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江苏药材志》
【拼音名】Qiā Bù Qí
【来源】为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的全草。
【原形态】小灌木,高50~100厘米。枝条四散,小枝纤弱,有条纹,被有绒毛。托叶呈硬毛状,宿存;3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1.5厘米,阔7~9毫米,先端钝,有短尖,基部圆形,边缘微卷,背面有伏贴白毛,近革质。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柄细,毛发状;苞片披针形;花小,开展;花萼钟形,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白色或微呈黄色,旗瓣宽大,基部有紫斑,较龙骨瓣为短;雄蕊10,2体;子房上位,花柱内曲,柱头小,顶生。荚果圆形,长常不超出萼片。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丛林中。分布我国南部、中部及华北等地。
【功能主治】
①《江苏药材志》:治疟疾。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中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