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拼音名】Qīnɡ Hāo
【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ANNUAE
【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正己烷30ml使溶解,用20%乙腈溶液提取3 次,每次10ml,合并乙腈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蒿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3: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6~12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关键字:青蒿
上一篇: 青海鸢尾子
下一篇:青蒿根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青蒿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4)
  • 青蒿/经典中药(12)
  • 紫草青蒿治功血/偏方秘方(3)
  • 青蒿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3)
  • 青蒿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2)
  • 青蒿鳖甲片/中成药大全(4)
  • 青蒿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
  • 猪骨煎/膏方(1)
  • 传尸酒/药酒大全(4)
  • 青蒿萜内酯/中药提取物(3)
  • 青蒿水提物/中药提取物(3)
  • 青蒿鳖甲汤/中药方剂(4)
  • 青蒿/中药图谱(11)
  • 青蒿子/中华本草(4)
  • 青蒿根/中华本草(2)
  • 青蒿/中华本草(2)
  • 青蒿子/中草药大全(5)
  • 青蒿囊虫/中草药大全(5)
  • 青蒿露/中草药大全(4)
  • 青蒿根/中草药大全(5)
  • 青蒿琥酯片/中药片剂(39)
  • 青蒿末(鸡用)/中药散剂(36)
  • 青蒿常山颗粒/中药颗粒(51)
  • 青蒿/中药材(18)
  • 柴蒿茶/药茶(7)
  • 草部·青蒿/本草纲目(2)
  • 蒿芩清胆汤/传统方剂(29)
  • 青蒿鳖甲汤/传统方剂(13)
  • 蒿芩清胆汤/传统方剂(12)
  • 青蒿素;黄蒿素/化学品物性数据库(2)
  • 青蒿/中草药大全(95)
  • 双氢青蒿素片/药品说明书(13)
  • 青蒿素栓/药品说明书(10)
  • 青蒿琥酯片/药品说明书(10)
  • 注射用青蒿琥酯/药品说明书(11)
  • 注射用青蒿琥酯/中国药典2015年版(30)
  • 青蒿琥酯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29)
  • 青蒿琥酯/中国药典2015年版(30)
  • 青蒿素哌喹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34)
  • 青蒿素/中国药典2015年版(37)
  •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18)
  • 双氢青蒿素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15)
  • 双氢青蒿素/中国药典2015年版(20)
  • 青蒿/中国药典2015年版(15)
  • 青蒿琥酯/兽药手册(46)
  • 青蒿/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3)
  • 青蒿鳖甲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青蒿琥脂/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4)
  • 青蒿琥脂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0)
  • 青蒿琥酯/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8)
  • 青蒿琥酯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青蒿/中药手册(11)
  • 青蒿露/中药手册(13)
  • 青蒿根/中药手册(11)
  • 青蒿子/中药手册(19)
  • 青蒿囊虫/中药手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