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人药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 浏览文章
荆芥穗
Jingjiesui
SCHIZONEPETAE SPICA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 的干燥花穗。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穗状轮伞花序呈圆柱形,长3~15cm,直径约7mm。花冠多脱落,宿萼黄绿色,钟形,质脆易碎,内有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95~110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个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断面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胞腔小。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表面观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成束,壁平直或微波状。
(2)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穗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胡薄荷酮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含量测定】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g)。
胡薄荷酮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2nm。理论板数按胡薄荷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胡薄荷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1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20分钟,滤过,滤渣和滤纸再加甲醇10ml,再超声处理一次,滤过,加适量甲醇洗涤2次,合并滤液和洗液,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80%。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用法与用量】 5~10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关键字:荆芥
上一篇: 荆芥炭
下一篇:荆芥穗炭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荆芥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3)
  • 荆芥/经典中药(6)
  • 土荆芥/经典中药(16)
  • 金银花荆芥治小儿肺炎/偏方秘方(2)
  • 荆芥连翘治水痘/偏方秘方(4)
  • 荆芥防风治龟头炎/偏方秘方(5)
  • 荆芥穗板蓝根治感冒/偏方秘方(1)
  • 荆芥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4)
  • 荆芥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4)
  • 二青膏/膏方(8)
  • 荆芥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2)
  • 止痒酒/药酒大全(10)
  • 骨折熏洗方/药酒大全(8)
  • 竹叶柳蒡汤/中药方剂(5)
  • 土荆芥/中药图谱(92)
  • 荆芥/中药图谱(19)
  • 藏荆芥/中药图谱(4)
  • 心叶荆芥/中华本草(11)
  • 土荆芥/中华本草(2)
  • 荆芥根/中华本草(6)
  • 荆芥/中华本草(27)
  • 红荆芥/中华本草(5)
  • 藏荆芥/中华本草(6)
  • 心叶荆芥/中草药汇编(2)
  • 土荆芥/中草药汇编(10)
  • 荆芥叶莸/中草药汇编(3)
  • 心叶荆芥/中草药大全(10)
  • 土荆芥/中草药大全(9)
  • 荆芥叶莸/中草药大全(3)
  • 荆芥根/中草药大全(5)
  • 荆芥/中草药大全(13)
  • 假荆芥/中草药大全(2)
  • 红荆芥/中草药大全(2)
  • 荆芥/中药材(8)
  • 石芷茶/药茶(8)
  • 漏荆茶/药茶(24)
  • 酱明茶/药茶(9)
  • 荆芥茶/药茶(15)
  • 荆石茶/药茶(12)
  • 荆桔茶/药茶(24)
  • 荆薄茶/药茶(7)
  • 荆大茶/药茶(9)
  • 荆金茶/药茶(13)
  • 荆风茶/药茶(8)
  • 荆桂茶/药茶(6)
  • 防葛茶/药茶(8)
  • 防感茶/药茶(7)
  • 白芷荆茶/药茶(4)
  • 羌荆风茶/药茶(3)
  • 升麻止崩茶/药茶(4)
  • 蔓荆防感茶/药茶(1)
  • 牛荆茶/药茶(7)
  • 疏风茶/药茶(6)
  • 贝薄茶/药茶(1)
  • 芎归茶/药茶(2)
  • 草部·假苏/本草纲目(4)
  • 止嗽散/传统方剂(20)
  • 竹叶柳蒡汤/传统方剂(21)
  • 藏荆芥/中草药大全(3)
  • 凉血消风散/传统方剂(7)
  • 四物消风饮/传统方剂(4)
  • 温肺止流丹/传统方剂(5)
  • 清咽双和饮/传统方剂(23)
  • 清神散/传统方剂(13)
  • 牛蒡解肌汤/传统方剂(19)
  • 六味汤/传统方剂(11)
  • 解肌透痧汤/传统方剂(299)
  • 荆防四物汤/传统方剂(13)
  • 土荆芥/中草药大全(18)
  • 荆芥/中草药大全(21)
  • 假荆芥/中草药大全(11)
  • 荆芥/中草药大全(12)
  • 荆芥根/中草药大全(11)
  • 荆芥叶莸/中草药大全(12)
  • 荆芥穗炭/中国药典2015年版(19)
  • 荆芥炭/中国药典2015年版(24)
  • 荆芥/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复方荆芥熏洗剂/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荆芥/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荆芥/中药手册(11)
  • 土荆芥/中药手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