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材历史考证】草果一药见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宝庆本草折衷》曰:“或云生广西州郡。实熟时采,暴干。”《本草品汇精要》云:“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又,云南出者,名云南草果,其形差小耳。”《本草汇言》曰:“生闽广,长大如荔枝,其皮黑厚有直纹,内子大粒成团。”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本品相符。李时珍误以为草果与草豆蔻为同一物,仅略有差别,而将草果并入草豆蔻条。《本草纲目》曰:“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厚而棱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蝥之气。”以上所述,即为本品。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全株有辛香气。茎丛生,高达3m。根茎粗壮,横生似姜,淡紫红色。茎圆柱形,直立或稍倾斜。叶2列;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0~70cm,宽10~20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干膜质,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具短柄;叶鞘开放,抱茎;叶舌全缘,顶端钝圆,长8~12mm。穗状花序长椭圆形,长9~13cm,宽约5cm,从根茎生出,有花5~30朵;花冠白色,管长25mm,裂片长圆形,长约20mm,宽4mm;唇瓣椭圆形,中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顶端微齿裂。蒴果密生,肉质,熟时红色,干后褐色,不开裂,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45mm,宽约20mm,无毛,顶端具宿存花柱残迹,干后具皱缩的纵线条,果柄长2~5mm,基部常具宿存苞片;种子多角形,直径4~6mm,有浓郁香气。花期4~5月,果期6~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长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纵沟及棱线,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剥去外皮,中间有黄棕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8~11粒。种子呈圆锥状多面体,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种脊为1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种脐;质硬,胚乳灰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种子横切面:假种皮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种皮表皮细胞棕色,长方形,壁较厚;下皮为1列薄壁细胞,含黄色物;油细胞层为1列油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切向42~162μm,径向48~68μm,含黄色油滴;色素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皱缩。内种皮为1列栅状石细胞,棕红色,内壁与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及少数细小草酸钙簇晶及方晶。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淀粉粒。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于疏林下。分布于云南、广西和贵州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炮制】
1.草果仁:取草果,照清炒法炒至焦黄色并微鼓起,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2.姜草果仁:取净草果仁,照姜汁炙法炒干。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辛、温。归脾经、胃经。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内服:3~6g,水煎服。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