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成药大全> 浏览文章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药名】乌梅丸 Wumei Wan

  【处方】乌梅肉300克、花椒(去目)30克、细辛45克、黄连120克、黄柏45克、干姜75克、附子(制)45克、桂枝45克、人参45克、当归30克、蜂蜜(炼)350克。

  【组方分析】方中乌梅酸收安蛔,为君药。臣以花椒、细辛温脏祛寒,驱虫止痛;黄连、黄柏苦降下蛔,清热燥湿。佐以干姜、附子、桂枝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诸药合用,以奏温脏安蛔之功。

  【功能主治】温脏安蛔。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或脾胃虚引起之胃脘痛、肢体瘦弱。

  【制备方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剂型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1~3次。

  【质量控制

  1.本品为黑色的水蜜丸;味苦、酸、略辛辣。

  2.显微鉴别附子、黄连、黄柏、花椒。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连、黄柏、当归、干姜。

  3.除应符合丸剂有关的各项规定外,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连和黄柏以盐酸小檗碱(C20H18CINO4)计,水蜜丸每1克不得少于4.5毫克。

  【使用禁忌】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有麻醉虫体、增强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松弛奥狄括约肌等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可用治胆道蛔虫、胃脘痛、痛经、胆囊炎、五更泄、前列腺肥大等属脏寒者。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连柏花椒及当归,参姜附子加蜂蜜,清上温下又安蛔。

  【贮藏】密封,置于阴凉处。


关键字:乌梅
上一篇: 三金片
下一篇:伤湿止痛膏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乌梅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7)
  • 乌梅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23)
  • 乌梅/经典中药(4)
  • 乌梅麦冬治小儿夏季热/偏方秘方(4)
  • 乌梅艾叶治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偏方秘方(1)
  • 黄柏乌梅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秘方(0)
  • 乌梅党参治男性不育症/偏方秘方(15)
  • 乌梅轻粉治疔疮/偏方秘方(4)
  • 乌梅败酱治肠炎/偏方秘方(1)
  • 乌梅黄芩治烧烫伤/偏方秘方(1)
  • 乌梅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7)
  • 乌梅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
  • 乌梅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2)
  • 乌梅荔枝膏/膏方(1)
  • 元霜膏/膏方(3)
  • 猪骨煎/膏方(1)
  • 乌梅饮/药膳食疗(1)
  • 花酒/药酒大全(1)
  • 黄芪乌梅酒/药酒大全(0)
  • 乌梅酒/药酒大全(5)
  • 椒梅汤/中药方剂(1)
  • 乌 梅 散/中药制剂(3)
  • 乌梅/中药图谱(16)
  • 乌梅/中华本草(3)
  • 乌梅散/中药_散剂(32)
  • 乌梅/中药材(14)
  • 乌梅/中草药大全(6)
  • 连梅茶/药茶(8)
  • 石梅茶/药茶(8)
  • 竹梅茶/药茶(5)
  • 风梅茶/药茶(5)
  • 抗敏茶/药茶(10)
  • 栝乌茶/药茶(11)
  • 橘红夏茶/药茶(2)
  • 厚槟茶/药茶(4)
  • 枳连茶/药茶(1)
  • 艾神茶/药茶(1)
  • 白芍梅茶/药茶(2)
  • 乌梅甘茶/药茶(5)
  • 乌梅丸/传统方剂(18)
  • 驱蛔汤/传统方剂(20)
  • 驱蛔汤/传统方剂(24)
  • 乌梅丸/传统方剂(14)
  • 乌梅/中草药大全(15)
  • 乌梅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8)
  • 乌梅/中国药典2015年版(14)
  • 乌梅止泻散/粉散剂(25)
  • 乌梅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3)
  • 乌梅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春梅颗粒(乌梅冲剂)/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5)
  • 乌梅/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乌梅/中药手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