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黄羊肉
Huánɡ Yánɡ Ròu
黄羊肉
别名:?
功效作用:补中益气。主脾胃虚寒;虚劳赢瘦
英文名:Mongolian gazelle
始载于《饮膳正要》毒性无毒归经肺经、肾经药性温药味甘

黄羊肉

(《饮膳正要》)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肉。

【考证】出自《饮膳正要》。

1.《饮膳正要》:黄羊,种类数等,成群至于干数。白黄羊生于野草内;黑尾黄羊生于沙漠中,能走善卧,行走不成群,其脑不可食。髓骨可食,能补益人,煮汤无味。

2.《纲目》:黄羊,出关西及桂林诸处。有四种,状与羊同,但低小细肋,腹下带黄色,角似羊,喜卧沙地,生沙漠,能走善卧。独居而尾黑者,名黑尾黄羊;生野草内,成群至数十者,名曰黄羊;生临洮诸处,甚大而尾似獐鹿者,名洮羊,其皮皆可为衾褥;出南方桂林者,则深褐色,黑脊白斑,与鹿相近也。

【动物形态】黄羊(《饮膳正要》),又名:羳羊(《尔雅》),茧耳羊(《纲目》),蒙古瞪羚、蒙古原羚。体形纤瘦,大小中等。体长1.1~1.3米,尾长8~10厘米;体重30公斤左右。四肢细,蹄窄。有眶下腺和腕腺,鼠蹊腺发达。雄兽有角,角短而直,先平行,然后略向后弯并逐渐分开,角上有等距的椭圆形环脊,角尖端平滑,无纹节。夏毛浅棕黄色,四肢内侧白色。尾棕色,比背部深。冬毛较淡,略带浅红棕色,且有白色长毛伸出。臀部具显著白斑。腰部毛色呈灰白,略带粉红色调。

栖于草原和半荒漠地区。好群栖,常敷十成群,有随季节而迁移的现象。奔跑迅速。分布内蒙古、甘肃、吉林、河北等地。

【性味】《饮膳正要》:"味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饮膳正要》:"补中益气,治劳伤,虚寒。"

关键字:黄羊
上一篇: 黄土
下一篇:黄杨木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