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蓬草别名:黄金莲、萍蓬莲,睡莲科萍蓬草属植物,该属约有25种,初夏时开放,是夏季水景园中极为重要的观赏植物。其拉丁种名pumilum意为“矮生的”。
学名:pumilum
别名:黄金莲、萍蓬莲
科属:睡莲科萍蓬草属植物。
种拉丁名:Nuphar pumilum (Hoffm.) DC.
科拉丁名:Nymphaeaceae
属拉丁名:Nuphar
该属约有25种,我国有45种。
蓬草英文名:称为yellowwaterlily(黄水莲),顾名思义它和睡莲有关,叶近于圆形浮贴水面,在基部还有一个V形的缺刻,最早和睡莲同在睡莲属;不过萍蓬草为子房上位,种子不具假种皮,相对于中位子房、种子具假种皮的睡莲属,有很大的不同。萍蓬草的花比睡莲小很多,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部构造,然而当一大片的萍蓬草黄色的花绽放水中时,自然也有它吸引人的地方。由于其果实形状像酒壶,所以有BrandyBottle(白兰地酒壶)的称呼。
台湾萍蓬草是日籍植物学者岛田弥市(Y.Shimada)1915年于新竹县的新埔所采集,日本植物学者早田文藏(B.Hayata)于1916年在台湾植物图谱(IconesPlantarumFormosanarum)中发表为新种,种名shimadai就是为了纪念其采者岛田市,模式标本(Isotype)目前仍保存在林业试验所植物标本馆中。这种植物的特征在于叶形近于圆形,业叶背具有许多毛,不过肉眼不易看出,要在解剖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其次,柱头顶端分裂,在每一裂片两侧呈红色,使得台湾萍蓬草与其它种类的萍蓬草相较起来,观赏性更高。
萍蓬草是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肥厚块状,横卧。叶二型,浮水叶纸质或近革质,圆形至卵形,长8~17厘米,全缘,基部开裂呈深心形。叶面绿而光亮,叶背隆凸,有柔毛。侧脉细,具数次2叉分枝,叶柄圆柱形。沉水叶薄而柔软。花单生,圆柱状花柄挺出水面,花蕾球形,绿色。萼片5枚,倒卵形、楔形,黄色,花瓣状。
花瓣10~20枚,狭楔形,似不育雄蕊,脱落;雄蕊多数,生于花瓣以内子房基部花托上,脱落。心皮12~15枚,合生成上位子房,心皮界线明显,各在先端成1柱头,使雌蕊的柱头呈放射形盘状。子房室与心皮同数,胚多数,生于隔膜上。浆果卵形,长3厘米,具宿存萼片,不规则开裂。种子矩圆形,黄褐色,光亮。花期5~7月份,果期7~9月份。
贵州萍蓬草叶近圆形或卵形,株型较小。中华萍蓬草叶心脏卵形,花大,花径5~6厘米,柄长伸出水面20厘米左右,观赏价值极高。
欧亚萍蓬草叶大,厚革质,椭圆形。
台湾萍蓬草叶长圆形或卵形。
萍蓬草是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块状,横卧。叶二型,浮水叶纸质或近革质,圆形至卵形,长8~17厘米,全缘,基部开裂呈深心形。叶面绿而光亮,叶背隆凸,有柔毛。侧脉细,具数次2叉分枝,叶柄圆柱形。沉水叶薄而柔软。花单生,圆柱状花柄挺出水面,花蕾球形,绿色。萼片5枚,倒卵形、楔形,黄色,花瓣状。花瓣10~20枚,狭楔形,似不育雄蕊,脱落;雄蕊多数,生于花瓣以内子房基部花托上,脱落。心皮12~15枚,合生成上位子房,心皮界线明显,各在先端成1柱头,使雌蕊的柱头呈放射形盘状。子房室与心皮同数,胚多数,生于隔膜上。浆果卵形,长3厘米,具宿存萼片,不规则开裂。种子矩圆形,黄褐色,光亮。花期5~7月份,果期7~9月份。
萍蓬草(图2)花:台湾萍蓬草的花期是一年四季,花朵有圆形的花梗,具有白色的长柔毛;花朵的最外围是带绿色或暗红色的萼片,花萼五枚,萼片约1.6公分长,0.8-1.2公分宽:往内一轮是花瓣,花瓣不甚明显,花瓣为线形,约10枚,黄色,约5-6公厘长,1.5-2公厘宽,长相和雄蕊相近;花瓣的内侧即是雄蕊,约30枚,黄色,花药约3公厘长,花丝约7公厘长,花药明显,和花瓣明显区分开来;中心的柱头在顶端平展成盘状,6-10裂,有些种类完全合生,红色,全世界约20种的萍蓬草类,它是唯一有红色的雌蕊,柱头下方到子房的部位则会缩小像瓶颈一般,但有些种类则没有。
叶:浮水叶近於圆形,浮水叶,基部有一个V形的缺刻,约10-12公分长,7-10公分宽,下表面具有许多短毛;叶柄横切面呈三角形,在基部有扩大成翼状。
果实与种子:果实为壶形,约2公分长,宽度1.5公分。种子卵形,草绿色,状似绿豆,长约3-4公厘,2公厘宽。
根茎:台湾萍蓬草的根茎肥厚,呈圆筒状,地下茎约在水底烂泥下一公尺深横走,直径可以到二公分,老熟的地下茎呈白色,直径约三公分。
外围最明显部分是萼片,萼片的外部常带绿色或暗红色,往内一轮才是花瓣,它的花瓣很不明显,长相和雄蕊很接近,不仔细看不容易区分,再往内则是数目繁多的雄蕊,上面有明显的花药,可以和花瓣明显区分。中心就是雌蕊的部分,雌蕊顶端的柱头展开形成像盘子的样子,有些种类完全合生,台湾萍蓬草的柱头则有6-10个分裂,柱头下方到子房的部位则会缩小像瓶颈一般,但有的种类则没有。
萍蓬草是睡莲科中唯一没有热带种类的一个属,台湾萍蓬草的分布则是萍蓬草属世界分布的南限。早期对于萍蓬草属的分类从七种到二十五种,可以看出这一属的植物在睡莲科中是相当麻烦的,在分类上不容易区分,不过最近的研究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节(section),一为旧世界分布(欧亚地区的种类)的sect.Nuphar,另一为新世界分布美洲的种类)的sect.Astylus。从花果部位的构造可以加以区分,sect.Nuphar有五枚花萼,花药的长度大约为花丝的一半或稍短,果实壶形具有缩小的颈部;sect.Astylus花萼有6-12枚,花药的长度约为花丝长度的1-2倍,果实卵形不具明显的颈部。从各项特征来看,台湾萍蓬草属于旧世界分布的sect.Nuphar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笔者认为它可能是在种下亚种或变种的分类地位。就萍蓬草属来说,从过去七到二十几种的认定,而今又有许多被合并或成为亚种的阶级,笔者检视日本和大陆的一些文献,发现部分种类和台湾萍蓬草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次,就水生植物来说,大部分都是属于世界广泛分布的种类,以台湾的地质年代和地理位置来看,要形成一个水生的特有种植物可能性较低。台湾萍蓬草有可能是从临近的大陆或日本传播过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形成现在台湾的特有的植物。不过缺乏更进一步的资料,对于台湾萍蓬草的分类地位,还有待更多的研究才能做定论。
萍蓬草以浮水叶为主,在水中有少许的沉水叶;沉水叶较小且薄,边缘呈波浪状;浮水叶近于圆形,约10-12公分长,7-10公分宽,下表面具有许多短毛;叶柄横切面呈三角形,在基部有宽大成翼状的样子,《中国植物志》则将其描述为叶柄基部膨大。花梗圆形,具有白色的长柔毛;花萼五枚,萼片约1.6公分长,0.8-1.2公分宽;花瓣10枚,线形,黄色,约5-6公厘长,1.5-2公厘宽;雄蕊约30枚,黄色,花药约3公厘长,花丝约7公厘长;柱头在顶端平展成盘准状,6-10裂,红色。果实壶形,约2公分长,1.5公分宽。种子卵形,草绿色,有如小形的绿豆,长约3-4公厘,宽约2公厘。
也许你不曾仔细看过台湾萍蓬草的根部,它在泥中横走的部位是地下茎,直径可以到二公分,老熟的地下茎呈白色,直径约三公分,叶子脱落后会留下明显的叶痕,台湾萍蓬草可以不断在蔓延其族群,其长像有如脊椎骨,所以日本人将其称为“河骨”,从地下茎长出的不定根则是以二或三条的方式长出,这种情形在睡莲属的一些种类,也具有相似的情形。
除了地下茎以营养繁殖的方式不断长出新的芽和枝条之外,种子在繁殖和散播方面则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果实成熟之后裂开开,露出白色的内果皮,种子就包在这内果皮之中,而这白色的内果皮呈海面质状,且稍具有黏性,可以帮助种子在水面漂浮一段时间,最后种子才会完全被释放出来,沉到水底。种子只要在适当的温度之下就可以发芽,不会有休眠的问题。种子是萍蓬草散播的重要机制,而地下茎则是它到达一个的地方之后,拓展领域占领地盘最有利的方式。
相对于睡莲,大多数的人对“台湾萍蓬草”较为陌生,原因无它,主要因为台湾萍蓬草在台湾本来数量就较为稀对少,而且目前只分布于桃园龙潭的少数池塘中。尽管去在本省西部的桃园、新竹和南投等地区都有采集记录,但是缺乏更详细的资料,今天也很难了解这种植物在过去的分布和数量了。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台湾萍蓬草目前皆生育于私人的土地上,而国人在土地使用的习惯上总多希将将农地变更为建地,如此可以有更高的地价。面对一批批农地转为建地的现况,有些地主痛恨它,原因在于它是濒临绝种的稀有植物,为将来土地的开发使用多了一个变数。笔者曾有一回到龙潭地区去找寻其它种类的水生植物,不料被一名当地地主从路中拦下,不让我与友人经过,还语带威胁的口气,从这位先生的口气中,不难听出他所讲的就是指台湾萍蓬草。“埤塘”曾是台湾蓬蓬草赖以生存至今的重要因素,而今日“埤塘”灌溉功能既失,台湾萍蓬草的命也吉凶未卜,或许未来我们只能到植物园或特定水生植物爱好者的池塘或水盆中才能见到它。
至于唐朝诗人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久诗》:“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诗中的“萍蓬”是“浮萍”和“蓬草”的连称,分属两物,与本文所指的“萍蓬”并无直接的相关。“浮萍”这一类的植物,在水面上漂浮不定;“蓬草”则是菊科飞蓬属(Erigeron)的植物,果属上具有冠毛,成熟后随风飘扬,因而“萍蓬”二字便被用来比喻辗转迁徙,没有固定的居所。而本文所谈的“萍蓬草”并不是漂浮不定的植物,它的根部是固定在水底的泥土之中。
萍蓬草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日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欧洲也有分布。
贵州萍蓬草分布于贵州。
中华萍蓬草分布于江西、湖南、贵州、浙江。
欧亚萍蓬草分布于新疆、贵州,欧洲也有。
台湾萍蓬草产于台湾省。
萍蓬草最早是由日籍植物学者岛田弥市(Y.Shimada)1915年於新竹县的新埔所采获。后来日本植物学者早田文藏(B.Hayata)於1916年在台湾植物图谱(IconesPlantarumFormosanarum)中发表为新种,为了纪念采集者,便将种名命名为Shimadai。最初的模式标本(Isotype)目前仍保存在中华民国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林业试验所植物标本馆中。
性喜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
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土质肥沃略带粘性为好。适宜生在水深30~6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1米。生长适宜温度为15~32℃,温度降至12℃以下停止生长。
耐低温,长江以南越冬不需防寒,可在露地水池越冬;在北方冬季需保护越冬,休眠期温度保持在0~5℃即可。
有性繁殖:将头年采收贮存的种子在第二年春季进行人工催芽,播种土壤为清泥土,pH在6.5-7.0之间。加肥(腐熟的芝麻饼、豆饼等均可)拌均匀,上水浸泡3-5d后(最好在泥的表面撒上一层砂),再加水3-5cm深,待水沉清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撒在里面,根据苗的生长状况及时加水、换水,直至幼苗生长出小钱叶(浮叶)时方可移栽。
移栽时每株行距10cm、株距15-20cm,并加强幼苗期的管理。待植株生长到4-6片浮叶时(宽8cm以上)方可定植。定植的方法是每缸一株(1株/平方米),如果在大面积的观赏区种植,土壤又肥沃,可按1株2m定植。萍蓬草种子的贮存温度在3-5℃时保存的结果较好,翌年发芽率达80%以上。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以地下茎繁殖、分株繁殖。繁殖在3-4月份进行,是将带主芽的块茎切成6-8cm长,侧芽切成3-4cm长,作繁殖材料。分株繁殖5-6月进行,是将带主芽的块茎切成6-8cm长,然后除去黄叶、部分老叶,保留部分不定根进行栽种,其所分株繁殖的植株在营养成分充足的条件下很快进入生长阶段,即当年可开花结实。
材料与方法
材料及灭菌:于5 一月份将在池塘浅水区生长非常旺盛的萍蓬草挖出来,将全株用自来水反复洗涤干净,将其根部置于0.001 %的HgCl2 溶液中初步杀菌48h 后,把嫩根茎剪下,置于500ml 的磨口广口瓶中,用自来水冲洗4Omin 左右,再用0.05 %安利洗涤液振荡洗涤15min ,移至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操作。将经上述处理的嫩根茎用无菌水洗涤至没有泡沫时加人70%乙醇灭菌约20s 左右,迅速用无菌水振荡洗涤2 次,再用0.05?% HgCl2溶液振荡灭菌5min 后将灭菌液倒掉,再倒人0.025?% HgCl2溶液,继续振荡灭菌15min ,最后用无菌水洗涤5 次。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上述灭菌处理的嫩根茎切成0.2-0.3cm 的根茎块,接种到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观察。
培养条件
以1/2MS 和1/3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1/2MS 为基本培养基时,加蔗糖15g/L;以1/3MS 为基本培养基时,加蔗糖10g/L 。固体培养基胨力强度为160g/L,pH5.8 - 6.0 , 培养温度18 一26 ℃ ,光照12 脚左右,光照度2000~3000lx。
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激亲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萍蓬草无菌嫩根茎块接种到装有以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 、2 , 4 一D 、IAA 的培养基三角瓶中,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每种培养基接种100 块,每个三角瓶中接种10 块。接种培养以记后进行观察和统计。由表1 可见,在不用激素2 , 4- D 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嫩嫩茎形成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的BA 与浓度为l.2mg/ L , (单位下向略)的2 , 4 一D 配合使用时,会不同程度的诱导嫩根茎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浓度的BA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及外部形态差异较大。其中浓度为0.4 和0.8 的BA 与浓度1.2 的2,4 一D 配合使用时,不仅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了97 %以上,而且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快,且质地较为疏松、外观呈淡绿色的颗粒状。这种愈伤组织为具有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闷。将上述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继代培养。统计每代培养所需时间。连续培养8 代表明,在此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在同一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生长的愈伤组织,不仅仍具有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而且愈伤组织培养周期缩短为45 d ,每个继代周期繁殖系数为36 。这说明,Ms + BAO.4~0.8 + 2 , 4 -D 1.2 是诱导萍蓬草嫩根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
(1)温度:温度对萍蓬草属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武汉4-7月的平均温度为16.5-21.7℃,对苗期的幼苗培养最为适宜;8月均温度超过29℃时,对该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当气温长期在38℃时,植株停止生长或生长极慢;当气温在42℃以上时,地表气温在53℃时,水温随之升高,就会出现腐叶,重者会造成植物的死亡。因此,在此期间必须保持水源的流畅。萍蓬草属植物的最适宜的温度:月均温度范围为16.5—24—29—13℃。当日均温度(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为10℃左右时植株终止生长。
(2)光照:光照对萍蓬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大。在武汉的光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3)土壤:萍蓬草植物对土壤的pH要求不十分严格,在pH=5.5-7.5的条件下都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但肥力与它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肥沃,花多,色彩艳丽,花期长,整个植株生长旺盛,观赏期长,反之,失去观赏价值。
(4)缸、池的选择:我们选用缸高65cm、缸内径65-80cm,池内径直径1×1m或2×2m,深60cm的定植条件。
(5)病虫害防治:防治水绵(苔)可用硫酸铜喷洒于水中,幼苗期喷洒浓度为3-5mg/L,成苗期为30-50mg/L。蚜虫可用1000-1200倍的敌百虫、敌敌畏或用50%乐果乳剂2000倍均可起到杀虫的效果。斜纹夜蛾等虫类可用1000-1500倍的敌杀死喷洒于叶的表面可起到杀虫的效果。螺蛳类可用茶饼、生石灰、黄姜粉等均可达到杀虫的效果。还有田间管理法,即不断清除水绵与杂草。
选择底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光照充足的环境进行施工栽植。萍蓬草的施工方式分为直栽和客土袋栽两种形式。萍蓬草的根茎、叶柄细长,为提高成活率,常进行全苗移栽。
直栽方法适宜于水深在 80cm以下施工条件优越的施工环境。施工时,将萍蓬草的根茎直接栽种于土层中即可。萍蓬草的适应能力强,生长期施工的,一般施工后10天即可恢复生长,25天左右即可开花。
而对于底土层过于稀松或底土层过浅不适宜直接栽种、水位过深且变化较大的施工区域,常采用客土袋栽的形式进行施工栽种。客土袋栽以无纺布袋或植生袋作为载体,以肥沃的壤土或塘泥作基质,将萍蓬草根茎基部紧扎于袋内,露出顶芽。按施工要求投放于施工区域水域。客土袋栽的的萍蓬草根系能穿透袋体扎根于底土层中,因此,栽植后的成活率较直接栽种要高。
萍蓬草水景盆栽时,以塘泥或腐熟的有机质加园土作为栽培基质,栽植后,置于浅水区域养护,至生长恢复后移入景观区域进行日常管护,管理粗放。
萍蓬草生长期间还常发生大量蚜虫,可用1000~1200倍敌百虫、敌敌畏或50%的乐果乳剂200倍液喷洒。螺蛳可用茶饼、呋喃丹及生石灰杀治。
萍蓬草为观花、观叶植物,多用于池塘水景布置,与睡莲、莲花、荇菜、香蒲、黄花鸢尾等植物配植,形成绚丽多彩的景观。
又可盆栽于庭院、建筑物、假山石前,或在居室前向阳处摆放。根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荒年时种子舂米可食用。试验证明在种植萍蓬草的底泥中产生的CH4,有四分是通过萍蓬草枝条释放的; 白天,根系内的CH4 浓度达10?%, 而伸出水面的幼枝条内的浓度大为减少 。不仅活的植株是痕量气体的主要释放通道,枯死的植株也是CH4 等气体从底泥释放的通道。Brix 的研究表明枯死的芦苇枝条仍然是底泥中CH4 释放的主要通道,即使在冬天,通过枯死芦苇叶的CH4 释放速率最高值也可达64 mL m-2d-1。
根状茎入药,能健脾胃,有补虚止血、治疗神经衰弱之功效。
萍蓬草的花叶尤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于开阔园林水景所应用,作为水景点缀的主体材料。庭院水景中,萍蓬草的花小色艳,可与假山石及池塘组景,亦可作为家庭盆栽植物栽植观赏。
萍蓬草为乡土植物品种,耐污染能力强,尤其适宜于淤泥深厚肥沃的环境中生长,因此,在湖泊环境生态恢复工程中,可作为先锋植物品种进行配置和应用。萍蓬草的根系发达,对污水的适应能力较好,人工湿地建设时,可将其应用于湿地系统末端的强化处理工艺中,以可提高净化效果。
【异名】水粟包(《纲目》),萍蓬子(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睡莲科檀物萍蓬草的种子。
【植物形态】萍蓬草(《本草拾遗》),又名:水粟(《纲目》),萍蓬莲、黄金莲、水面一盏灯、水萍蓬、矮萍蓬。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肥大,横卧。叶漂浮,阔卵状,长6~17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深心形,上面亮绿色,下面紫红色,密生细毛,侧脉羽状;叶柄有细毛;生于水中的叶,质略柔薄。花单生于花梗顶端,漂浮水面,直径3~4厘米;萼片5,革质,大而色黄,椭圆状卵形;花瓣小,多数,楔状矩圆形,顶端截形或微凹,背面有蜜腺;雄蕊多数;子房上位,柱头盘状,有8~10个辐射状浅裂。浆果卵形,基部窄狭;具宿存萼片和柱头。种子多数,粟米状,革质,假种皮肉质。花期7~8月。
生于池沼、河流等浅水中。分布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萍蓬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热时采收。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日本萍蓬草,又名川骨,含脱氧萍蓬草素(碱),有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
【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
【功用主治】①《纲目》:“助脾厚肠。”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滋养强壮,健胃,调经。治体虚衰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采集】秋季果热时采收。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