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华本草> 浏览文章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Yīnɡ Sù Nèn Miáo

【英文名】seedling of Opium poppy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初生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aver somniferum L.

采收和储藏:2-3月采摘,洗净。

【原形态】罂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栽培者可达1.5m。无毛,或在植物体下部与总花梗上具极少的刚毛,有乳状液计。根通常单生,垂直。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具白粉。叶互生,无托叶;茎下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叶无柄,抱于茎上;叶片长5-30cm,宽3-20cm,朱端渐尖或钝,基部心形,叶脉明显,略突起,边缘为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两面无毛,被白粉成灰绿色。花单一,顶生,常下垂,具长柄,花梗长可达25cm,无毛或稀具极流的刚毛;萼片2,长椭圆形或阔印形,绿色,边缘膜质,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近圆形或近扇形,长4-7cm,宽3-7cm,边缘浅波状或各种分裂,白色、粉红色、红色至紫色;雄蕊多数,生于子房的周围,花丝纤细,白色,花药黄色,2室纵裂;雌蕊1,于房长方卵圆形,无毛,l室,胚珠多数,着生于倒膜胎座上,无花柱,柱头5-18枚,辐射状排列,成扁盘状。蒴果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7cm,直径4-5cm,无毛,成熟时外皮黄褐色或淡褐色,孔裂。种子多数,细小,肾形,直径0.5-1cm,表面粗蜂窝状,灰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化学成份】罂粟根芽的愈伤组织中含有去甲血根碱(norsanguinarine),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acetonyl-dihydro-san-guina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氧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隐品碱(cryptopine),木兰碱(magnoflorine)。

【性味】甘;平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除热润燥;开胃厚肠。主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纲目》:作蔬食,除热润燥,开胃厚肠。

关键字:罂粟
上一篇: 罂粟壳
下一篇:樱草根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罂粟壳/经典中药(27)
  • 罂粟壳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5)
  • 罂粟壳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5)
  • R-四氢罂粟碱-N-乙酰-L-亮氨酸盐/医药中间体(4)
  • 罂粟壳/中药图谱(4)
  • 罂粟/中药图谱(7)
  • 野罂粟/中药图谱(7)
  • 蓟罂粟/中药图谱(6)
  • 罂粟壳/中华本草(15)
  • 罂粟/中华本草(3)
  • 野罂粟/中华本草(5)
  • 蓟罂粟子/中华本草(3)
  • 蓟罂粟根/中华本草(9)
  • 蓟罂粟/中华本草(2)
  • 华罂粟/中华本草(5)
  • 野罂粟壳/中草药汇编(11)
  • 罂粟壳/中药材(6)
  • 野罂粟壳/中草药大全(6)
  • 野罂粟/中草药大全(5)
  • 罂粟嫩苗/中草药大全(7)
  • 罂粟壳/中草药大全(5)
  • 罂粟/中草药大全(8)
  • 蓟罂粟子/中草药大全(4)
  • 蓟罂粟根/中草药大全(4)
  • 蓟罂粟/中草药大全(5)
  • 华罂粟/中草药大全(3)
  • 罂粟碱;怕啪非林/化学品物性数据库(8)
  • 罂粟壳/中草药大全(27)
  • 蓟罂粟/中草药大全(12)
  • 蓟罂粟根/中草药大全(10)
  • 蓟罂粟子/中草药大全(11)
  •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药品说明书(10)
  • 盐酸罂粟碱片/药品说明书(12)
  • 罂粟果提取物粉/中国药典2015年版(49)
  • 罂粟果提取物/中国药典2015年版(48)
  •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中国药典2015年版(51)
  • 盐酸罂粟碱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39)
  • 盐酸罂粟碱/中国药典2015年版(35)
  • 罂粟壳/中国药典2015年版(17)
  •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注射液(17)
  • 盐酸罂粟碱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罂粟壳/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盐酸罂粟碱/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