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Kuò Yú
【英文名】Limax, Slug
【别名】陵蠡、土蜗、附蜗、蜒蚰、托胎虫、蛞蜗、鼻涕虫、蜒蚰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蛞蝓科动物黄蛞蝓、野蛞蝓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max frauus(Linnaeus)2.Agriolimax agresti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夏季于潮湿阴暗处捕捉。
【原形态】1.黄蛞蝓,无外壳,体柔软,呈不规则的圆柱形,体前端宽大,后端狭小,尾部具有短的尾嵴。在活动时,最大者体长可达120mm,体宽12mm。头部具有2对浅蓝色的触角,大触角顶端具眼点。在身体背部前端的1/3处,有一椭圆形的外套膜,其前半部呈游离状态。背面具有同心圆的皱褶。体呈黄褐色或深橙色,具有分散淡黄色的斑点,靠近足部两侧的颜色较浅,跖足为淡黄色。贝壳退化为内壳,包在外套膜内,为一薄而透明、椭圆形的石灰质板。背部具有明显的生长纹。
2.野蛞蝓,无外壳,体柔软光滑,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尾部狭长,具有钝的尾嵴。活运输早展时,体长30-60mm,宽4-6mm,内壳壳长4mm,宽2mm。体表呈灰色、黄褐色或暗褐色,有的个体有浅的和不明显的暗带纹或斑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畏光怕热,白天匿藏,夜晚及阴雨天活动,杂食性,喜食蔬菜、瓜果、植物叶及幼苗等,也食人们食物的残渣。为农业害虫。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新疆、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北京、上海等地。
2.生活习性同上种。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新疆、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北京、上海等地。
2.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去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全体含一种特殊的凝集素(specific lectin):唾液酸(sialic acid)。
【药理作用】蛞蝓混悬液以800mg/kg剂量给荷瘤小鼠灌胃,24h后对ARS肉瘤(腹水型)即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47.4%;而给药剂量为120mg/kg时,48h抑瘤率可达51.6%。对Lewis肺癌抑制率则蛞蝓混悬液以800mg/kg剂量给药,24h为最佳,抑瘤率为30%以上。离体实验表明,其0.6%蛞蝓浸出液明显抑制肺癌细胞(A549)生长。而蛞蝓混悬液600-1200mg/kg剂量给小鼠灌药7天,对P388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900mg/kg剂量效果最好。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中风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咽肿;喉痹;痈肿;丹毒;痰核;痔疮肿痛;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焙干研末或研烂为丸,2-3条。外用:研末或捣敷,5-10条。
【注意】1.《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2.《得配本草》:畏盐。
【附方】①治阳火躁扰,阴血亏竭,贼风乘虚人中经络,至成口歪身僻,四肢挛缩者: 用五加皮六两,当归身四两。共酒炒,研细末,蜒蚰百枚,研烂为丸。(《方脉正宗》)②治一切痰火风喉症: 青脆梅子百枚, 活蜒蚰一、二百条,同放瓦罐中,每日将梅取出,晒后仍入罐中,明日再晒,以收干汁为度,再用微火烘干,用则以一个噙化,或炙脆研末,加入诸药内。 (《种福堂公选良方》)③治喘息: 蛞蝓一百条。洗净,加贝母适量,同捣如泥,为丸,每次五分,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药》)④治闭经瘀血作痛: 蛞蝓(醋炙)为末,泡酒服,每次一钱。 (《泉州本草》)⑤治痔热肿痛者: 蛞蝓、京墨研涂妙。(《妇人良方》)⑥治丹毒痈肿: 活蛞蝓数只。醋浸捣烂,入冰片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⑦治脚腔烂疮,臭秽不可近: 蜒蚰十条。瓦焙研末,油调敷之。 (《救急方》)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蛞蝓,味咸、气寒、无毒。
2.《经》曰:清静则肉腠闭拒,虽大风苛毒,弗能害也。如阴血亏竭,阳气躁扰,则腠理不密,贼风乘虚而入。风主摇动,中于经络,故歪僻、挛缩、轶筋、筋急所自来矣。又风为阳邢,筋脉得之皆燥急,咸寒能益阴润燥软坚,则筋脉舒缓,经络通达而诸证除矣。惊痫者风热也,脱肛者大肠热也,WAN跌者血脉伤必发热也,咸寒总除诸热,所以主之。
3.《本经》:主贼风WO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
4.《本草衍义》:治蜈蚣、蝎毒。
5.《纲目》:治肿毒热,热疮肿痛。
6.《本草汇言》:善治一切风热火燥为眚,一切风热火痰为病。
7.《本草崇原》:主定惊清热,解毒输(舒)筋。治咽喉肿痛,风热喉痹,纳入喉中,令吞下。
8.《得配本草》:消痰核。
9.《泉州本草》:通经破瘀,解毒消肿,利小便。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
10.《吉林中草药》:疏风,镇惊,固脱。治热疮肿痛,支气管炎,脱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