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汇编> 浏览文章

【拼音名】Tǔ Jīnɡ Jiè

【别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

【来源】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无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强烈的气味。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16厘米,宽0.5~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微下延,下部叶稍大,上部的叶较小,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或呈波浪形,下面密被黄色腺点,沿脉疏生柔毛。夏、秋之间开绿色小花,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常为3~5朵簇生于苞腋内,少数单生;苞片叶状,长于花束,花束细小,两性或雌性;花被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胞果膜质,扁球形,包藏于花被内。种子细小,红棕色、光亮。

【生境分布】生于村庄附近以及路旁,北方亦常有栽培者。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及贵州等省区。

【栽培】喜温暖干燥气候,在高温高湿环境虽生长迅速,但质量较差,挥发油含量较低。喜阳光,故宜选向阳和较干旱地区栽培。种子繁殖,春季播种,按1尺的行距开浅沟,条播,覆土1~2分,每亩播种量4~5两。播后稍稍镇压,天旱应行浇水,约一周左右出苗。苗高2~3寸时,间苗一次,苗高4~5寸时定苗。

【化学成份】果实含挥发油(土荆芥油)1~4%,油中含驱蛔素(ascaridol, C10H16O2)为有效成分,并含有伞花烃(cymene)、黄樟醚、萜烯类化合物如:柠檬烯(limonene, C10H16)、异柠檬烯(iso-limonene,C10H16)、左旋松香芹酮(l-pinocarvone,C10H14O)及土荆芥酮(aritasone,C20H28O2)、右旋-α-蒎烯(d-α-pinene)、欧松油烯(sylvestren,C10H16)等。新鲜叶含两种山柰醇甙为:①山柰醇-7-鼠李糖甙(kaempferol-7-rhamnoside);②山柰醇-7-鼠李糖甙-葡萄糖-鼠李糖。

【药理作用】1、体外实验:土荆芥油对蛔虫的作用为先兴奋,后麻痹,最后产生不可逆性强直;对滴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钩虫病也有效,但略差些。

2、土荆芥油1:64000可抑制致病性皮肤真菌之生长(不受血清及连续培养之影响,对皮肤无刺激性)对分支菌(结核)浓度在1:1000以上有作用。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用法用量】1~3钱,研粉或制成丸剂,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1、钩虫病:鲜土荆芥10斤,切碎,加水3斤,水蒸汽蒸馏,收集馏出液的上层金黄色液体,即为土荆芥油。成人每次服0.8~1.2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次晨服硫酸镁20克。

2、蛔虫病:土荆芥、研成细末,早晨空腹时服2~6分,连服2天。

【备注】(1)土荆芥油有剧烈刺激性。大剂量时引起恶心、呕吐,吸收后能麻痹肠肌而引起便秘,还能引起耳鸣和时觉障碍。中毒剂量则产生昏迷、呼吸迟缓,偶发惊厥。对肝肾也有毒性。虽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和钩蛔混合感染。但毒性较大,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成人常用量为0.8~1.2毫升,不可超过极量(1.5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服药时不宜空腹,亦不宜先用泻药,因能增加吸收。

关键字:荆芥
上一篇: 土槿皮
下一篇:土连翘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荆芥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1)
  • 荆芥/经典中药(3)
  • 土荆芥/经典中药(14)
  • 金银花荆芥治小儿肺炎/偏方秘方(2)
  • 荆芥连翘治水痘/偏方秘方(4)
  • 荆芥防风治龟头炎/偏方秘方(5)
  • 荆芥穗板蓝根治感冒/偏方秘方(1)
  • 荆芥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0)
  • 荆芥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8)
  • 二青膏/膏方(7)
  • 荆芥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1)
  • 止痒酒/药酒大全(9)
  • 骨折熏洗方/药酒大全(6)
  • 竹叶柳蒡汤/中药方剂(4)
  • 土荆芥/中药图谱(86)
  • 荆芥/中药图谱(15)
  • 藏荆芥/中药图谱(2)
  • 心叶荆芥/中华本草(8)
  • 土荆芥/中华本草(1)
  • 荆芥根/中华本草(2)
  • 荆芥/中华本草(25)
  • 红荆芥/中华本草(4)
  • 藏荆芥/中华本草(4)
  • 心叶荆芥/中草药汇编(1)
  • 荆芥叶莸/中草药汇编(2)
  • 心叶荆芥/中草药大全(7)
  • 土荆芥/中草药大全(7)
  • 荆芥叶莸/中草药大全(2)
  • 荆芥根/中草药大全(4)
  • 荆芥/中草药大全(9)
  • 假荆芥/中草药大全(2)
  • 红荆芥/中草药大全(0)
  • 荆芥/中药材(8)
  • 石芷茶/药茶(8)
  • 漏荆茶/药茶(23)
  • 酱明茶/药茶(9)
  • 荆芥茶/药茶(14)
  • 荆石茶/药茶(11)
  • 荆桔茶/药茶(23)
  • 荆薄茶/药茶(6)
  • 荆大茶/药茶(7)
  • 荆金茶/药茶(12)
  • 荆风茶/药茶(6)
  • 荆桂茶/药茶(4)
  • 防葛茶/药茶(7)
  • 防感茶/药茶(5)
  • 白芷荆茶/药茶(3)
  • 羌荆风茶/药茶(1)
  • 升麻止崩茶/药茶(4)
  • 蔓荆防感茶/药茶(1)
  • 牛荆茶/药茶(6)
  • 疏风茶/药茶(5)
  • 贝薄茶/药茶(1)
  • 芎归茶/药茶(2)
  • 草部·假苏/本草纲目(4)
  • 止嗽散/传统方剂(20)
  • 竹叶柳蒡汤/传统方剂(20)
  • 藏荆芥/中草药大全(3)
  • 凉血消风散/传统方剂(4)
  • 四物消风饮/传统方剂(2)
  • 温肺止流丹/传统方剂(5)
  • 清咽双和饮/传统方剂(22)
  • 清神散/传统方剂(12)
  • 牛蒡解肌汤/传统方剂(16)
  • 六味汤/传统方剂(9)
  • 解肌透痧汤/传统方剂(299)
  • 荆防四物汤/传统方剂(13)
  • 土荆芥/中草药大全(18)
  • 荆芥/中草药大全(20)
  • 假荆芥/中草药大全(11)
  • 荆芥/中草药大全(12)
  • 荆芥根/中草药大全(11)
  • 荆芥叶莸/中草药大全(12)
  • 荆芥穗炭/中国药典2015年版(19)
  • 荆芥穗/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荆芥炭/中国药典2015年版(21)
  • 荆芥/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复方荆芥熏洗剂/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荆芥/历史药品质量标准(3)
  • 荆芥/中药手册(10)
  • 土荆芥/中药手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