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枸橘
Gōu Jú
枸橘
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枸棘子、野橙子、唐橘、钢橘子、枸甏李、野梨子、苦桶子、枳实、铁篱笆、臭枳子、臭刺、青旦旦、土枳实、枸橘梨、杨橘、枸橘子、苦橘子、绿衣枳实、绿衣枳壳
功效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治胸腹胀满,胃痛,疝气,睾丸肿胀,乳房结核,子宫下垂,跌打损伤;解酒毒。
英文名:Trifoliate-orange Immature Fruit, Immature fruit of Trifoliate-orange
始载于《本草纲目》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肝经药性温药味辛、苦

枸橘
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栽培于荒地、路旁,或作庭园绿篱。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目录

  1. 简介
  2. 生理特征
  3. 品种考证
  4. 鉴别测定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别
    3. 理化鉴别
  5. 化学成份
  6. 炮制方法
  7. 药理作用
  8. 常用配方
  9. 栽培要点
  10. 应用配伍
  11. 文化底蕴
  12. 中药简介
  13. 参看

简介

拼音名:Gōu Jú

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

来源:芸香科枳属植物枳的果实;其叶也供药用。7~9月采未成熟的果实,切成两半或切丝阴干。叶随用随采。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皮(枳根皮)、树皮屑(枳茹)、棘刺(枸橘刺)、叶(枸橘叶)、幼果(枳实)、将成熟的果实(枳壳)、种子(枸橘核)亦供药用  

生理特征


枸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无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压状。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长1~5cm,刺基部扁平。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长1~3cm,宽2~5m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0.7~3c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小锯齿;侧生小叶较小,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点。花白色,具短柄,单生或成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常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5~6mm;花瓣5,倒卵状匙形,长1.5~3cm,宽0.5~1.5cm;雄蕊8~20或更多,长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数枚胚珠,花柱粗短,柱头头状。柑果球形,直径2~5cm,熟时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于枝上。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多栽培于荒地、路旁,或作庭园绿篱。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品种考证

据考证,唐宋以前所用枳实的原植物即为本种


枸橘

(参见“枳实”条)。枸橘之名始见于《纲目》,称:“枸橘处处有之。树、叶并与橘同,但干多刺,三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人家多收种为藩蓠,亦或收小实,伪充枳实及青橘皮售之,不可不辨”其描述及附图与本品相吻合,同时也说明枸橘在明代已视为枳实的伪品了。  

鉴别测定

性状鉴别


枸橘

绿衣枳实呈圆球形或剖成两半,直径0.8-1.2cm;外表面绿褐色,密被棕绿色毛茸,基都具圆盘状果柄痕;横剖面类白色,边缘绿褐色,可见凹陷的小点,瓤囊黄白色;味苦涩。绿衣枳壳多为半球形,直径2.5-3cm;外皮灰绿色或黄绿色,有微隆起皱纹,被细柔毛;横剖面果皮厚3-5mm边缘有油点-2列,瓤囊5-7瓣,中轴宽2-5mm。气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呈淡棕黄色或绿色。①果皮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角形,长9-17μm,壁厚3-6μm。横切面观,细胞径向延长,平周壁及垂周壁外方增厚。②非腺毛由1-14个细胞组成,平直或稍弯曲,顶端渐尖或钝圆,长75-285μm,壁疣明显,基部细胞直径17-20μm,壁厚5-7μm。③中果皮细胞类圆形,壁厚7-10μm。④油室大小悬殊,长径91-715μm。⑤草酸钙结晶斜方形、菱形或多面体,长7-20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0分钟,乘热过滤。


枸橘

取滤液1ml,加四氢硼钾约5mg,摇匀,滴加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到紫红色。(检查二氢黄酮)  

化学成份


枸橘

果实含枳属甙(Poncirin)、橙皮甙(HesPe- ridin)、野漆树甙(Rhoifolin)、柚皮甙(Naringin)、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等黄酮类。柚皮就只存在于果皮,果肉中不含。早年从果实中分出的枸橘甙(Citrifolio1)即是枳属甙。还含生物碱茵芋碱(Skimmianine)。果皮含挥发油约0.47%中含α-蒎烯(α-Pinene)、β-蒎烯、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莰烯(Cam- ph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 ne)、石竹烯(Caryophyllene)等。果实含大量的枸橼酸,另含枸橘素(citrifoliol,l- isosakuranetin)、枸橘甙(poncirin)、橙皮甙及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并含川陈皮素(nobiletin)、5-邻-去甲基川陈皮素(5-O-desmethyl nobiletin)、辛弗林(synephrine)、 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柚皮甙(naringin)、漆叶甙(rhoifolin)、及忍冬甙(lonicerie)。外层果皮挥发油中含α-蒎烯、β-蒎烯、香叶烯(myrcene)、苎烯、茨烯(camphene)、γ-萜品烯(y-terpinene)、对-聚伞花烃(p-cymene)、及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种含脂肪油、柠榨菜苦素(limonin)、欧前胡素内酯(imperatorin)、香柠檬内酯(bergapten)、苎烯及另一种苦味成分去乙酰诺米林(deacetylnomilin),尚含葡萄柚内酯(aurapten)及6-甲氧基葡萄柚内酯(6-methoxyaurapten)。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对剖,干燥,筛去灰屑。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将小鼠纤维细胞放置于200 ug/ml的橙皮甙中先孵化,能保护细胞不受水疱性口炎病毒的侵害维


枸橘

持24h。果实中所含橙皮甙预先处理HeLa细胞,能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促其抗病毒活性可被透明质酸酶破坏。

抗炎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柚皮甙100mg/kg可降低甲醛性踝肿胀,大鼠注射100mg/kg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橙皮甙和柚皮甙对小鼠因维生素C缺乏所致眼球结膜血管内血细胞凝聚及徽血管抵抗力降低,有改善作用。能增强维生素c缺乏的小鼠肾上腺、脾及白细胞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果皮所含橙皮甙和柚皮甙都能抑制大鼠眼晶状体的醛糖还原酶、在大鼠体内柚皮甙的1/10000浓度,仰制作用为80%。

增加冠脉流量和肾血流血,降低心肌氧耗量

麻醉犬静脉注射0.02-0.5mg/kg,均呈升压效应,剂量大,升压明显。静脉灌注每分钟0.2mg/kg,;肾血流量增加75%,尿量增加一倍。有很强的诱发心肌节律的作用,其强度与肾上腺素相当,而比多巴胺和辛弗林强。枳壳中所含的辛弗林为肾上腺素 a-受体兴奋剂,对心脏B-受体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有收缩血管,产生升高血压的作用。

对心、脑、肾等血流量的影响

麻醉犬静脉注射枳实注射液(每1ml=4g生药)1ml/kg,有显着的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注射后脑血流量平均增加82.6±20.56ml/100g 脑重/分钟(P<0.01)。平均增加数相当于注射前脑血流量的86.4%。脑血管阻力指数平均降低0.428±0.12(P<0.01),有显着降低脑血管阻力的作用。静脉滴注1.5ml/kg 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不明显。麻醉犬静脉注射枳实注射液1.5ml/kg有显着的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平均增加64.5±9.4ml/100g肾重/分钟(P<0.01),平均增加数相当于注射前肾血流量的53.9%,肾血管阻力指数平均降低0.519±0.176(P<0.05),有显着的降低肾血管阻力的作用,但同样剂量静脉滴注则作用不明显。上述剂量静脉注射后在血压升高的同时,股动脉血流量均减少,平均减少量为用药前的41.3%,血管阻力亦增加。

利尿作用

犬静脉注射枳实注射液和N-甲基酪胺都有明显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时血压与肾血管阻力明显增高。其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产生。另有研究认为枳实通过强心收缩肾血管,增高滤过压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枸橘果实的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部分呈抑制作用,而兔离体肠管则全部表现抑制。此作用可被乙酰胆碱所拮抗。但给胃痿及肠痿的犬灌胃100%枳实后却有兴奋作用,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给犬灌胃100%浓缩枳实液1ml/kg,可见小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周期和Ⅰ相时程缩短,Ⅱ相时程延长。表明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枸橘果实的煎剂对未孕及已孕的兔离体子宫、在位子宫和未孕兔的子宫痿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节律增加。但对小鼠离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部分起抑制作用。

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枸橘果实的热水溶性冻干的浸膏用于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试验,100-3200mg/kg静脉注射,具有明显抑制能力。体外检测对大鼠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能力亦显示较强的抗过敏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蜜桔黄素、柑桔黄酮和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

性味:辛;苦;性温

《本经逢原》:辛,温,无毒。

《上海常用中草药》:辛苦,温。

功能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消积化滞。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跌打损伤;食积;便秘;子宫脱垂。  

常用配方

治胃脘胀痛,消化不良:枸橘9g,水煎服;或煅存性研粉,温酒送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疝气:枸橘6个。用250g白酒泡7d。每服药酒2盅,日服3次。(《河北中草药》)

治睾丸肿痛:枸橘焙干,研末。每次服3g,每日服2次。用开水或温酒送服,或水煎服;或枸橘3个,小茴香9g。水煎服,每日服2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跌打损伤,闪腰岔气:铁篱寨12g,小茴香杆30g,香附子12g,藿香杆9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治淋巴结炎:鲜枸橘、白矾各等分。捣烂敷患处。(《河北中草药》)

治牙痛:铁篱寨6g,小茴香9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治咽喉痛,扁桃体炎:枸橘4个,竹子叶7片,槐蛾1块;或加望江南3~6g。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内伤诸痛:枸橘,醋浸熬胶,摊贴。贴即痛止,但须久贴,方不复发。(《本经逢原》)

治下痢脓血:枸橘、萆薢各等分。炒存性,研粉。每次g。用茶汁送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对口疮:枸橘3枚。焙黄,酒冲服。微醉,盖被取汗。(《(鱼孚)溪单方选》)

治遍身白疹,瘙痒不止:小枸橘不拘多少。切作片,麸皮炒黄为末,每服二钱,酒浸少时,去枸橘,但饮酒。仍以枸橘煎汤洗患处。(《急救良方》)  

栽培要点

枸橘易管理,耐修剪,多用做绿篱和分隔带,是较好的绿化树种。枸橘喜微酸性土壤,中性土壤也可生长良好;其性喜光,应栽种于光照充足处,光照不足易使植株生长衰退,枝叶稀疏;枸橘喜温暖环境,也较耐寒,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25摄氏度即可安全越冬,但幼苗需采取防寒措施,可用稻草绑扎防寒,成株则不需防寒。枸橘喜湿润环境,但怕积水,夏季雨天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水大烂根,因其根系较浅,遇高温天气应及时浇水,如缺水易导致叶片干枯;给枸橘施肥可于春季萌芽时施一次三要素复合肥,坐果后也应追施两至3次圈肥,间隔时间为20天左右。枸橘的繁殖以扦插较好,在6、7月份采取当年生半木质化且无病虫害的枝条,剪成15厘米左右的插条,插入素沙土中,适当遮荫并保持70%以上的湿度,45天左右即可生根,次年5月上旬可移栽。  

应用配伍

枸橘又被成为绿色枳壳,可用于上焦气壅,胸膈痞满及胁肋胀痛。枳壳苦降下行,善宽胸利膈,行气消痞,为治气滞胸闷要药。若治伤寒痞气,胸中满闷,常与桔梗配用,一升—降,以宣涌胸中气滞,如《苏沈良方》枳壳汤。若胸中痰滞,气塞短气,每与橘皮相伍,以化痰行气,如《医学入门》

枸橘

枳橘汤;若为痰饮兼有食积者,配半夏、桔梗、官桂以化痰理气蠲饮,如《医方选要》快活丸。若肝气郁滞、胁肋胀痛,则与柴胡、川芎、香附等配伍,共奏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之功,如《杂病源流犀烛》枳壳疏肝散;《秘传经验方》将枳壳用巴豆煮过,去巴豆研末为丸,可用于气积诸证。 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疼痛,噫气呕逆及下痢后重。枳壳功擅消积导滞,下气除胀。若食积腹痛腹胀,不欲食,可与神曲、麦芽、莱菔子等同用,以消食化积,行气止痛,如《症因脉治》枳壳化滞汤;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致食滞脘胀者,当与益气补脾之党参、白术等配伍,以消补兼施;若噫气呕逆,心腹胀闷,不欲饮食,可伍橘皮、木香等药,如《普济方》降气丸;以其行气导滞之功,故与槟榔、大黄等药配伍,可治热痢里急后重,如《医便》枳壳大黄汤;若与人参、麦门冬合用,又可疗气虚肠燥,大便不畅。 用于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内服枳壳常与益气升阳之党参、黄芪、升麻等药同用;外用可单味研末搽,或与黄芪煎汤浸浴。 此外,枳壳尚可用于肠风下血,风疹瘙痒及妊娠腹痛。治肠风下血或痔疮出血疼痛,可与槐花、地榆、荆芥、黄连等同用,以清肠止血,疏风利气止痛。治风疹瘙痒,单用本品煎汤内服;或与荆芥、苦参、苍耳子等煎汤洗浴。妊娠胎气壅盛而胎动腹痛者,用之可顺气安胎,常配苏梗、白术、黄芩等。  

文化底蕴

《本经逢原》:破气散热,解酒毒。

《纲目拾遗》:疗子痈及疝气,整个枸橘煅存性,研末,陈酒送服。

《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中国药植图鉴》:发汗,健胃,祛痰,利尿。治胸腹满痛。

《上海常用中草药》:利气,健胃,通便。治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  

中药简介


Bkczx.jpg

释名: 臭橘

气味: (叶)辛、温、无毒。

主治: 下痢脓血后重(同萆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也,构桔(同音)

【来源】芸香科枳属植物枳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的果实;其叶也供药用。7~9月采未成熟的果实,切成两半或切丝阴干。叶随用随采。

【性味归经】辛、苦,温。

【功能主治】

果:健胃消食,理气止痛。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胸腹胀痛,便秘,子宫脱垂,脱肛,睾丸肿痛,疝痛。

叶:行气消食,止呕。用于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果3~5钱,最多可用至1两;叶2~5钱。

【备注】(1)枸橘未成熟果实在个别地区还作枳壳使用,其自落的小果实作枳实使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枸橘

(《纲目》)

【异名】臭橘(《本草图经》),枸棘子(《履巉岩本草》),野橙子(《纲目》),唐橘(《中国树木分类学》),枸橘李、钢橘子(《江苏植药志》),枸甏李、野梨子、苦桶子(《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料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枸橘,又名:枳(《周礼》),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铁篱寨、臭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7米。茎枝具粗大腋生的棘刺,刺长3~4厘米,基部扁平;幼枝光滑无毛,青绿色,扁而具棱;老枝浑圆。3出复叶,总叶柄长1~3匣米,具翼;顶生小叶片椭圆形至倒卵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楔形,侧生小叶较小,基部偏斜边缘均有波形锯齿。花生于二年生枝上叶腋,通常先叶开放;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长椭圆状倒卵形,长8~10毫米;雄蕊8~10,或多至20枚,离生;子房上位,具短柔毛,6~8室,花柱粗短。柑果圆球形,直径2~4厘米,熟时黄色,芳香。花期4~5月。9~10月果熟。

各地多栽培作绿篱。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皮(枳根皮)、树皮屑(枳茹)、棘刺(枸橘刺)、叶(枸橘叶)、幼果(枳实)、将成熟的果实(枳壳)、种子(枸橘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日晒夜露,至全部干燥。

【药材】干燥果实呈圆球形,直径2~3.5厘米,表面黄色或黄绿色,散有无数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短柔毛,顶端有显明的柱基痕,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存在,断面果皮厚2~3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散有黄色油点,中间有6~8果瓤,每瓢内有黄白色长椭圆形的种子数粒。

产江苏、浙江、四川、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果实含积属甙、橙皮甙、野漆树甙、柚皮甙、新橙皮甙等黄酮类。柚皮甙只存在于果皮,果肉中不含。早年从果实中分出的枸橘甙即是枳属甙,还含生物碱茵芋碱。

果皮含挥发油约0.47%,中含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莰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石竹烯等。

【炮制】清水洗净,浸泡,取出,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逢原》:"辛,温,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辛苦,温。"

【功用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治胸腹胀满,胃痛,疝气,睾丸肿胀,乳房结核,子宫下垂,跌打损伤;解酒毒。

①《本经逢原》:"破气散热,解酒毒。"

②《纲目拾遗》:"疗子痈及疝气,整个枸橘煅存性,研末,陈酒送服。"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④《中国药植图鉴》:"发汗,健胃,祛痰,利尿。治胸腹满痛。"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利气,健胃,通便。治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大剂可用至1两);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选方】①治胃脘结痛:枸橘,煅末存性,酒服方寸匕,(《本经逢原》)

②治小肠气:枸橘六个,用半斤酒泡服。(《南京民间药草》)

③治内伤诸痛:枸橘,醋浸熬胶,摊贴,贴即痛止,但须久贴,方不复发。(《本经逢原》)

④治妇人血气攻冲:枸棘子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钱,浓煎艾醋汤调服,不以时候。(《履巉岩本草》)

⑤治白疹瘙痒遍身者:小枸橘细切,麦麸炒黄,为末。每服二钱,酒浸少时。饮酒。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救急方》)

⑦下痢脓血后重(同萆解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⑧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枸橘的果实,洗净、晒干,切成片,可治胃脘胀满,消化不良、便秘、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0分钟,乘热过滤。取滤液1ml,加四氢硼钾约5mg,摇匀,滴加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到紫红色。(检查二氢黄酮)

参看

  • 《中药学》- 枸橘
  • 《本草纲目 · 枸橘》
关键字:枸橘
上一篇: 枸骨叶
下一篇:枸杞叶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