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珠子草《广西中药志》【异名】珍珠草、鱼骨草、日开夜闭《南宁市药物志》,地珍珠、假芋《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黄珠子草的全草或根。【植物形态】黄珠子草一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秃净。茎基部木质化,表面带紫色,叶互生,2列,线状长圆形,长1.3~2.5厘米,宽3~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钝,全缘;叶柄短,长不及1毫米,托叶2枚,卵状披针形,褐红色。花小,单性同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雄花具短柄,萼片6,两轮,矩圆形,内轮较外轮大,黄绿色;花瓣缺如;雄蕊3,花药2室,蜜腺6枚;雌花具柄,长约1毫米,花后伸长,萼6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反展;子房3室,有3条纵槽和小疣状突起,花柱3枚,柱头2裂、蒴果球形,紫红色,平滑,3裂。种子褐棕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生于田野湿润处。分布广东、广西等地。【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性味】①《南宁市药物志》:"甘苦。"②《广西中药志》:"甘,平。"【功用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积及疳积入眼。"②《广西药植名录》:"全草:补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儿疳积。根:治乳房脓肿。"【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关键字: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