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广西中药志》
【拼音名】Xiā Xū Dòu
【别名】土甘草(《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干花豆的根或叶。根,秋、冬采挖;叶,夏、秋采摘,洗净,晒干。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可达1米。幼枝密生锈色短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披针形、椭圆形或矩圆形,长5~12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略微波状,厚纸质,无毛;小托叶线形,长约2毫米。总状花序腋生,长6~8厘米,有节,花数朵簇生于节上;苞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边缘有毛;花蝶形,紫红色,花柄长约3毫米;花萼浅钟状,被短毛,先端5齿;花瓣有爪,旗瓣阔卵圆形,翼瓣矩圆形,龙骨瓣较翼瓣稍短;雄蕊10,2体;雌蕊1,子房线形,被短毛,花柱内弯,柱头球形。荚果扁平,开裂。种子圆形,稍扁,褐色,有光泽。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根呈圆柱形,新鲜时肉质,表面黄棕色,干燥的根色较深,表面不平,有下陷的浅纵沟,皮孔横列,呈线状突起。质硬,断面不平,带颗粒状。横切面淡黄色,射线不显。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辛,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广西中药志》:根:散瘀,消肿,止痛,宁神。治跌打肿痛。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叶:止咳,化痰,润肺,治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