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黄果茄
Huánɡ Guǒ Qié
黄果茄
别名:黄水茄、黄打破碗、刺茄、野茄果、大苦果、黄拓破碗、籁茄、水茄头、黄果珊瑚、马刺
功效作用:祛风湿;消瘀止痛。主风湿痹痛;牙痛;睾丸种痛;痈疖。
英文名:Fruit of yellowfruit nightshade
始载于《中草药手册》毒性?归经?药性温药味辛、苦

所属卷:Solanum Linn.

所属科:Solanaceae

中文名:黄果茄

其它中文名:大苦果、野茄果(云南河口),磨莫仔养(云南禄劝),刺天果(四川金阳),黄果珊瑚、马刺(四川)。

文献来源:Solanum xanthocarpum schrad. et Wendl.(1795); Dunal in DC.(1852); C. B. Clarke in Hook. f.(1883)excl. syn. S. armatum R. Br.; Hemsl. (1890); Levl.(1908); Bonati in Lecte.(1915); Bitter(1923); Hand.-Mazz.(1936).  

形态特征

描述字段:直立或匍匐草本,高0.5—1米。植物体各部均被7—9分枝的星状绒毛并密生细长的针状皮刺、除幼嫩部分外星状毛被逐渐脱落而变稀疏,刺长0.5—1.8厘米,先端极尖,基部间或被有星状绒毛。叶卵形至圆形,长4-6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近心形或偏斜,边缘通常5-9裂或羽状深裂,裂片边缘波状,两面均被星状短绒毛,中脉及侧脉的两面均着生尖锐的针状皮刺,侧脉与裂片数相等;叶柄长2-2.5厘米。聚伞花序腋外生,通常3-5花,花冠蓝紫色,直径约2厘米,萼钟形,直径约1厘米,外面被星状短绒毛及针状皮刺,裂片长圆形,先端骤渐尖,花冠辐状,筒部隐于萼内,长约1.5毫米,冠檐长约1.3—1.4厘米,裂瓣卵状三角形,长6-8毫米,两面被星状绒毛;雄蕊长约9毫米,花药约为花丝长的8倍;子房卵圆形,直径2毫米,顶部疏被星状绒毛,花柱长约1厘米,被极稀疏的绒毛及星状绒毛,柱头截形。浆果球形,直径约1.3-1.9厘米,初时绿色并具深绿色条纹,成熟后变为淡黄色;种子近肾形,扁平,直径约1.5毫米。花期:冬至夏季,果熟期:夏季。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植株地上部分的氯仿或乙醇提取物1000mg/kg,出现翻正反射消失,死亡。根皮和茎的水或醇提取物对寓体蛙心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  

地理分布

分布及生境:见于云南省河口、蒙自、元江、元谋、禄劝、巧家海拔125—880米地区,个别也上达到海拔1100米,喜生于干热河谷沙滩上。我国湖北、四川、广东及台湾也有。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阿拉伯地区,印度,斯里兰卡,马六甲,越南,泰国)澳洲及波里尼西亚而到日本南部,在东部非洲成为杂草。  

化学成分

黄果茄含龙葵碱、澳洲茄碱,它们都是含糖的生物碱,水解则分别生成龙葵胺或澳洲茄胺和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又含脂肪油及甾醇类;脂肪油为半干性,其脂肪酸为油酸42.93、亚油酸36.18、软脂酸5.37、硬脂酸9.77%等,甾醇之一为黄果茄甾醇。还含薯蓣皂甙元;灰分为5.9%,其中含有K、Na、Mg及痕迹的Fe、Cl等。

关键字:
上一篇: 黄瓜子
下一篇:黄河裸裂尻鱼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