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材历史考证】小蓟的始载本草为《名医别录》,与大蓟同条,名“大小蓟根”。《本草图经》云:“小蓟根,《本经》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苗高尺余,叶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当二月苗初生二三寸时,并根作茹,食之甚美。”并附有“冀州小蓟根”图。《本草衍义》载:“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四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异。小蓟,山野人取为蔬,甚适用。虽有微芒,亦不能害人。”根据以上本草所述小蓟及附图考证,与刺儿菜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具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纵棱槽,稀被绒毛,上部有分枝。叶互生,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基生叶及中部茎生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长7~15cm,宽1.5~5cm,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上部茎生叶渐小,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部茎生叶不分裂,叶缘有细密的针刺,或叶缘有刺齿,或大部分茎生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边缘具粗大圆锯齿,齿顶及裂片顶端有较长的针刺,两面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或稀见蛛丝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花雌雄异株,雌株头状花序全部为雌花,雌蕊发育,雄蕊退化,结实;两性植株头状花序全部为两性花,雌、雄蕊皆发育,但不结实;总苞卵形,直径15~20mm;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顶端有短针刺;花紫红色或白色,简状,雌花花冠长24mm,两性花花冠长18m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淡黄色,具纵棱,长3mm,顶端斜截形;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3.5cm,污白色。花果期5~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质纹理明显;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变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3~10余细胞,顶端细胞甚细长呈鞭状,皱缩扭曲。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多呈针簇状。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河旁、荒地、田间。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外,几乎遍布全国。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
1.小蓟: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2.小蓟炭:取小蓟段,照炒炭法炒至黑褐色。
【性能功用】甘、苦,凉。归心经、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内服:4.5~9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