在肠道吸收后,作用与安妥明相同。本品为胶囊剂(含量0.25 g)。(2)安妥明丙二醇酯(Simfibratum)胺囊剂(含量0.25 g),为二分子的对氯苯氧异丁酸的丙二醇酯,本品毒性仅为安妥明的1/2,而降低血胆固醇的动效硅作用持续时间则超过安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