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饮片炮制> 浏览文章
  【药材来源】珍珠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cmingii (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全年均可采收,捞起珠蚌,剖取珍珠,洗净,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研粉法(《千金翼》)。宋代有水飞法、牡蛎煮(《圣惠方》),煅(《妇人》),豆腐制(《疮疡》)等法。明代有人乳豆腐制(《一草亭》)、鸡与豆腐制(《保元》)、炒过(《景岳》)等方法。清代增加了焙制法(《大成》)。

  【现代炮制方法

  1、珍珠: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晾干。用时捣碎。

  2、珍珠粉:取原药材,洗净污垢,(垢重者,可先用碱水洗涤,再用清水漂去碱性),用纱布包好,再用豆腐置砂锅或铜锅内,一般300g珍珠用两块250g重的豆腐,下垫一块,上盖一块,加清水淹没豆腐寸许,煮制2小时,至豆腐呈蜂窝状为止。取出,去豆腐,用清水洗净晒干,研细过筛,用冷开水水飞至舌舔无渣感为度。取出放入铺好纸的竹筐内晒干或烘干,再研细。

  【饮片性状】珍珠为大小不等的圆珠状,表面平滑,类白色,半透明,具特有的美丽珠光;珍珠粉类白色,细粉中无光点,手捻之无砂粒感;无臭,无味。

  【炮制目的】珍珠味甘、咸,性寒。归心经、肝经。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的功能。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收。

  珍珠质地坚硬,不溶于水,水飞成极细粉末,易被人体吸收。作过装饰品的珍珠(习称“花珠”)外有油腻、污垢,豆腐煮制后,令其洁净,便于服用。

  【应用选择

  1、小儿惊啼常与伏龙肝、丹砂、麝香同用,增强安神定惊的作用,用于惊风癫痫,烦躁不安,小儿夜啼不止等症,如真珠丸(《总录》)。

  2、目赤翳障常与牛黄、熊胆、冰片同为末,内服或点眼,具有明目消翳的作用,用于肝热上攻,目赤肿痛,翳障胬肉,如七宝膏(《邓苑方》)。

  3.疮疡溃烂常与炉甘石、血竭、琥珀等同用,具有收敛生肌的作用,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愈合,渗出物多,如珍珠散(《张氏医通》)。

  【现代研究】珍珠主含碳酸钙、壳角、蛋白质等。

  对历代沿用的5种珍珠炮制法,即豆浆煮水飞法、豆腐煮水飞法、牛乳煮水飞法、水飞法和炒爆研细法炮制的珍珠炮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从结果可以看出珍珠各炮制品中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豆浆煮水飞的珍珠>;豆腐煮水飞的珍珠>;牛乳煮水飞的珍珠>;水飞的珍珠>;炒爆研细珍珠。前4个珍珠炮制均含17种以上氨基酸,其中以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最多,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为次,炒爆研细粉珍珠在炒制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部分氨基酸被破坏。

  实验证明,可用3%NaHC03溶液煮沸2小时,取出,用清水漂洗至中性,干燥后,用粉碎机制得细粉。但眼用制剂中,珍珠仍需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粉。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煅制、豆腐蒸、豆浆煮、水飞等。

  2、文献摘录“八九分,将雄鸡一只,以珠入鸡肚内过一宿,然后杀鸡取珠,用豆腐蒸过”(《保元》)。“用豆腐一块,切两片,将珠铺在内,两片合住缚定,入水煮三炷香为度,研细末”(《疮疡》)。

  【总结】炮制的方法载于唐代。从宋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豆腐煮法。豆腐制主要是吸去油垢,纯洁药材,便于粉碎。古人用含有蛋白质成分的豆浆、豆腐、人奶、牛奶煮珍珠是有其特殊的含意,不仅仅是因为蛋白质的吸附作用使珍珠表面的油垢得以除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豆浆、豆腐、人奶、牛奶中氨基酸的成分。古人云:“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故能加强珍珠安神、益阴、清热、明目的功效。古人炮制珍珠用含有蛋白质的辅料进行煮并水飞的方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关键字:珍珠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珍珠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
  • 珍珠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3)
  • 珍珠母/经典中药(3)
  • 珍珠/经典中药(2)
  • 珍珠菜/经典中药(1)
  • 当归珍珠母治倒经/偏方秘方(1)
  • 鲜生地珍珠母治倒经/偏方秘方(1)
  • 珍珠草大枣治慢性肾炎/偏方秘方(0)
  • 珍珠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珍珠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
  • 珍珠母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4)
  • 珍珠灵芝胶囊/中成药大全(13)
  • 珍珠层粉/中成药大全(3)
  • 复方珍珠口疮颗粒/中成药大全(3)
  • 七十味珍珠丸/中成药大全(10)
  • 珍珠胃安丸/中成药大全(1)
  • 珍珠母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饮片炮制(2)
  • 转舌膏/膏方(2)
  • 珍珠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中药材种植(4)
  • 珍珠母丸/中药方剂(4)
  • 珍珠梅/中药图谱(28)
  • 珍珠莲/中药图谱(5)
  • 珍珠菜/中药图谱(6)
  • 珍珠伞/中华本草(1)
  • 珍珠母/中华本草(4)
  • 珍珠梅/中华本草(0)
  • 珍珠露水草/中华本草(1)
  • 珍珠莲/中华本草(5)
  • 珍珠风子/中华本草(0)
  • 珍珠风/中华本草(6)
  • 珍珠草/中华本草(1)
  • 珍珠菜/中华本草(3)
  • 珍珠/中华本草(0)
  • 繸瓣珍珠菜/中华本草(3)
  • 毛果珍珠茅/中华本草(1)
  • 凉伞盖珍珠/中华本草(5)
  • 黑腺珍珠菜/中华本草(5)
  • 珍珠绣球/中草药汇编(3)
  • 珍珠梅/中草药汇编(1)
  • 珍珠莲/中草药汇编(4)
  • 珍珠菜/中草药汇编(2)
  • 泽珍珠菜/中草药汇编(3)
  • 水珍珠菜/中草药汇编(4)
  • 泽珍珠菜/中草药大全(11)
  • 珍珠绣球/中草药大全(15)
  • 珍珠伞/中草药大全(9)
  • 珍珠母/中草药大全(18)
  • 珍珠梅/中草药大全(13)
  • 珍珠露水草/中草药大全(11)
  • 珍珠莲根/中草药大全(17)
  • 珍珠莲/中草药大全(14)
  • 珍珠风子/中草药大全(12)
  • 珍珠风/中草药大全(17)
  • 珍珠草/中草药大全(13)
  • 珍珠菜/中草药大全(17)
  • 珍珠/中草药大全(17)
  • 水珍珠菜/中草药大全(3)
  • 繸瓣珍珠菜/中草药大全(3)
  • 毛果珍珠茅/中草药大全(7)
  • 凉伞盖珍珠/中草药大全(2)
  • 黑腺珍珠菜/中草药大全(5)
  • 珍珠透骨草/中药材(17)
  • 珍珠母/中药材(15)
  • 珍珠/中药材(11)
  • 介部·真珠/本草纲目(4)
  • 草部·风仙/本草纲目(7)
  • 珍珠母丸/传统方剂(11)
  • 行军散/传统方剂(10)
  • 二十五味珍珠丸/藏药标准(7)
  • 珍珠菜/中草药大全(19)
  • 珍珠/中草药大全(19)
  • 珍珠母/中草药大全(17)
  • 黑腺珍珠菜/中草药大全(11)
  • 珍珠明目液/药品说明书(20)
  • 珍珠明目液/药品说明书(10)
  • 珍珠明目液/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8)
  • 复方珍珠暗疮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14)
  • 复方珍珠散/中国药典2015年版(15)
  • 复方珍珠口疮颗粒/中国药典2015年版(14)
  • 珍珠胃安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1)
  • 七十味珍珠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27)
  • 二十五味珍珠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26)
  • 珍珠母/中国药典2015年版(19)
  • 珍珠/中国药典2015年版(16)
  • 硼酸 /兽药手册(28)
  • 珍珠牛黄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三黄珍珠膏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珍珠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珍珠层粉胶囊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珍珠生肌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4)
  • 珍珠胃安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珍珠八宝眼药/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珍珠末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珍珠层粉/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人参珍珠口服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珍珠冰硼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珍珠灵芝片(复方灵芝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复方珍珠暗疮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珍珠明目滴眼液/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珍珠消积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