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Dù Juān Huā
【别名】红踯躅(《洛阳花木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纲目》),艳山红(《分类草药性》),艳山花、山归来(《贵州民间方药集》),满山红、清明花(《江西民间草药验方》),红柴爿花、灯盏红花、山茶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虫鸟花,报春花(《江西草药》),迎山红(《烟台医药》1:23,1971)。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花或果实。4~5月盛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达3米。分枝细而多,密被黄色或褐色平伏硬毛。叶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疏被硬毛,下面密被褐色细毛,脉上更多。花2~6朵簇生枝端;萼片5,椭圆状卵形,长2~4毫米,密被褐色硬毛,宿存;花冠玫瑰色至淡红色,阔漏斗状,径约4~5厘米,裂片近倒卵形,上部1瓣及近侧2瓣有深红色斑点;雄蕊7~10,花丝下部有稀疏细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密被硬毛,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5~8毫米,密被硬毛。花期4月。果热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平地,林中、岩畔。分布河南、湖北及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份】花含花色甙和黄酮醇类,均为花的色素。最常见的红色素(花色甙)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和矢车菊素3,5-双葡萄糖甙。一般这二种色素同时存在。紫花的花色甙中含锦葵花素3,5-双葡萄糖甙。最常见的黄酮醇类为杜鹃黄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紫花的黄酮醇类中还含杨梅树皮素5-甲醚。
【药理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红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离出的结晶甲和结晶乙(黄酮化合物)也有镇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无干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
【性味】
酸甘,温。
①《纲目》:味酸,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辛,无毒。
【功能主治】
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
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果实止伤痛。
③《四川中药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花:煎汤,0.5~1两;果实:研末,3~5分。
【附方】
①治月家病,经闭干瘦:映山红二两。水煎服。
②治跌打疼痛:映山红子(研末)五分。用酒吞报。
③治流鼻血:映山红花(生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④治白带:杜鹃花(用白花)五钱,和猪脚爪适量同煮,吃汤和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