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aria hygrometrica
属于苔藓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无根,有茎、叶。特点;生活在阴湿的墙脚林下或树干上。植物体矮小,只有1~3厘米,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又小又薄,无叶脉,呈卵形或舌形。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藓纲葫芦藓科的一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外形矮小,高仅0.5~1厘米,稀分枝,黄绿色,无光泽,多丛集成小片状。叶常簇生茎的上部,阔舌形,全缘;中肋单一,近叶尖部消失;叶细胞疏松六角形,近基部为长方形,薄壁。多雌雄同株。雄苞顶生,花苞状。蒴柄纤细,长可达3厘米,橙黄色或红棕色。孢蒴梨形,垂倾而背腹不对称,台部明显;具环带;蒴齿两层,内齿层发育良好,有齿毛与齿条之分化。蒴盖圆盘状,略凸起。蒴帽兜形,罩覆孢蒴上部。多喜氮而见于庭园、温室及火烧后的开旷林地。由于其叶片细胞为单层,取材较易,叶细胞大形,蒴齿构造齐全,长期作为植物学教学的基本材料。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门藓纲,葫芦藓科,植物体矮小,高可达3 cm,稀疏或密集丛生,鲜绿色。“叶”多集生于茎的中上部而呈莲座状,中肋达于叶先端。叶片的上部细胞菱形,基部细胞方形或长方形。雌雄同株,雄器苞顶生,花蕾状。雌器苞生于雄器苞下的短侧枝上,在雄枝萎缩后即转成主枝形。蒴柄长4~5 cm,红褐色,先端弧形弯曲,干燥时扭转。孢蒴葫芦形,不对称,多垂倾。蒴齿两层,外齿层有齿片十六枚,因干湿不同而产生运动,借此散放孢子。蒴盖微凸。蒴帽兜形,有长喙。生长在含有机质丰富的湿地,常见于庭园、田圃及山林焚烧后的烬土上,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藓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墙脚林下或树干上。植物体矮小,只有1~3厘米,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又小又薄,无叶脉,呈卵形或舌形。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葫芦藓是测定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因为在叶片内,除中部外,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污染物可以从叶片两面直接侵入叶的细胞。所以植物体对有毒的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葫芦藓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功 效】:宣肺止咳,通络止痛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ú Lu Xiǎn
【英文名】Herb of Cord Moss
【别名】石松毛、红孩儿、牛毛七、火堂须、地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藓科植物葫芦藓的植物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
【原形态】植物体矮小,淡绿色,直立,高1-3cm。茎单一或从基部稀疏分枝。叶簇生茎顶,长舌形,叶端渐尖,全缘;中肋粗壮,消失于叶尖之下,叶细胞近于长方形,壁薄。雌雄同株异苞,雄苞顶生,花蕾状。雌苞则生于雄苞下的短侧枝上;蒴柄细长,黄褐色,长2-5cm,上部弯曲,孢蒴弯梨形,不对称,具明显台部,干时有纵沟槽;蒴齿两层;蒴帽兜形,具长喙,形似葫芦瓢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氮肥丰富的阴湿地上。春、夏、秋均可见。
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北各省区,且为全世界广布种。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区。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皱缩的散株,或数株丛集的团块,黄绿色,无光泽。每株长可达3cm,茎多单一,茎顶密集簇生众多的皱缩小叶,湿润展平后呈长舌状,全缘,中肋较粗不达叶尖,有的可见紫红色细长的蒴柄,上部弯曲,着生梨形孢蒴,不对称,其蒴帽兜形,有长喙。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植物体含苔藓激动素(bryokinin),动力精(kinetin),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茁长素(auxin),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及脂类。叶含铁29×10-3%,铜16×10-4%,锰15×10-3%,叶绿体含铁117×10-3%,铜138×10-4%,锰25×10-3%。
【性味】淡;平
【归经】入肺、肝、肾三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止血。主风湿痹痛;鼻窦炎;跌打损伤;痨伤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体虚者及孕妇慎服。
【附方】
1.治肺热吐血 葫芦藓60g,茅草根60g,侧柏叶30g。泡酒或熬水服。
2.治跌打损伤 葫芦藓60g煎服;另取鲜草量捣敷。(1-2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涩、性平。有舒筋活血、祛风镇痛、止血等功能。用于治鼻窦炎、痨伤吐血、跌打损伤、关节炎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