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花楸(mountain ash)
拉丁文名: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
别 名:百花楸、马加木、红果臭山槐。
科 属 名:蔷薇科、花楸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可达5m。干皮紫灰褐色,光滑,小枝粗壮,灰褐色,具灰白色细小皮孔,幼时被绒毛,鳞芽形大,红褐色,被绒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7对,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圆钝略偏斜,叶缘中部以上具细锐锯齿,两面多少具毛,托叶纸质,宽卵形,宿存。顶生复伞房花序,花部具毛,花两性,白色,雄蕊20枚,与花瓣近等长,梨果近球形,径6-8mm,熟时红色,具直立闭合之宿存萼片,花期6月,果熟9-10月。
蔷薇科(Rosaceae)花楸属(Sorbus)乔木。有数种。广布於北温带。许多种因果形美观而栽作观赏植物。引鸟花楸(S. aucuparia)俗称欧洲花楸,是最常栽培的品种之一,株高约18公尺(60呎)。花楸叶为羽状复叶;花小,白色,聚生成宽10~15公分的花簇;梨果圆形,鲜红色,美观,直径约1公分。
产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分布。
生态习性:喜光也稍耐荫,抗寒力强,泰山山顶有栽培,生长表现良好,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美洲花楸(Sorbus americana)园林用途:枝叶秀丽,冠形多姿,初夏白花如雪,入秋叶紫果红,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但在高温强光之处生长不良,栽种时应予注意。
繁育栽培:以种子繁育为主。
同属常见种:
1.北京花楸 S.discolor(Maxim.)Maxim. 本种与花楸的不同点为:小枝紫褐色,无毛,小叶矩圆状披针形,叶两面光滑无毛,托叶革质,宿存。复伞房花序较稀疏,花部无毛,花白色。梨果卵形,白色或黄色。
2.水榆花楸 S.alnifolia(Sieb.et Zucc.)K.Koch?:本种在花楸属中属单叶类型,落叶小乔木状,高可达20米,干皮暗灰褐色,平滑不裂,小枝暗红褐色或暗灰褐色,有灰白色点状皮孔,单叶互生,叶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缘具不整齐锐重锯齿,两面无毛,侧脉6-10对,叶柄长1.5-3.0厘米,复伞房花序,花白色,雄蕊短于花瓣,梨果椭圆形,红或黄色,萼早落,残留圆斑萼痕。华北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常见野生。茎、茎皮和果实入药。秋季采,晒干。
【性味归经】 果实:甘、苦,平。茎、茎皮:苦,寒。
【功能主治】 果实:健胃补虚。用于胃炎,维生素甲、丙缺乏症。茎、茎皮:清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果实1~2两,茎、茎皮:3~5钱。
【备注】(1)同属植物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与上种近似,分布新疆,当地也作花楸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吉林中草药》
【拼音名】Huā Qiū
【别名】百花楸(《河北习见树木图说》),马家木(《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花楸树的果实、茎及茎皮。夏、秋采收。
【原形态】
花楸树(《救荒本草》)
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色;嫩枝有绒毛;冬芽大,四锥形,密生白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1~15,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小叶长2~5.5厘米,宽1~1.7厘米,基部圆楔形,先端急尖,边缘1/3以上有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带苍白色,被白色柔毛或无毛;托叶大,近于卵形,有齿牙,宿存,至少开花后始脱落。复伞房花序顶生,径10~12厘米,有白色柔毛或无毛;花白色,萼片5,三角形;花瓣5,圆形或卵形。梨果近球形,长6~8毫米,橙色或红色,顶端带有残存花被。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性喜湿润土壤,多沿溪涧山谷的阴坡生长。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及甘肃等地。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还可能含甾体、香豆精、黄酮甙、强心甙、皂甙。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果实:甘苦,平。茎和茎皮:苦,寒。
【功能主治】
镇咳祛痰,健脾利水。治慢性气管炎,肺结核,水肿。
①《吉林中草药》:利尿,强壮。治水肿,肺结核。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利肺止咳,补脾生津。治肺结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维生素A、C缺乏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果实1~2两;茎和茎皮3~5钱。
【附方】
①治浮肿:马家木成熟果实五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②治肺结核:马家木树皮三钱。水煎,日服一次。(《吉林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花楸皮制成糖衣片(每片含生药2.7克),每次服6~7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46例,经治3疗程,近控5例,显效9例,有效19例。初步观察,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但镇咳,祛痰作用优于平喘。副作用:少数有胃区不适、恶心、食欲不佳、便溏等胃肠道反应及头痛,继续服药多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