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纲目》
【拼音名】Wū Shé Dǎn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胆。将蛇剖开腹部,找出胆囊,用线扎住胆管上端,然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取出晾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
【性状】干燥的胆囊,全体呈棕褐色或绿褐色,皱缩,长约1厘米,粗0.5厘米,上端胆管长1.5厘米。对光透视微透明,内心黄棕色或黄绿色。味极苦,回甜。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微甘,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化痰,明目。
①《纲目》:治大风疠疾,木舌胀塞。
②《四川中药志》:治痰迷心窍,风热发狂,眼雾不明;痔疮红肿及皮肤热毒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为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搽。
【附方】
①治痰迷心窍:蛇胆、陈皮、胆星、黄连、川贝、琥珀。共研末为丸服。
②治风热发狂:蛇胆、巴霜、朱砂、全蝎、寒水石、黄连。共研末为丸服。
③治眼雾不明,皮肤热毒及痱子:蛇胆兑酒吞服。(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木舌塞胀:蛇胆一枚,焙干为末,敷舌上,有涎吐去。(《圣惠方》)
⑤治内外痔疮:蛇胆,配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角膜疾病:取蛇胆汁5克(蛇的品种未经鉴定),以5~10倍量的95%酒精溶解,使蛋白沉淀,用滤纸过滤;滤液以水浴蒸发至无酒精气味,加蒸馏水适量及氯化钠0.6克溶解过滤,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即成。每日滴眼3~4次,部分病例每2小时1次。治疗各种角膜疾病(角膜溃疡、浅层点状角膜炎、浅层弥漫性角膜炎、角膜斑翳等)7例,用药时间最短8天,最长14天。痊愈3例,4例好转。本药除有消炎作用外,还能促使角膜混浊吸收,故应用后可使炎性征象迅速消退,角膜混浊减轻,浸润消失。无副作用,仅个别病人滴后有微痛,但很快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蛇胆
上一篇: 乌蛇
下一篇:乌蛇膏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牛黄蛇胆川贝散/中成药大全(3)
  • 蛇胆川贝散/中成药大全(5)
  • 蛇胆川贝胶囊/中成药大全(6)
  • 三号蛇胆川贝片/中成药大全(2)
  • 三蛇胆川贝膏/中成药大全(0)
  • 蛇胆半夏片/中成药大全(4)
  • 蛇胆陈皮胶囊/中成药大全(1)
  • 蛇胆/中药图谱(7)
  • 蚺蛇胆/中药图谱(8)
  • 蚺蛇胆/中华本草(5)
  • 蛇胆草/中草药汇编(5)
  • 蛇胆/中草药汇编(4)
  • 蛇胆草/中草药大全(4)
  • 蛇胆/中草药大全(3)
  • 蚺蛇胆/中草药大全(3)
  • 蛇胆川贝胶囊(散、液)/药品说明书(11)
  • 蛇胆川贝胶囊(散、液)/药品说明书(17)
  • 蛇胆川贝胶囊(散、液)/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6)
  • 蛇胆陈皮散/中国药典2015年版(9)
  • 蛇胆陈皮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9)
  • 蛇胆陈皮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6)
  • 蛇胆川贝散/中国药典2015年版(9)
  • 蛇胆川贝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8)
  • 蛇胆川贝软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11)
  • 牛黄蛇胆川贝液/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牛黄蛇胆川贝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蛇胆陈皮口服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蛇胆陈皮液/历史药品质量标准(3)
  • 蛇胆川贝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蛇胆陈皮化痰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三蛇胆川贝糖浆/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蛇胆陈皮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蛇胆追风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蛇胆川贝胶囊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复方蛇胆陈皮末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牛黄蛇胆川贝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蛇胆南星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蛇胆南星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蛇胆陈皮胶囊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
  • 三号蛇胆川贝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蛇胆半夏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复方蛇胆川贝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蛇胆姜粒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加味蛇胆陈皮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蛇胆半夏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蛇胆川贝枇杷膏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蛇胆贝母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蛇胆贝母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三蛇胆川贝膏/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乌蛇胆/中药手册(13)
  • 蚺蛇胆/中药手册(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