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凤仙
Fènɡ Xiān
凤仙
别名:小桃红、夹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旱珍珠、透骨草、凤仙草、小粉团、满堂红、水指甲、指甲草
功效作用: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瘰疬痈疽,疗疮。
英文名:?
始载于《救荒本草》毒性有毒(一说无毒)归经?药性温药味辛、苦

凤仙 Fengxian

[出处]《救荒本草》。  

目录

  1. 概述
  2. 生物学特征
  3. 习性
  4. 种类
  5. 繁殖及栽培
  6. 病虫害及防治
    1. ①猝倒病
    2. ②白粉病
    3. ③疫病
    4. ④花叶病
    5. ⑤白绢病
  7. 异名
  8. 来源
  9. 植物形态
  10. 采集
  11. 性味
  12. 功用主治
  13. 用法与用量
  14. 药方选录
  15. 参考

概述

凤仙花,又名小桃红、急性子,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厘米至80厘米,茎肉质光滑,叶单生,披针形,具锯齿。花大,花的形状像一只头足尾翅都向上翘的生机盎然的凤凰,凤仙花之名由此而得。但在美国,凤仙花有个十分风趣的
英文名:字,叫“Touchmenot”。意思是“不要碰我!”的确,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像个微型的炸弹,如果轻轻一碰,果实马上“炸”开,把种子弹出。凤仙花是一种栽培很广的草花,花色繁多,有紫、红、粉红、玫瑰红、白等,有一朵花开几种颜色的复色花,花瓣有单瓣和重瓣,花期长久,从6月直开到深秋,它的花朵虽不富丽华贵,却也风姿清丽,落落大方。

凤仙花原产中国及印度,性健壮,适应力强,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一般在春季用种子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后株高10厘米至20厘米时,摘心可以促使枝多花盛,生长期中适施液肥1次至2次。

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使用凤仙花花瓣染指甲,故有“指甲花”之称。如唐朝歌妓李玉英善弹琵琶,她喜欢用凤仙花瓣把长长的指甲染得红艳艳。弹奏时,她怀抱琵琶半遮面,用鲜红色的长指甲轻轻拨弦,琵琶发出如山涧流水般的优美音律,多少王孙公子叹为观止。称她的弹奏为“落花流水”。  

生物学特征

凤仙花科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花卉,茎平滑,脆而多汁,节部常膨大,无托叶,一般互生、对生,上部叶片常轮生,叶柄间有腺体,花两性,左右对称,单生于叶腋或稍簇生,萼片3枚,稀5,侧面二枚小,绿色,下面一枚大,花瓣状,呈囊状,向下延伸成距;花瓣5,或因2对合生成3片不等大。蒴果,熟时5瓣裂,瓣片螺旋状旋转,将种子弹出。何氏凤仙:半灌木,株高20厘米至1米不等,枝具红色条纹,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叶柄长,叶缘有圆齿,齿间具一刚毛。花单生或2朵簇生于叶腋间,萼片3,侧萼片小,似鳞片状,花瓣5,翼瓣2深裂,距细长弯曲,长约3.5厘米。  

习性

原产于非洲山地,性喜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的环境,忌炎热,生长适温为15~25℃,夏季要求凉爽并适当遮荫,不耐寒冷。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种类

园艺品种很多,有绯红、洋红、桃红、白、紫、橙红等,以及红白镶嵌的品种。还有矮生品种,用于花坛布置。非洲凤仙(Impatient wallerana),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茎叶含水量较高,呈透明状。叶互生,茎上部叶或呈轮生卵状披针形,叶片卵状圆形,绿色,叶缘有钝锯齿,各齿间有一刚毛。花径约4厘米。花色丰富,四季花开不断。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t platypatala),茎干粗壮,株高比非洲凤仙高大。茎稍棱形,有时带红晕。4片以上的叶密集生于节上,类似簇生,叶片长椭圆形,叶表有光泽,叶脉清晰。叶背绿色或具有紫红色晕。花大,花径4~8厘米。  

繁殖及栽培

播种和扦插繁殖皆可。播种四季都能进行,可以撒播或点播,点播用128穴的穴盘,播种适温为20℃左右,约1周出苗。扦插也可全年进行,选取生长健壮的枝条,剪下8厘米左右作插穗,保持温度20℃,约20天生根,夏季水插亦容易生根。播种苗高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移植,移于8厘米的营养钵中,12厘米左右时定植于15厘米的盆中,用土为草炭土2、蛭石或河沙1、炉渣1混合,可加入适量的羊粪等做底肥。对于分枝性不佳的个别种及品种,如新几内亚凤仙,苗期应适当掐尖。高温干燥会使凤仙花叶质变厚并且不舒展,节间变短,影响株形严重时会停止生长,因此越夏时要保持环境凉爽,并适当遮荫,过强的阳光会灼伤叶片,而光线过弱则植株徒长,叶质变薄,叶色浅绿。为了“十一”用花,除选择较耐热的品种外,也可以于六月播种,七八月将小苗放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山上越夏。而冬春季节凤仙花需充足的光照,因此不需遮荫。生长期间保证水分的供应,尤其夏季浇水要及时并充足,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盆土干燥植株极易萎蔫,待表现出萎蔫时再浇水很容易引起腐烂。积水容易烂根。整个生长季节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夏季可以向叶面和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每10天浇施一次薄肥,为控制株高和株形,除前期多施氮肥外,开花前后应控制氮肥的施用。  

病虫害及防治

①猝倒病

主要危害幼茎,开始时幼茎基部呈水渍状斑,后病斑变为淡褐色至褐色并凹陷缢缩。病部迅速发展到环绕幼茎,使小苗在叶色翠绿的情况下自茎基部倒伏死亡。最后腐烂或干枯。该病主要由瓜果腐霉菌引起另外尚有立枯丝核菌。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借水滴喷溅和种子等传播。防治: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播种不可太密;出苗后控制浇水,保持土壤略干;加强环境的通风性,;避免连作。发病后及时用药,75%的百菌清600倍,50%的多菌灵500倍,以及40%的疫霜灵200~400倍等都有很好的作用,1周喷一次,喷时除盆植株的茎叶外还应喷及周围的地面。  

②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白色粉状小斑块,随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至秋初,白粉层中出现黄色小圆点,最后小圆点变为黑褐色,病叶枯黄。严重时可蔓延至茎、花蕾及蒴果,其上也出现白色粉层,最终花蕾、蒴果停止生长而枯萎。该病的病原为苍耳单丝壳的白粉菌,属真菌类,病原菌在病残体上和种子中越冬,借风、水传播。应加强栽培管理,保持环境通透,少施氮肥,增施钾肥及钙,及时清除病叶,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可以喷洒15%的粉锈宁1000倍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  

③疫病

主要发生在幼苗定植后的植株上,危害茎和根部,首先嫩茎或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至浅黄色的斑块,后发展为黑褐色腐烂,病斑环绕茎部,使植株自病部折倒,在病部有时能够看到白色绢丝状物,即为病原菌的菌体。该病是由恶疫霉菌侵染引起,病菌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土壤和水地喷溅以及风力传播。防治:以预防为主,一是土壤消毒,二是改善栽培环境。药物防治要及时,可用的药物有80%的乙磷铝500倍,25%甲霜灵500~800倍,1%的波尔多液,0.1%~0.2%的硫酸铜液。  

④花叶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被侵染后有两种症状,一为叶片变小,皱缩,叶缘扭曲,叶面有深绿与黄白相间的斑点,老叶则黄化,花朵小、萎缩,花瓣呈碎锦状,严重时植株矮小。二是叶脉褪绿呈灰白半透明状,继而褪绿为斑驳状簇生,叶缘略上卷。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有芜菁花叶病毒和花椰菜花叶病毒。通过汁液和多种蚜虫传播。防治:将强栽培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减少操作过程中人为传播。防治传毒昆虫,可以采用沙虫剂等。  

⑤白绢病

是真菌中的齐整小核菌所致,症状与防治参见兰花一节。凤仙花四季开花,花朵繁多,花色艳丽,植株高度适宜,可以布置家庭及会场等,也可以摆放在露天,做大花坛。

释名: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菊婢。

气味:(子)微苦、温、有小毒。

(花)甘、滑、温、无毒。

(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异名

小桃红、夹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救荒本草》),旱珍珠(《纲目》),透骨草、凤仙草(《珍异药品》),小粉团(《分类草药性》),满堂红(《浙江中药手册》),水指甲(《南宁市药物志》),指甲草(《中药材手册》)。  

来源

为凤仙花科植物风仙 Impatiens balsamina L. 的全草。  

植物形态

凤仙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约60厘米。茎粗壮,肉质。叶互生;披针形,长10厘米左右,先端长尖,边缘有深锯齿,基部楔形;叶柄有腺体。花两性,腋生,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3枚,2枚侧生,先端绿色,1枚在下,形大,花瓣状,有距;花瓣5枚,上1瓣(旗瓣)圆形,先端凹入而有小锐尖,两侧2对花瓣(翼瓣)各在一侧合生而成2片;雄蕊5枚,合生而环绕子房;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蒴果被柔毛,熟后弹裂而成5枚旋卷的果瓣。种子扁卵圆形,径约2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熟期9月。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多栽植于庭院作观赏用。

本植物的根(凤仙根)、花(凤仙花)、种子(急性子)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干燥茎为透骨草药材之一种,详"透骨草"条。  

采集

夏、秋采收。  

性味

辛苦,温。

①《救荒本草》:"叶:味苦微涩。"

②《纲目》:"叶:苦甘辛,有小毒。"

③《群芳谱》:"叶: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瘰疬痈疽,疗疮。

①汪连仕《采药书》:"凤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风散气;红花者名透骨红,破血堕胎。"

②《分类草药性》:"叶:敷一切疔疮肿毒。"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散血通经,治月经病,止红崩,净白带;用于跌打损伤,可接骨,消伤肿,止伤痛,软坚透骨,治骨梗卡喉。"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蛇咬伤。"

⑤《重庆草药》:"清热除风。治红白痢疾,崩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名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药方选录

(1)治关节风湿痛:鲜凤仙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2)治风气痛:凤仙叶煎汤洗之。(《岭南采药录》)

(3)治跌打损伤:凤仙捣汁一杯,黄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4)治瘰疬、发背、一切痈肿:鲜凤仙草捣烂敷患处。或用鲜风仙全株连根洗净,捣烂,放铜锅内,加水煮汁二次,过滤,将两次之汁,合并再熬,浓缩成膏,涂纸上,贴患处,一日换。(《江西民间草药》)

(5)治痈疽恶毒:凤仙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蛇头疔:鲜凤仙取下半截连根叶用,捣烂敷肿处。或同甜酒酿糟捣烂敷。(《江西民间草药》)

(7)治指甲炎肿痛(俗称换指甲):鲜风仙叶一握。洗净后加些红糖,共捣烂,敷患处,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8)治溃疡日久:凤仙,冰片。研末干搽。(《湖南药物志》)

(9)治受湿后脚面肿:凤仙连根带叶,共捣细,加砂糖和匀,敷肿处。(《云南中医验方》)

(10)治脚气肿胀:鲜凤仙(捣烂)、鲜紫苏茎叶等分。水煎,放盆或小桶内,先熏后淋洗。(《江西民间草药》)

(11)治蛇咬伤:鲜凤仙五两。捣烂绞汁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12)治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13)治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14)治蛇咬伤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15)治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参考

  • 《本草纲目 · 凤仙》
关键字:凤仙
上一篇: 凤尾七
下一篇:凤仙花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