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膏方> 浏览文章
  【来源一】《普济方·卷七十六·眼目门·目偏视风牵》

  【配方】木香40克,当归40克,黑附子40克,骨碎补40克,乌头40克,白芍40克,藁本40克,白芷40克,防风40克,细辛40克,肉桂40克,猪脂300克,牛酥150克,鹅脂150克。

  【制法】将上药研末,浸入300克麻油中一日一夜,再入锅中,反复煎熬浓缩,以滴水成珠为度。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补益肝肾。

  【适应证】双目风牵,斜、外障。

  【用法】每次用少许,涂摩患处。

  【注意】本方外用,不宜内服。

  【禁忌】热证不宜。

  

  【来源二】《奇效良方·卷五十七·眼目通用方》

  【配方】木香、当归、白芷、黑附子、防风、细辛、藁本、骨碎补各50克,乌头、芍药、肉桂各75克,猪脂250克,牛酥、鹅脂各200克。

  【制法】将上药研为细末,以麻油250克,浸一昼夜,以文武火煎如膏,纱布滤去药渣,冷凝即成。外摩患处。

  【功效与作用】祛风解痉。

  【适应证】治风牵眼目,歪偏外障。

  【用法】每次用少许,涂摩患处。

  【注意】不宜内服。

  

  【来源三】《审视瑶函·卷六一诸因》

  【配方】白芷、黑附子、广木香、防风、细辛、骨碎补、归身、藁本、赤芍药、浓肉桂各50克,乌头75克,牛酥(即骨髓)200克,鹅脂200克,猪板油250克。

  【制法】除酥、脂、板油外,以上诸药,各为细末,用真麻油250克,浸一昼夜。再入酥、脂、板油共熬,以文武火熬如膏为度,涂于患处。

  【功效与作用】祛风明目。

  【适应证】治风牵眼偏斜。

  【用法】每次用少许,涂摩患处。

  【注意】乌头、细辛有毒,慎用。

  【禁忌】热证不宜。

  

  【来源四】《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二·诸疮肿门·诸疮肿》

  【配方】白附子、白芍药、白茯苓、零陵香、白及、白蔹、白芷、白檀、藿香、升麻、细辛、黄芪、甘草、杏仁各20克,黄蜡240克,樟脑1克,栝楼80克,花粉40克,芝麻油600克。

  【制法】将前14味药切碎,放油中浸泡100日后,小火煎熬,直至白芷色微黄色,加入栝楼、花粉,煮至百沸,过滤去滓,再入黄蜡加热,以蜡熔开为度,兑入樟脑,膏即成,瓷器收盛,密封保存。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痒,解毒疔疮。

  【适应证】头面发疮肿疥癣等疾,及汤火破伤,能灭瘢痕。

  【用法】每用少许,外涂患处。

  【注意】本方外用,不宜内服。

  

  【来源五】《奇效良方·卷五十四·疮科》

  【配方】当归、白芷、杏仁、桃仁、藿香、檀香、零陵香、川芎各30克,沉香、木香、白附子、天麻、独活、白及、白蔹各15克,黄芪110克,防风、茅香、白芍、甘草25克,术通20克,栝楼100克,龙脑40克,黄蜡1200克。

  【制法】将上药切碎,用清油2200克浸7天,慢火煎至白芷颜色变黄,纱布滤去药渣,再将所滤药油加热,下入黄连搅匀,离火,将龙脑研为细末下入,冷凝即成。

  【功效与作用】摩风止痒,消肿定疼。

  【适应证】头面唇鼻诸疮,肌肉裂破。

  【用法】每用少许,摩患处。

  【注意】不宜内服。

  

  【来源六】《医垒元戎·卷十·疮疡疥癣》

  【配方】黄芪、当归、芍药、白芷、杏仁、桃仁、白附子、白蔹、零陵香、川芎、天麻、防风、独活、木通、龙脑、栝楼瓤各75克,清油500克,黄蜡600克。

  【制法】将上药切碎,清油内浸7天,于炭火上煎至白芷微黄色,离火,纱布滤去药渣,再慢火上炼油香,下黄蜡溶开为度,倒在瓷器内贮藏,上掺龙脑。

  【功效与作用】摩风止痛。

  【适应证】面疮,一切疮疹肿毒。

  【用法】取膏适量,外贴患处。

  【禁忌】严禁内服。

  

  【来源七】《清宫配方集成·疮疡方》

  【配方】麻黄50克,羌活100克,升麻20克,白檀香、白及、防风、当归身各10克。

  【制法】香油500克,泡药5天,慢火熬去渣,滤净,加黄蜡50克收之。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痒,散热除湿。

  【适应证】面上或身上风热浮肿,痒如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时流黄水,或破烂见血,疼楚难堪。

  【用法】每次用适量,外擦患处。

  【禁忌】本方外用,严禁内服。

  

  【来源八】《十便良方·卷八·治一切风疾诸方上》

  【配方】附子(生用)、天雄(生用)、川乌头(生用)各100克。

  【制法】上件药细剉,以猪脂1000克煎,令附子色焦黄,去滓,候冷,于瓷盒中盛用。

  【功效与作用】温阳祛风。

  【适应证】治白癜风如雪色之症。

  【用法】摩风癜上,以瘥为度。

  【注意】方中附子、天雄、川乌头皆有毒。

  【禁忌】白癜风伴见红肿热痛、皮肤溃烂者忌用。

  

  【来源九】《证治准绳·疡病·卷五·赤白游风》

  【配方】附子、川乌、防风各20克,凌霄花、土大黄、露蜂房各100克,猪油500克。

  【制法】先将猪油倒入锅中煮沸,然后将上述药物放入锅煎煮,待锅中药物变为焦黄色时滤去药渣,继续煎煮收膏。

  【功效与作用】温阳散寒,祛风解毒。

  【适应证】白癜风。

  【用法】将膏药涂抹于患处即可。

  【禁忌】体质虚弱者慎用。外用,禁内服。

  

  【来源十】《普济方·卷五十二·面门·面膏》

  【配方】白及、白蔹、檀香、零陵香、白芷、茅香、藿香、蜡、白胶各100克。

  【制法】将上药研为粗末,用香油煎至焦黄,去滓加入蜡及白胶,再加入麝香少许,膏即成。

  【功效与作用】祛风养颜。

  【适应证】面疮。

  【用法】每次用少许,摩抹患处。

  【禁忌】本方外用,不宜内服。

  

  【来源十一】《审视瑶函·卷六·诸因》

  【配方】白芷、黑附子、广木香、防风、细辛、骨碎补、归身、蘖本、赤芍药、浓肉桂各50克,乌头75克,牛酥(即骨髓)、鹅脂各200克,猪板油250克。

  【制法】除酥、脂、板油外,以上诸药,各为细末,用真麻油250克,浸1昼夜。再入酥、脂、板油共熬,以文武火熬如膏为度。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通经明目。

  【适应证】治风牵眼偏邪。

  【用法】涂于患处。

  【注意】乌头、细辛有毒。

  【禁忌】寒证不宜。

  

  【来源十二】《奇效良方·卷五十七·眼目通用方》

  【配方】黄芪、细辛、当归、杏仁各50克,防风、松脂、黄蜡各100克,白芷125克,小麻油200克。

  【制法】将上药切碎,入麻油中慢火煎,待白芷颜色变黄,纱布滤去药渣,再将所滤药油加热,下入黄蜡,煎如膏状即成。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去翳明目。

  【适应证】鹘眼凝睛外障。

  【用法】外摩患处。

  【说明】此方亦载于:①《审视瑶函·卷三·肿胀》。②《普济方·卷七十九·眼目门·外障眼》。

  【禁忌】不宜内服。

  

  【来源十三】《张氏医通·卷十四·专方·痹门》

  【配方】蓖麻子400克,生川乌头200克,乳香6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与猪脂1000克一起捣研成膏。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适应证】风毒攻注关节所致筋骨疼痛。

  【用法】取膏适量,烘热后涂患处,用手心摩之,觉热如火燎者效果比较好。

  【说明】方中川乌头有毒。此方亦载于:①《种福堂公选良方·风寒湿痹》。②《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行痹》。


关键字:做法 香油 500 慢火 黄蜡 50 用法 用量 每次 适量
上一篇: 神验膏
下一篇:堇菜膏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关于征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政府意见(10)
  • 咬伤膏/膏方(6)
  • 芙蓉膏/膏方(4)
  • 生肌膏/膏方(19)
  • 化毒膏/膏方(6)
  • 独圣膏/膏方(5)
  • 祛毒膏/膏方(8)
  • 栝楼膏/膏方(8)
  • 灵宝膏/膏方(5)
  • 鸡子膏/膏方(7)
  • 千槌膏/膏方(6)
  • 木瓜膏/膏方(17)
  • 黄明胶膏/膏方(9)
  • 葱乳膏/膏方(3)
  • 大补延龄膏/膏方(2)
  • 螺泥膏/膏方(4)
  • 瞑眩膏/膏方(6)
  • 行水膏/膏方(7)
  • 商陆膏/膏方(4)
  • 消水膏/膏方(4)
  • 涂脐膏/膏方(8)
  • 葱豆膏/膏方(13)
  • 葶苈膏/膏方(4)
  • 椒目膏/膏方(2)
  • 香鲫膏/膏方(9)
  • 猪膏发煎/膏方(3)
  • 清热养肝活络膏/膏方(2)
  • 清肝膏/膏方(3)
  • 防风补煎/膏方(7)
  • 万捶青云膏/膏方(6)
  • 金仙膏/膏方(4)
  • 七宝膏/膏方(7)
  • 猪胆膏/膏方(10)
  • 清肝滋脾化痰膏/膏方(8)
  • 和肝理脾膏/膏方(4)
  • 调肝和胃膏/膏方(4)
  • 二姜膏/膏方(9)
  • 和肝理气化湿膏/膏方(4)
  • 疏肝理脾膏/膏方(4)
  • 青龙膏/膏方(13)
  • 神仙外应膏/膏方(7)
  • 千枣膏/膏方(4)
  • 蒴藋煎/膏方(9)
  • 大豆煎/膏方(3)
  • 丹参膏/膏方(4)
  • 天门冬膏/膏方(6)
  • 疏风活络敷药膏/膏方(4)
  • 正容膏/膏方(5)
  • 祛风至宝膏/膏方(2)
  • 天仙膏/膏方(5)
  • 麻黄膏/膏方(12)
  • 敷药大枫子膏/膏方(7)
  • 土大黄膏/膏方(2)
  • 趁风膏/膏方(6)
  • 莱菔膏/膏方(10)
  • 御风膏/膏方(3)
  • 至圣一醉膏/膏方(4)
  • 萆薢膏/膏方(5)
  • 清热养肝和络膏/膏方(6)
  • 二青膏/膏方(9)
  • 愈膈膏/膏方(3)
  • 消疬膏/膏方(5)
  • 资生健脾膏/膏方(6)
  • 胶蜡汤/膏方(10)
  • 二仙膏/膏方(5)
  • 黄白膏/膏方(5)
  • 大蒜膏/膏方(4)
  • 消痞膏/膏方(5)
  • 堇菜膏/膏方(4)
  • 神验膏/膏方(5)
  • 醋石榴煎/膏方(5)
  • 备急膏/膏方(3)
  • 天南星膏/膏方(6)
  • 钓痰膏/膏方(4)
  • 五痫膏/膏方(3)
  • 木香煎/膏方(6)
  • 大岩蜜汤膏/膏方(2)
  • 阳和启脾膏/膏方(3)
  • 和肝益血调气膏/膏方(7)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5)
  • 健脾膏/膏方(11)
  • 泻痢膏/膏方(6)
  • 紫花地丁膏/膏方(3)
  • 外灸膏/膏方(3)
  • 乾坤一气膏/膏方(6)
  • 贴痞膏/膏方(6)
  • 化痞反正膏/膏方(6)
  • 八反膏/膏方(5)
  • 痞块膏/膏方(6)
  • 消癖膏/膏方(10)
  • 水红花膏/膏方(5)
  • 固阳膏/膏方(6)
  • 益寿补天膏/膏方(5)
  • 补益鹿茸煎/膏方(4)
  • 扶阳益火膏/膏方(4)
  • 滋阴壮水膏/膏方(2)
  • 楂梨膏/膏方(10)
  • 五仁斑龙胶/膏方(6)
  • 封脐膏/膏方(4)
  • 治赢瘦膏煎/膏方(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