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本草图经》:獐之类甚多,麇其总名也。有有牙者,有无牙者,用之皆同。
2.《纲目》:獐,秋冬居山,春夏居泽。似鹿而小,无角,黄黑色,大者不过二、三十斤。雄者有牙出口外,俗称牙獐。
【拼音名】Zhānɡ Ròu
【英文名】River deer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獐之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剔骨取肉,鲜用或干燥。
【原形态】獐,小型鹿类,外表比麋大,重约15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尾甚短,几被臀部的毛所遮盖。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显露,侧扁,向下延伸,突出口外。耳中等大,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顶端较尖。眼前方有狭袋形的眶下腺。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没有跗腺和脚腺。体毛多棕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冬毛长达40mm,呈波形弯曲。幼兽身上有纵行排列的白色斑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中,不上高山,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湖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丛中生活。以植物为食。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
【化学成份】肉含蛋白质(protein),肽类(peptide),氨基酸(amino acids),脂类(lipids),糖类(carbohydrates),血红蛋白(hemoglobin)。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补虚;祛风。主外病虚损;消渴;乳少;口僻;腰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1.《金匮要略》:獐肉不可合虾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人。
2.陶弘景:麇肉不可合鹄肉食之,成痼也。
【各家论述】1.《别录》:补益五脏。
2.崔禹锡《食经》:主大风冷气,口僻,消渴。
3.《子母秘录》:主乳无汁,獐肉(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