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苎麻
Zhù Má
苎麻
别名:家苎麻、白麻、圆麻
功效作用:根:清热利尿,凉血安胎。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烧,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叶:止血,解毒。外用治创伤出血,虫、蛇咬伤。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归经?药性寒、凉药味甘

  

目录

  1. 简介
  2. 起源和传播
  3. 形态特征
  4. 主要产地
  5. 地理分布
  6. 苎麻的生态条件
  7. 种植
  8. 生物学特性
  9. 生长环境
    1. 1.温度
    2. 2.光
    3. 3.水分
  10. 种植历史
  11. 用途
  12. 药用价值
  13. 主要病虫害
  14. 对环境的作用
    1. 苎麻的水土保持作用
    2. 减少土壤侵蚀量
  15. 种植苎麻的坡耕地
    1. 苎麻保持水土的成因分析
    2. 与经果林、水保林保持水土对比分析
  16. 苎麻的经济价值
    1. 一、织布
    2. 二、饲料、树脂塑料膜
    3. 三、提取乙醇
  17. 参考

简介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也称白叶苎麻。其单纤维长、强度最大,吸湿和散湿快,热传导性能好,脱胶后洁白有丝光,可以纯纺,也可和棉、丝、毛、化纤等混纺,闻名于世的浏阳夏布就是苎麻纤维的手工制品。  

起源和传播

原产中国。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苎麻较适应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形态特征


苎麻

半灌木,高1—2米;茎、花序和叶柄密生短或长柔毛。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表面粗糙,背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花雌雄同株,团伞花序集成圆锥状,雌花序位于雄花序之上;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花被管状,被细毛。瘦果椭圆形,长约1.5毫米。花果期7-10月。

由地下茎和根系形成强大的根蔸。一般用营养体繁殖的苎麻没有主根,从地下茎上发生许多细根,其中一部分具有副形成层,膨大成萝卜状,表面光滑,它们的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有贮藏养分的功能,故称贮藏根。根群大部分分布在30-50cm深的土层中,少数支根可入土深达1m以下。地下茎各分枝的顶芽生长,伸出地面,成为地上茎。地上茎丛生,直立,圆柱形,表面有毛,高1.5-2m左右,基部直径0.8-1.2cm,一般不分枝,绿色或带红色,成熟时皮层木栓化,变褐色。初生纤维在韧皮部中的外侧,经济价值较高,由初生分生组织产生分化而成;一般鲜茎出麻率为4-6%,鲜皮出麻率为10-15%,茎的木质部疏松或空心,容易折断。

苎麻单纤维长度为60-250mm,是麻类作物中最长的。直径17-64um,横断面呈多角形、椭圆形。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椭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表面粗糙或有皱纹,绿色或黄绿色,背面有银白色毡毛,叶柄、叶身或托叶的主脉绿色或黄绿色,有时带红、紫色。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序在茎的中下部,雌花花序在上部,二者交界处往往同一花序上着生雌雄两种花。雄花花被4片,黄绿色,雄蕊4枚,子房退化,花药黄白色,肾形,2室。雌花花被壶状,有密毛,先端2-4裂、蕾期呈红、黄或绿色。瘦果很小,扁球形或卵球形,长1-1.3mm,宽约1mm,厚约0.8mm,褐色,千粒重0.05-0.15g,含油量15-34%。

苎麻的宿根年限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生育期头麻约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全年生育期230天左右。  

主要产地

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浙江、贵州、河南、陕西、江苏、云南、福建、广东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种植。以湖南、湖北和四川省为最多。1985年世界第三大苎麻主产国的产量为中国8.84万吨,巴西约1万吨,菲律宾约0.4万吨。  

地理分布


苎麻的产地与分布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是我国国宝,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苎麻适宜种植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性好,pH值在5.5-6.5为宜。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北纬19度至39度间,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省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一般划分为长江流域麻区(包括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华南麻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自治区)、黄河流域麻区(包括陕西、河南等省及山东省的南部)。其中长江流域麻区是我国的主要产麻区,其栽培面积及产量占全国总栽培面积入总产量的90%以上。苎麻一般每年收获3次,生长周期约为50-90天,这随气候条件不同而异。苎麻为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不仅影响苎麻开花的迟早,也影响雌雄的比率,日长8-9小时能促进开花,但多生雌花,日长为14小时,则多为雄花。苎麻纤维成份是纤维素,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对纤维产量有很大影响。日照不足,则光全作用减弱,茎秆软弱、麻皮薄、纤维细胞壁薄、工艺成熟延迟、产量降低。但阳光太强,高温干旱也会使麻株生长受到抑制张细胞木质化,降低张 品质和产量。  

苎麻的生态条件

苎麻原产热带、亚热带,为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低于6℃不能发芽。地下茎萌发出苗必须气温回升至9℃左右才能开始,6℃以下不能萌发出苗。实生苗不耐低温,温度降至0℃即冻死。地下茎刚发生的幼苗,耐寒性较强,即使遭到0℃的低温也不会冻死,但它的耐寒性随着幼苗的长大而下降。头麻幼苗5-6寸以上降霜时,将受冻害,生长点枯死,造成分枝,脚麻多,生长不良。若茎高1尺以上降霜,则危害更重。三麻纤维成熟期,若温度在17℃以下,对纤维发育不利。冬季降严霜后,地上部冻死,地下茎仍在缓慢生长、孕芽,但地下茎不耐长期的低温,当地温低于3-5℃时,将会受到冻害。麻园冬季培土不但可以防止冻害,而且有利于根和地下茎的生长,为来年头麻的生长奠定基础。切芽繁殖秋季育苗,苗床进行培土加覆盖(稻草或地膜),是有力的防冻越冬措施。

苎麻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平原、湖区、丘陵区、山区的各种土壤,都可种植苎麻。最适宜的土壤是沙质壤土、粘质壤土和腐植质壤土。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对全省苎麻主产区土壤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物理、化学、矿物学特性等均进行了研究,发现丘陵坡脚、谷地古生代沉积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苎麻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这些土壤的苎麻产量随着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钾素和水溶性硼和锰的含量增加,有利于纤维支数的提高。酸性土壤上纤维支数还随着阳离子交换量、代换性钙离子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土壤的酸碱度对苎麻产量的影响也很大。苎麻在酸性土壤上(pH值4.4),植株生长矮小,分株少,纤维细胞发育缓慢,产量低。在强碱性土壤上(pH值8.0),植株生长也不好,纤维细胞较短,胞壁较厚,产量也低。当土壤酸碱度在pH值6.0—7.0左右时,植株生长健壮,纤维产量高。

雨量及其分布是决定苎麻生长好坏和纤维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苎麻要求年雨量在800毫米以上,而且分布均匀。大气相对湿度宜在80%以上。短期干旱影响当季麻产量,长期干旱不但全年减产,还会影响麻蔸发育,引起败蔸。我省年雨量一般在1300毫米以上,雨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头麻春雨多,而二、三麻又常遭干旱,故三季麻产量极不平衡。尤其是山区、丘陵区,地下水位低,如果没有灌溉条件,二、三麻的产量则往往低于头麻。

苎麻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土壤含水量20—24%,或相对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85%为宜,少了干旱,多了渍水,对苎麻都不利。湖区要特别注意渍水问题。麻地渍水,苎麻地下部呼吸作用受阻,病菌蔓延,硫化氢和还原性二价铁、锰等有害物质大量产生,以致引起败蔸,导致减产。  

种植

苎麻为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不仅影响苎麻开花的迟早,也影响雌雄花的比率。日长8-9小时能促进开花,但多生雌花;日长为14小时时则多生雄花。苎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5-30℃。地上茎生长的适温为15-32℃。早春气温低于3℃则幼苗受寒害。冬季土温低于零下3-5℃的持续时间长,则地下茎受冻害。叶面积系数可达4-7。由于蒸腾量大,同时营养生长快,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年雨量宜在800-1000mm以上,且分布合理。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土壤含水量为20-25%。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对纤维产量有很大影响。日照不足,则光合作用减弱,茎秆软弱,麻皮薄,纤维细胞壁薄,工艺成熟延迟,产量降低。但阳光太强,高温干旱,也会使麻茎生长受到抑制,纤维细胞壁木质化,降低纤维品质和产量。茎叶茂盛,根蔸发达,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良限。土壤pH值以5.5-6.5为宜,低于4.5或高于7.6的,应加以改良。在中国,苎麻一般都种在山区平地、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原冲击土上。土质最好是砂壤到粘壤。但地下水位在1m以内或易淹水的土地不宜种植。  

生物学特性


苎麻的壮龄期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性作物,栽麻一次,可多年收益。有些麻区有盛产一、二百年不衰的麻园。根据生产力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将苎麻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幼龄期、壮龄期和老龄期。

幼龄期一般只有一、二年,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在生长,相对而言,地下部增长更快。如用传统的分蔸繁殖法,栽麻第二年,麻蔸增重6倍,而用湖南农学院研究成功的切芽繁殖法,栽麻第二年,麻蔸增重达800倍以上。这是因为麻蔸具有“砍得愈小,发得愈快”的特点。壮龄期的苎麻,麻蔸丰满,地下茎和根系都很发达,有效株多,植株高大粗壮,生长整齐,产量高。壮龄期的长短受生态环境及栽培技术水平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山区三、四十年,湖区一、二十年。但生态条件适宜、栽培合理的麻园,壮龄期就长得多了。如我省永顺县、嘉禾县,分别有230年、150年以上的壮龄麻,湖区沅江县的丘陵地区也有80年的壮龄麻。但也有栽麻后三、五年就衰败的麻园。老龄期苎麻,根和地下茎拥挤,弱蔸、缺蔸较多,麻株细弱,出麻率下降,产量低。根据衰老程度和衰老原因的不同,应该采取更新或翻蔸另栽等不同措施。

苎麻一年内收获次数,主要决定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其次与栽培措施也有关系。如菲律宾一般年收五次,改善肥水管理后,二年可收十三次。我国华南一般年收三、四次,华中一般年收三次,但改变管理措施后,均可增收一次。以湖南省长沙地区为例,一般年收三次,生长期头麻90天左右,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从地上茎生长速度看,头麻从3月初至4月上旬,生长缓慢,4月中旬开始快速生长,5月上中旬达到高峰,5月中下旬茎高增长减缓。这主要是纤维发育和成熟阶段。5月底6月初收头麻。它表现出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生长特点。二麻和三麻,苗期一开始就快速生长,约一个月内,茎的高度达收获时高的80%以上,以后茎的增高缓慢,而茎粗、皮厚仍在增加,它显示出由快到慢的生长特性。三麻自8月中下旬开始陆续现蕾开花,在时间上雄花现蕾开花在先,雌花现蕾开花在后。种子12月初成熟。

每季麻当地上部生长的时候,地下部也相应地生长,但是当地上部生长旺盛时,地下部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变慢。反过来,当地上部生长缓慢时,地下部的生长加快,相对生长率达最高峰。三季麻的相对生长曲线分别在5月下旬左右、7月下旬左右和10月上旬左右出现三个高峰。这是苎麻地下部生长加快和纤维积累较多的时期。  

生长环境

1.温度

苎麻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其生长发育要求有较高的温度。

苎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6-9℃,在40℃以上便不能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早春当气温上升到9℃以上时,地下茎上的芽便开始萌发出土,出苗后气温在3℃以下,幼苗就会受冻害。苎麻的生长极限温度为3-40℃,生长最适温度15- 30℃,韧皮纤维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 -32℃。较长时间的-2℃以下气温会使地下茎幼芽受冻害,较长时问的-3- -5℃的地温就会使地下茎冻死。  

2.光

苎麻是喜光作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苎麻出苗早,地上茎多,茎秆粗壮,纤维发育好,麻皮厚,工艺成熟早,出麻率高,产量高。阳光不足,则有效茎减少,纤维细胞不发达,细胞壁薄,茎秆软弱,产量低,但纤维较细软。阳光过强,易使苎麻纤维木质化。

苎麻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以促进苎麻现蕾开花。  

3.水分

苎麻生长一般要求高温多湿,年降雨量要求在800mm以上,而且分布要均匀,大气相对湿度要求80%以上。苎麻生长快,叶片大,蒸腾量高,需水量多,如果遇干旱,土壤水分不足,就会引起卷叶或落叶,生长停滞,纤维细胞发育不良,木质化程度提高,纤维粗硬。苎麻地的土壤含水量以20% -24%或田间持水量的80% -85%最适宜。在山间多雾处,往往品质较好。  

种植历史


苎麻是纤维植物

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秦汉以前,苎麻已进入北方,故《诗经》中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苎”。但长期以来,苎麻的主要产区在南方。故王祯《农书》说:“南人不解刈麻(大麻),北人不知治苎”。不过在元代苎麻又有向北方扩展的趋势。当时的农书也开始积极致力于苎麻栽培技术的总结。元官修农书《农桑辑要》中就专门新添有“栽种苎麻法”,代表了当时苎麻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平。后来王祯《农书》“农器图谱”还专为苎麻设立一门,备载治苎纺织工具。

苎麻栽培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各有其利。《农政全书》说:“无种子者,亦如压条栽桑,取易成速效而已。然无根处取远致为难,即宜用种子之法。”元时农书,如《农桑辑要》,讲种苎由于旨在扩大推广苎麻种植,故对种子繁殖讲得较多。种苎从苗床整地开始,要求土壤松细湿润,俾幼芽易于萌发;要用蚕沙作为种肥;选种要用水选,取其沉者,播种采用和细土拌匀撒播。这些跟《齐民要术》中的大麻种植方法大体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苗床管理方面,为了防止幼苗遭干旱、大雨冲散或冲乱,《农桑辑要》提出了搭棚覆盖的方法:即“可畦搭二三尺高棚,上用细箔遮盖。五六月内炎热时,箔上加苫重盖,惟要阴密,不致晒死。但地皮稍干,用炊帚细洒水于棚上,常令其下湿润。遇天阴及早、夜,撒去覆箔。到十日蝗,苗出,有草即拔。苗高三拔,不须用棚。如地稍干,用微水轻浇。”


苎麻新品种华苎五号

种子繁殖的苎麻在正式移栽前,要经过一次假植。《农桑辑要》指出:“约高三寸,却择比前稍高壮地,别作畦移栽。临移时,隔宿先将有苗畦浇过,明旦也将做下空畦浇过,将苎麻苗用刃器带土掘出,转移在内,相隔四五寸栽。”假植以后,“务要频锄,三五日浇。如此将护二十日后,十日半月浇。到十月后,用牛驴马生粪厚盖一尺”,以后再在“来年春首移栽”。移栽时宜,以“地气动为上时,芽动为中时,苗长为下时”。

《农桑辑要》中也提到了分根、分枝和压条等多种繁殖方法。“分根,连土于侧近地内分栽”;分枝“第三年根科交胤稠密,不移必渐不旺,即将本科周围稠密新科,再依前法分栽。”“压条滋胤,如桑法移栽亦可。”在实际使用中,中国古代常把多种繁殖方法综合运用于老苎园的更新和苎地的繁殖。《群芳谱》载:“苎已盛时,宜于周围掘取新科,如法移栽,则本科长茂,新栽又多。或如代园种竹法,于四五年后,将根科最盛者间一畦,移栽一畦,截根分栽,或压条滋生。此畦既盛,又掘彼畦,如此更代.滋植无穷。”

在苎田管理方面,古人主要抓了中耕、施肥、灌溉和保护麻兜越冬几个方面。其中防冻,使苎麻安全越冬是个关键环节。多年生苎麻喜暖畏寒,冬季必须保护。《农桑辑要》指出:“至十月,即将割过根茬,用牛、马粪厚盖一尺,不致冻死。”《农政全书》还对这段话作注说“如此厚盖,则栽得过冬,所以中土得种。若北方未知可否?吾乡三十度上下地方,盖厚一二寸即得矣”。认为河南能种苎麻是由于厚盖粪肥而能安全越冬,更北的地区如厚盖一尺是否可行则不能肯定,而长江流域可以盖得薄一些,也能越冬。冬季盖粪壅培,既是防冻,也是施肥。《群芳谱》指出“十月后用牛马粪盖,厚一尺,庶不冻死。二月后,耙去粪,令苗出,以后岁岁如此。若北土,春月亦不必去粪,即以作壅可也”。

古人认识到苎麻的适时收割很重要。明代《菽园杂记》指出:“若过时而生旁枝,则苎皮不长。生花则老,而皮粘于骨不可剥。”清末《抚郡农产考略》也说:“早则太嫩,迟则浆干。”古人主要是依据苎麻自身生长情况,如根旁小芽高度、根部颜色和麻皮色泽等来确定收割的时间。《士农必用》:“割时须根旁小芽高五六分,大麻即可割。大麻即割,其小芽荣长,即二次麻也。若小芽过高,大麻不割,芽既不旺,又损大麻。”这是看根旁小芽高度的方法。《农桑衣食撮要》提出“看根赤获刈”,根据的根部颜色。《种苎麻法》和《抚郡农产考略》等说:“视麻之皮转灰黑至梢,则可剥。尽半月内须剥尽。”这一方法依据皮色,比前两种更易掌握。  

用途

茎皮纤维长,柔韧色白,不皱不缩,拉力强,富弹性,耐水湿,耐热力大,富绝缘性,为优良纺织原料,用途较广;根供药用,为利尿解热药,有安胎作用,治腹痛、下血等症;茎、叶可提苎麻浸膏,止血效果较好。 全草含丁二酸(琥珀酸)、原儿茶酸及酚类物质。  

药用价值

【来源】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以根、叶入药。冬初挖根、秋季采叶,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

根:甘,寒。

叶:甘,凉。

【功能主治】

根:清热利尿,凉血安胎。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烧,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

叶:止血,解毒。外用治创伤出血,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根3~5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研粉撒患处。  

主要病虫害


苎麻夜蛾幼虫

主要病害有:根腐线虫病Pratylenchus penetrans、白纹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此外,还有炭疽病、角斑病、褐斑病、苎麻疫霉病、苎麻茎腐病。

虫害有:夜蛾Cocytodes coerulea、赤蛱蝶Pyrameis indica、黄蛱蝶Pareba uesta、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为害苎麻的金龟子,主要有铜绿多龟子、大黑金龟子、黑绒金龟子,此外,还有丑蛱蝶、银纹夜蛾、卷叶虫等。  

对环境的作用

苎麻的水土保持作用

我国现有坡耕地约3.2亿亩,而南方地区坡耕地约占1.6 万亩,占全国50%。我国坡耕地分布广、面积大、产沙量高。南方坡耕地的治理主要采取“坡改梯”这种工程措施,每亩投入至少需要1000~3000元,在有限的时间内国家财力无法全部解决。苎麻在南方坡耕地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其枝繁叶茂、根系发达,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显著,1986-1989年就苎麻保持水土进行了小区观测,其观测结果为:栽植第一年,苎麻地与原坡耕地的径流系数和侵蚀强度基本上相同;从栽植苎麻的第二年起,无论是缓坡苎麻地,还是陡坡苎麻地,年径流系数都小于0.06,年土壤侵蚀强度小于19t/km2,属微度侵蚀,所以苎麻保持水土有着相当不错的效果。同时还是一种可用于开发麻纺织品的优良经济植物。苎麻是南方坡耕治理的一种费省效宏、生态经济效益并存,而且又符合我国国力的植物措施,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减少土壤侵蚀量

位于盆中丘陵区的大竹县乌木滩水保观测点和遂宁水土保持站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得出,种植苎麻的第一年,五度的坡耕地,土壤流失量由中度降为微度,连降两级,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由4095吨降为210吨(下降95%),属允许流失量(小于或等于500)范围:从第二年起,年土壤侵蚀量接近于零。15度的坡耕地,种植苎麻的第一年,土壤流失量由极强度降为轻度,连降三级,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由11040吨降为725.4吨,下降93.4%;从第二年开始,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都在6吨以下。25度的坡耕地,种植苎麻的第一年,土壤流失量由剧烈降为强度,连降两级,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由19725吨降为5529吨,下降72%;从第二年开始,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都在20吨以下。  

种植苎麻的坡耕地

苎麻保持水土的成因分析

1、苎麻根系发达、固土力强。苎麻属深根型植物,萝卜根粗长,根系较多,入土较深,一般入土达50厘米以上,大部分细根分布在35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固土力特别强,保持土壤不流失效果好。

2、苎麻覆盖率高、时间长。苎麻地上茎高而密度大,一般高达2m左右,最高可达3m,每窝分蘖为10-20株,稀植的可达数十株。苎麻一年生长三季,上下两季麻的衔接很紧,间隙时间短,一般上季麻剥打后7-10天,下季麻即可长出幼苗,15-20天内可长到1.0-1.2m高,叶片较大,绿叶一遍,非常茂密,多层覆盖麻地,覆盖度可达100%,且覆盖时间长,一般生长期覆盖时间约为9个月左右。苎麻覆盖后,既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又有利于苎麻生长。

3、提高覆盖度、减少地面冲刷。每季苎麻剥打后,麻杆、麻叶还土,直接覆盖麻地表面,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防止收麻后覆盖率低时暴雨冲刷表土,提高地面覆盖度,降低暴雨的侵蚀力,增强土壤抗蚀力和入渗力,减少表土流失。

4、苎麻一年栽种、多年受益。苎麻既是深根型植物,又是多年生植物,再生能力也很强,一年季,年复一年,当年栽种,当年受益。在雨季一般只是中耕除草,不深翻地,每年在冬季实行深中耕,翻松土,与此同时将杂草,稿杆和落叶等一道埋入麻地行间,既解决了苎麻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又能使土壤疏松。苎麻不用深翻复种,一年栽种、多年受益,保持水土、效果最佳。  

与经果林、水保林保持水土对比分析

1、搞蚀对比。通过1986-1989年苎麻与疏幼林保持水土的小区观测,从栽植苎麻的第二年起,无论是缓坡苎麻地,还是陡坡苎麻地,其年径流系数都小于0.06,年土壤侵蚀强度小于19t/km2,保持水土效果都相当于已种植5-7年的20度疏幼林地,水土流失特别轻微,抗蚀力特别强。

2、时间对比。苎麻属多年生植物,再生能力很强,一年季,生长也很快,当年栽种,当年见效。第一年干麻亩产可达80公斤左右,第二年就进入丰产期,其干麻年亩产为150-200公斤。苎麻生长期很长,一般在50年以上,只要不更换品种,苎麻就可以年复一年地生长,是一种具有长久效益的经济作物。若栽植经果林,一般3-5年才进入丰产期,且郁闭度只能达到70-80&,而苎麻一年后就进入丰产期,郁闭度可达100%;经果林一般10年左右就要退化,需要更换新的品种或嫁接幼苗,投工投资较大,对保持水土也很不利,而苎麻可以永远再生,产量不减。退耕地植树虽然效益也很好,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众人”,前十年树木生长很缓慢,一般十年后才能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间伐后还需要复植,投资相应增多,且十年内树木的郁闭度也只能在70%左右。所以栽植经果林和树木还不是一项“吹糠见米”的措施,而种植苎麻,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覆盖率高、抗蚀力强,保持水土效果好。

综上所述,将毁林开荒地及25°以上的坡耕地有计划地改种苎麻和在坡耕地较多、粮食比较富足的地区种植苎麻,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搞好水土保持,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很有效的一种植物措施和途径,又是一种投资省、时间短、见效快、覆盖度高的短、平、快经济作物。麻纤是纺纱的上等好材料,随着科技的发达、工业的发展,麻纤需要量相当大。所以,种植苎麻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能保持水土不流失;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是治理水土流失值得推广的一种植物措施和有效途径。  

苎麻的经济价值

一、织布

(1)在各种麻类纤维中,苎麻纤维最长最细。纤维长度比最高级的棉花还要长二、三倍到六、七倍

(2)原麻脱胶精制后,纤维外观颜色洁白,有丝样光泽 。

(3)苎麻纤维构造中的空隙大,透气性好,传热快,吸水多而散湿快,所以穿麻织品具有凉爽感。

(4)苎麻纤维强力大而延伸度小。它的强力比棉花大七、八倍。

(5)苎麻纤维不容易受霉菌腐蚀和虫蛀,而且轻盈,同容积的棉布与苎麻布相比较,苎麻布轻百分。


苎麻的经济价值

苎麻布的制作要由种麻,浸麻,剥麻,漂洗(日晒夜露),绩麻,成线,绞团,梳麻,上桨,纺织等12道手工工序组成,一道也不能少.由于夏布所用的原料苎麻胶质重,成麻不规则,因此无法用机器大规模生产,制作又颇受天气影响,使其身价倍增,供不应求.全手工苎麻夏布主要品种有:本色,本白等夏布,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家居,鞋帽,门帘,窗帘,床上用品,沙发,抱枕,坐垫,靠垫,餐垫,桌布,台布,壁挂,灯罩,包袋,保健系列产品,有创意的设计者,可以用生产的各种不同夏布,设计制作具有全新理念的家居,文化,旅游,装饰用品。

全手工夏布:因其纤维长,结实,织物冬暖夏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曾被历代列为贡布,成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20世纪30年代曾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

(1)全手工夏布牢实、挺括滑爽、透气排汗、吸湿性好,传脂、传热能力强,穿着舒适、凉爽,而且它缩水小、着色力强、不易变形,不易褪色、易洗快干;

(2)全手工夏布可防污、抗静电,灰尘不易吸附;

(3)全手工夏布能抑制细菌滋生,由其加工成的服装和床上用品有抗菌保健功能.  

二、饲料、树脂塑料膜

苎麻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麻根含有“苎麻酸”的药用成份,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以及治疔疮等作用。麻骨可作造纸原料,或制造可做家具和板壁等多种用途的纤维板。麻骨还可酿酒、制糖。麻壳可脱胶提取纤维,供纺织、造纸或修船填料之用。鲜麻皮上刮下的麻壳,可提取糠醛,而糠醛是化学工业的精炼溶液剂,又是树脂塑料。  

三、提取乙醇

苎麻地上部分可以全部用作提取乙醇。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87年全国苎麻种植面积达774.7万亩,其中仅湖南一省就达289万亩,而目前全国苎麻种植总面积才200多万亩;一些苎麻加工企业也相继倒闭。苎麻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通过此次宣传推进苎麻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带动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萧山农村做清明果使用的料沙地区与水稻地区有区别,水稻地区人家做的清明果做工比较精细,使用的青原料就是苎麻叶,一般早一个多月把苎麻叶子采来,放在石灰中,到清明的时候拿出来洗去石灰,拌进米粉里就可以做了,米粉一般是一成糯米两成晚米,使用的馅一般是豆沙,用一个木模子压成的,也有人家做成7月做点心的样子,很多形状,很美观,也有使用咸菜豆腐干肉丝炒成的馅,因为使用的米粉不是全糯米,蒸熟以后不走样。而沙地区做的清明团子却是使用艾青叶,馅一般使用的是全白糖或者豆沙,而且沙地区人使用的是全糯米粉,比较软,手工相对粗糙,没有水稻地区做的那么精细、漂亮,一上蒸笼就瘫软了。

参考

  • 《本草纲目 · 苎麻》
关键字:苎麻
上一篇: 竹芋
下一篇:苎麻根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