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手册> 浏览文章

泥鳅《滇南本草》【异名】鳛、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来源】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动物形态】泥鳅体细长,长约15厘米,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吻部向前突出。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须5对;吻须1对,上下颌须各2对,吻须和上颌须之长均与吻长相等,下颌须外侧的1对其长为上颌须长的1/2,而为内侧1对的2倍。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左右,头部无鳞。背鳍Ⅱ7,无硬刺,起点在腹靖之前或相对。臀鳍Ⅱ5~6,起点在背鳍末端之后。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尾柄上下边缘向外扩展。体背及两侧灰黑色,体部、头部和各鳍上均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黑点,其它各鳍灰白色。栖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中,喜居于静水底层。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本动物皮肤中分泌的粘液(泥鳅滑液)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化学成分】可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3克,蛋白质9.6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2.5克,灰分1.2克;又含钙2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肉的脂肪中,含脂肪酸1.3~2.5%。全体100克中含维生素A-70国际单位,维生素A原90国际单位,维生素B1-30微克,B2-440微克,尼克酸4.0毫克。【性味】甘,平。①《滇南本草》:"味酸甘。"②《医学入门》:"甘,温,无毒。"③《纲目》:"甘,平,无毒。"【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脾。"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功用主治】补中气,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疾,疥癣。①《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②《医学入门》:"补中,止泄。"③《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④《随息居饮食谱》:"杀虫。"⑤《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庠,疥疮发痒。"【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烧存性入散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选方】①治消渴饮水无度: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碾细为末),干荷叶(碾细为末)。上二味等分。每服各二钱匕,新汲水调下,遇渴时服,日三,候不思水即止。《圣济总录》沃焦散)②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濒湖集简方》③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泥鳅炖豆腐食。④治久疮不愈合:泥鳅醋炙为末,掺患处。⑤治上下肢肌肉隆起处肿痛:泥鳅合食盐、冷饭拉捣敷患处。(③方以下出《泉州本草》⑥调中收痔:鳅鱼同米粉煮奠食。(吴球)⑦治湿热皮肤起疹发痒:泥鳅、鱼鳅串、侧耳根、蒲公英。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⑧治疥癣发痒:泥鳅、侧耳根、鱼鳅串、老君须、一枝箭。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临床应用】治疗传染性肝炎取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肠内容物排净,然后用干燥箱烘干(温度100℃为宜)研粉,每次10克,日服3次。治疗40例,24例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0.5~1厘米以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麝浊1单位以下、麝絮"+"、脑絮"++");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1~2厘米以内,肝功能改善;5例无效。曾将20例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分两组对照观察,结果泥鳅粉治疗组7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25.8天;保肝疗法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8天。泥鳅粉对促使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比较明显,尤以急性肝炎更为显著;对肝功能其他项目的恢复,也较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为快;对迁延型和慢性肝炎的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字:泥鳅
上一篇: 泡桐木皮
下一篇:河豚目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