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Mù Tōnɡ
【别名】通草、附支(《本经》),丁翁(《吴普本草》),丁父(《广雅》),葍藤(《本草经集注》),王翁、万年、万年藤(《药性论》),燕蕧、乌蕧(《唐本草》)。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原形态】
①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参。
落叶或半常绿缠绕灌木,高6~10米,全体无毛。掌状复叶;小叶3枚,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形,中央凹陷,基部圆形或稍呈心脏形至阔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二面均淡绿色。花雌雄同株,总状花序腋生,长约15厘米,总花梗细长;花紫色微红或淡紫色;雌花1~3朵生于花序下部,苞片线形,花被3,椭圆形,顶端圆,退化雄蕊6枚,雌蕊3~6枚,柱头头状;雄花具细小苞片,花被3,倒卵形,顶端稍凹,雄蕊6枚,花丝三角形,退化雌蕊3或4枚.蓇葖状浆果,椭圆形或长圆筒形,长8~13厘米,宽约4厘米,成熟时紫色。种子矩圆形,暗红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野生于山坡荒地半阴处。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木通根)、果实(八月札)、种子(预知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三叶木通,参见八月札条。
③木通,参见八月札条。
【性状】
白木通的干燥木质茎呈圆柱形而弯曲,长30~60厘米,直径1.2~2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裂纹,节不明显,仅可见侧枝断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细孔洞的导管,夹有灰黄色放射状花纹。中央具小形的髓。气微弱,味苦而涩。以条匀,内色黄者为佳。
产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目前所用的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类,其中使用最广的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关木通条);其次为川木通,为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等的木质茎(详川木通条);淮通为马兜铃科大叶马兜铃、淮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淮通及朱砂莲条);白木通则仅在少数地区自产自销。而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则为木通科木通,目前很少见用。
【化学成份】茎含豆甾醇等。根含皂甙,小解得齐墩果酸及葡萄糖、鼠李糖。
【炮制】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性味】
苦,凉。
①《本经》:味辛,平。
②《吴普本草》:雷公:苦。
③《别录》:甘,无毒。
④《药性论》:微寒。
⑤《海药本草》:温平。
【归经】
入心、小肠、膀胱经。
①《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
②《木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阳经。
③《药品化义》:入睥、心、小肠、膀胱四经。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⑤《要药分剂》: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
【功能主治】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②《吴普本草》:止自汗。
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⑧《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
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
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注意】
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②《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附方】
①治小儿心热(小肠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咬牙口渴):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②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黄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经疏》)
③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臼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涌水、肠鸣腹大:木通(锉)三两,桑根白皮(锉,炒)、石韦(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泽泻各一两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入行五里再服。(《圣济总录》通草饮)
⑤治喉痹,心胸气闷,咽喉妨塞不通:本通二两(锉),赤茯苓二两,羚羊角屑一两半,川升麻一两半,马蔺根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川芒硝二两,前胡二两(去芦头),桑根白皮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木通散)
⑥治妇人经闭及月事不调:木通、牛膝、生地黄、延胡索。同煎服。(《本草经疏》)
⑦治产后乳汁不下:木通、钟乳各一两,漏芦(去芦头)二两,栝楼根,甘草各一两。上五味,捣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黍米一撮同煎,候米熟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木通汤)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木通
上一篇: 木天蓼子
下一篇:木通根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木通/经典中药(1)
  • 川木通/经典中药(2)
  • 龙胆草木通治肝炎/偏方秘方(0)
  • 川木通/中药图片(6)
  • 木通/中药图片(2)
  • 木通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2)
  • 漏通酒/药酒大全(0)
  • 石韦酒/药酒大全(1)
  • 川木通水提物/中药提取物(4)
  • 通乳丹/中药方剂(2)
  • 木通/中药图谱(2)
  • 毛木通/中药图谱(4)
  • 关木通/中药图谱(8)
  • 甘木通/中药图谱(3)
  • 川木通/中药图谱(4)
  • 紫木通/中华本草(6)
  • 新疆木通/中华本草(4)
  • 小木通/中华本草(3)
  • 细木通/中华本草(3)
  • 木通根/中华本草(4)
  • 木通/中华本草(4)
  • 毛木通/中华本草(3)
  • 辣木通/中华本草(5)
  • 金丝木通/中华本草(5)
  • 假木通/中华本草(3)
  • 关木通/中华本草(3)
  • 甘木通/中华本草(3)
  • 川木通/中华本草(3)
  • 小木通/中草药汇编(8)
  • 木通七叶莲/中草药汇编(2)
  • 毛木通/中草药汇编(3)
  • 假木通/中草药汇编(3)
  • 滑叶木通/中草药汇编(1)
  • 甘木通/中草药汇编(1)
  • 木通/中药材(8)
  • 茵陈木通散/中药_散剂(13)
  • 紫木通/中草药大全(9)
  • 小木通/中草药大全(1)
  • 细木通/中草药大全(4)
  • 新疆木通/中草药大全(5)
  • 五叶木通/中草药大全(9)
  • 木通七叶莲/中草药大全(5)
  • 木通根/中草药大全(3)
  • 毛叶木通/中草药大全(2)
  • 毛木通/中草药大全(3)
  • 辣木通/中草药大全(1)
  • 金丝木通/中草药大全(1)
  • 金毛木通/中草药大全(2)
  • 假木通/中草药大全(1)
  • 滑叶木通/中草药大全(2)
  • 甘木通/中草药大全(2)
  • 关木通/中草药大全(1)
  • 川木通/中药材(9)
  • 木通海金沙散/中药散剂(40)
  • 关木通/中药材(7)
  • 清热栀连茶/药茶(6)
  • 泽瓜茶/药茶(5)
  • 泽丹茶/药茶(3)
  • 木通茶/药茶(3)
  • 导赤茶/药茶(4)
  • 木通柏地茶/药茶(5)
  • 木通利水茶/药茶(3)
  • 木通通痹茶/药茶(5)
  • 木通地黄茶/药茶(5)
  • 木通漏芦茶/药茶(5)
  • 木通滑石茶/药茶(6)
  • 木通香茶/药茶(50)
  • 木通竹茶/药茶(3)
  • 木通路茶/药茶(6)
  • 八正茶/药茶(3)
  • 金钱杜仲茶/药茶(3)
  • 花粉苓通茶/药茶(7)
  • 猕猴桃木通茶/药茶(4)
  • 草部·通草/本草纲目(3)
  • 导赤散/传统方剂(17)
  • 川木通/中草药大全(8)
  • 清肺饮/传统方剂(7)
  • 导赤散/传统方剂(7)
  • 藏木通/藏药标准(8)
  • 川木通/中草药大全(48)
  • 木通/中草药大全(16)
  • 假木通/中草药大全(10)
  • 金毛木通/中草药大全(9)
  • 金丝木通/中草药大全(8)
  • 滑叶木通/中草药大全(8)
  • 木通/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川木通/中国药典2015年版(12)
  • 川木通/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关木通/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茵陈木通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川木通/中药手册(13)
  • 关木通/中药手册(12)
  • 木通/中药手册(4)
  • 小木通/中药手册(12)
  • 木通根/中药手册(7)
  • 毛叶木通/中药手册(6)
  • 毛木通/中药手册(5)
  • 金毛木通/中药手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