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土木香
Tǔ Mù Xiānɡ
土木香
别名:青木香、祁木香、玛奴、藏木香
功效作用:健脾和胃,行气止痛。治胸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痢疾,疟疾。
英文名:Elecampane Inula Root, Root of Elecampane Inula, Root of Racemose Inula
始载于《本草图经》毒性无毒归经脾经、肝经药性温药味辛、苦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 或藏木香 Inula racemosa Hook.f.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其它名称 青木香,祁木香,玛奴

【原植物】1,木香: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而有分歧。全株密被短柔毛。基生叶大形无柄,半抱茎,长椭圆形,基部心形。头状花序腋生,黄色,排成伞房花序,边缘为舌状雌花,中心管状花两性,瘦果,冠毛浅灰白色。

2,总状土香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叶大,椭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排成总状。

花期5~7月,果期7~9月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弯曲,长5~20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叶鞘残基,周围有圆柱形支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凹点状油室。气微香,味苦、辛。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射线宽6~25列细胞;导管少,单个或数个成群,径向排列;木纤维少数,成束存在于木质部中心的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含菊糖。油室分布于韧皮部与木质部,直径80~300μm。

粉末淡黄棕色。菊糖众多,无色,呈不规则碎块状。网纹导管直径30~100μm。木栓细胞多角形,黄棕色。木纤维长梭形,末端倾斜,具斜纹孔。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 ,加热回流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0.5ml,在两液交界处显棕红色环。

(3)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4ml,密塞,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木香内酯与异土木香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25%硝酸银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苯-醋酸乙酯(5:1:1)为展开剂,置避光处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茴香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蓝紫色斑点。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3~9g ,多入丸散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各家论述】

1.《蜀本草》:木香,今苑中种之。花黄,苗高三、四尺,叶长八、九寸,皱软而有毛。

2.《本草衍义》:尝自岷州出塞,得生青木香,持归西洛。叶如牛蒡,但狭长,茎高三、四尺,花黄,一如金钱,其根则青木香也。生嚼之,极辛香,尤行气。

3.《祁州药志》:健胃,利尿,祛痰,驱虫。

4.《科学的民间药草》:内服治气管枝炎,百日咳;外用可作防腐剂。

5.《现代实用中药》:治霍乱吐泻,疟疾,结核性下痢,慢性肠炎。

6.《河北药材》:散风湿,降恶气,解毒。

7.《陕西中药志》:行气化滞,健脾和胃。治胸满腹胀,呕吐泄泻,痢疾等症。

8.《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胃,行气,止痛,治胃痛,气滞胸腹胀满、疼痛

9.《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治慢性胃炎,胃肠机能紊乱,肋间神经痛,胸壁挫伤和岔气作痛。

【土木香的种植】

中药材土木香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干燥根,其又名青木香、祁木香,原植物分布于浙江、河南、河北及东北等地,由于生长条件不苛刻,适合在中国大多数地方栽培,其功效与云木香雷同,常用作云木香的替代品,是我国商品“木香”的原植物9种、1变种及2变型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土木香含阵发油1%~3%,油中主要成分为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有较好的驱蛔虫作用,国外已用于临床)、土木香醇、土木香酸、二氢土木香内酯等,另含达马树脂醇乙脂及菊糖约40%。中医认为土木香的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用于胸胁、脘腹作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眙动不安。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生长习性

土木香多野生于山沟、河谷以及田埂边,喜光照强烈的湿润环境。耐涝不耐旱,植株耐寒性较强。在-15℃左右的低温下也能正常越冬;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壤就可以栽种。

2、栽种方法

土木香可以用种子繁殖和分根栽种两种方式进行种植。

(1)选地与整地。选平整、排水良好的土地,每亩施腐熟的圈肥或厩肥3.5~4吨,翻耕后整地做垄,垄宽50厘米,排水沟深40厘米、沟宽20厘米左右,保障排水通畅。

【栽培】 生物学特性 适宜于砂质壤土。

栽培技术 霜降至冬间将土深耕20-24cm。翌年春季施足基肥,再耕1次,作成宽约1m之畦。清明后5-10d,按行、株距各45cm,挖深约10-14cm、宽约14cm交错的穴,然后将带芽的种茎斜放穴内,覆土3-4cm。

田间管理 每隔5-7d浇水1次,约20d,芽即出土,此时仍须经常浇水。6月上旬在植株周围约10cm,挖沟施肥,耙平后浇水,8月中旬再施1次。中耕除草时不宜深锄。发现花茎宜立即摘除。

关键字:土木
上一篇: 土马鬃
下一篇:土牛膝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