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黄龙汤,出自《伤寒六书》

  【组成】大黄9g芒硝9g枳实9g厚朴6g甘草3g人参6g当归9g(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一撮,煎一沸,热服为度。现代用法:上药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芒硝溶服。

  【功效】泻热通便,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方解】本方证为邪热与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血不足所致。邪热人里,化燥伤阴,邪热与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或自利清水,色纯青之“热结旁流”;热结于里,上扰神明,可见神昏谵语,肢厥,撮空等危候;热盛伤津,则身热,口舌干燥而渴,舌苔焦黄或焦黑;气血不足,则神倦少气,脉虚。证属邪实正虚,邪实宜攻、正虚宜补,治宜泻热通便、补气养血。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急下以顾正气;人参、甘草、当归益气补血,扶正祛邪,使攻不伤正。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之开宣有利大肠之传导,故用法中加桔梗,开肺气而通肠胃,上宣下通,以降为主;生姜、大枣养胃和中。诸药合用,既攻下又扶正,体现了攻补兼施之法。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以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老年性肠梗阻等属于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者。

  【方歌】黄龙汤用朴硝黄,参归甘桔枳枣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关键字:黄龙 方剂 伤寒 六书
上一篇: 葛根芩连汤
下一篇:大定风珠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黄龙咳喘胶囊/中成药大全(1)
  • 黄龙止咳颗粒/中成药大全(5)
  • 散血膏/膏方(2)
  • 咬伤膏/膏方(2)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2)
  • 芙蓉膏/膏方(1)
  • 犀角膏/膏方(2)
  • 生肌膏/膏方(13)
  •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膏/膏方(5)
  • 卓氏白膏/膏方(46)
  • 莽草膏/膏方(1)
  • 大黄膏/膏方(10)
  • 化毒膏/膏方(0)
  • 独圣膏/膏方(1)
  • 祛毒膏/膏方(1)
  • 僵蚕全蝎敷治膏方/膏方(0)
  • 堇菜膏/膏方(0)
  • 龟背方/膏方(7)
  • 三才膏/膏方(2)
  • 牛髓膏/膏方(2)
  • 止痢汤/中药方剂(40)
  • 镇肝熄风汤/中药方剂(1)
  • 新加黄龙汤/中药方剂(1)
  • 六一散/中药方剂(4)
  • 伤寒草/中华本草(3)
  • 黄龙藤叶/中华本草(3)
  • 黄龙藤/中华本草(6)
  • 伤寒头/中草药汇编(2)
  • 伤寒头/中草药大全(4)
  • 伤寒草根/中草药大全(1)
  • 伤寒草/中草药大全(2)
  • 黄龙须/中草药大全(7)
  • 黄龙藤叶/中草药大全(5)
  • 黄龙藤/中草药大全(7)
  • 新加黄龙汤/传统方剂(13)
  • 六味黄龙散/中药散剂(32)
  • 加味枳术丸/传统方剂(6)
  • 二仙汤/传统方剂(1)
  • 回阳救急汤/传统方剂(13)
  • 鸡苏散/传统方剂(18)
  • 碧玉散/传统方剂(9)
  • 益元散/传统方剂(8)
  • 黑逍遥散/传统方剂(7)
  • 新加黄龙汤/传统方剂(9)
  • 黄龙汤/传统方剂(8)
  • 再造散/传统方剂(12)
  • 柴葛解肌汤(陶氏)/传统方剂(357)
  • 伤寒Vi多糖疫苗 /进口药品数据库(8)
  • 伤寒Vi多糖疫苗/中国药典2015年版(41)
  • 伤寒甲型乙型副伤寒联合疫苗/中国药典2015年版(44)
  • 伤寒甲型副伤寒联合疫苗/中国药典2015年版(45)
  • 伤寒疫苗/中国药典2015年版(47)
  • 3420 伤寒Vi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42)
  • 牦牛副伤寒活疫苗/兽药手册(65)
  • 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兽药手册(44)
  •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兽药手册(26)
  • 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兽药手册(233)
  •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3)
  • 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抗原与阳性血清/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伤寒草根/中药手册(10)
  • 伤寒草/中药手册(12)
  • 黄龙须/中药手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