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粟米
Sù Mǐ
粟米
别名:白梁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白粱粟
功效作用: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伤
英文名:Millet
始载于《名医别录》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脾经、肾经药性凉药味甘、咸

  

粮食

[俗名]小米、稞子、黏米。

[性味]性凉,味甘咸。

[功效]益气,补脾,和胃,安眠。

[宜食]适宜脾胃虚弱、反胃、呕吐、泄泻,或伤食腹胀之人食用;适宜失眠,或体虚低热者食用。宜煮粥食用。

明.李时珍称:“粟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粟米煮饭,《食医心镜》中说:“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本草纲目》:“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冒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籼、粳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粟米忌与杏仁同食。

《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饮食须知》:“胃冷者不宜多食。”

[按语]粟米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类)、灰分、淀粉、还原糖等。  

食疗价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种子,去壳即小米。又称白粱粟、籼粟、硬粟。在我国北方广为栽培。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皮壳用。

[性能]味甘、咸,性凉。能益脾胃,养肾气,除烦热,利小便。

[参考]含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钙、磷、铁和烟酸等成分。蛋白质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用途]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或脾虚腹泻;烦热消渴,口干;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

[用法]煎汤,煮粥,蒸饭,或作丸服。

[附方]

1,粟米丸:粟米适量,研磨成细粉,水泛为丸,大如梧桐子。每次用10~15g,以水煮熟,加食盐少许,空腹连汤服下。

源于《食医心镜》。本方用粟米益脾补中,除胃热。用于脾胃虚热,食不消化,反胃逆呕等。

2,粟米饭:陈粟米或粟米适量,煮熟作饭,常食之。亦可煮粥食。

源于《食医心镜》。本方以粟米益胃、清热以除烦渴。用于胃热消渴口干,常食有益。

3,粟米粥:粟米适量,煮成稀粥食。

《本草纲目》说:“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所以淡渗下行,利小便。《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教以专啖粟米粥,绝他味,旬余减,月余痊。”说明粟米粥是有作用的。

参看

  • 《中医饮食营养学》- 粟米
关键字:粟米
上一篇: 宿根亚麻
下一篇:粟米草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