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传说> 浏览文章

关艳润泽花中王,芬芳馥郁味天香。

胭脂凝染增国色,憔悴主干饱经霜。

止血除蒸算妙品,化瘀消痈神效强。

李白正封咏佳句,枯枝珍品庆祯祥。

  【形态采制】

  牡丹为我国特产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牡丹花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之花,硕大富丽,堂皇多姿,艳盖群芳。根茎肥厚,主干憔悴与望枯,恰似干柴,仅开花处有点青枝绿叶。叶互生,2~3处复叶,长柄卵形。叶片三裂,深绿无毛,下略有白色。花单生枝端,瓣多为12,农历闰月多为13,8种花色。花期5~7月。品种300余种,原生长在西北秦岭一带。《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南北朝始作观赏;隋唐方为名花,盛于长安,特别河南洛阳;明代盛于毫州(安徽)。清朝山东曹州(今称菏泽)为著名产地,有牡丹之乡盛誉。正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传说逸事】

  古代,由于牡丹演绎出许多故事。唐代李白醉作清平乐,汤显祖的爱情剧《牡丹亭》,《聊斋志异》中的牡丹花妖,《醒世恒言》的牡丹仙子,《红楼梦》宝钗所服冷香丸,均说明历代对牡丹的珍爱。

  话说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命令李白填“清平乐”三首。

  其中有云: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伴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在唐大和年间,书中舍人李正封陪同唐文宗和妃子赏牡丹时咏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特加赞赏,忙叫妃子在妆台镜前饮了一杯紫金盏酒,以应诗情画意。自此,牡丹便有“国色天香”之雅号。

  古人有诗云:

  瑶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唐代刘禹锡《赏牡丹》云: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代白居易诗:

  帝城春欲暮,喧喧马车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卖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着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宋代陈与义见花思乡洛阳,赋诗云:

  一自胡尘人海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牡丹还有奇特的不畏强暴和顺应民意的品性。某年腊月,女皇武则天喝醉酒,下令要百花齐放。次日御苑花团簇簇,唯牡丹不趋附。武则天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那知牡丹一到洛阳,就显得格外茂盛。武后闻之下令烧之。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牡丹不畏压。

  晚唐诗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他另劈蹊径颂牡丹,诗云:用来歌颂黄巢之勇。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起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明史》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手下大将卞元亨在盐城家便仓院内栽有牡丹。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卞被发配到辽东,牡丹九年枯萎不开,直到卞返,牡丹重放异彩。卞题诗云:

  牡丹本是手亲栽,十度春风九不开。

  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

  当地官吏杨氏,仗势欺人,夺走牡丹,栽数年,不见花开。杨将其抛于荒野,便仓老百姓悄悄拣回栽于原地,重开花满枝。

  传说,卞元亨少年,力大无穷,空拳打虎。士诚赏其智勇,官以兵马大元帅。士诚败,卞引退便仓。途中马鞭丢失,遇一花鹿,口衔枯枝,跪到马前。元亨取其枯枝,策马而归。至便仓后,插枝花园,遂为枯枝牡丹。这便是枯枝牡丹的来历。

  1969年建国十年大庆,枯枝牡丹当年应时两度开花。

  1972年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时,万民欢庆,枯枝牡丹又在隆冬季节开放,其所谓“国有祯祥,花有余庆”也。


关键字:牡丹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牡丹皮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9)
  • 臭牡丹/经典中药(17)
  • 牡丹皮/经典中药(4)
  • 野牡丹叶治子宫颈炎/偏方秘方(6)
  • 牡丹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3)
  • 牡丹皮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2)
  • 牡丹皮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7)
  • 牡丹种植方法与栽培技术/中药材种植(16)
  • 牡丹皮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4)
  • 清经散/中药方剂(1)
  • 大黄牡丹汤/中药方剂(1)
  • 野牡丹/中药图谱(4)
  • 牡丹皮/中药图谱(11)
  • 臭牡丹/中药图谱(3)
  • 草牡丹/中药图谱(3)
  • 野牡丹子/中华本草(7)
  • 野牡丹根/中华本草(1)
  • 野牡丹/中华本草(6)
  • 锈叶野牡丹/中华本草(5)
  • 细叶野牡丹/中华本草(1)
  • 山牡丹/中华本草(2)
  • 秋牡丹根/中华本草(2)
  • 牡丹皮/中华本草(5)
  • 牡丹花/中华本草(7)
  • 荷包牡丹根/中华本草(6)
  • 臭牡丹根/中华本草(2)
  • 臭牡丹/中华本草(4)
  • 草牡丹/中华本草(3)
  • 野牡丹/中草药汇编(2)
  • 臭牡丹/中草药汇编(3)
  • 草牡丹/中草药汇编(5)
  • 野牡丹子/中草药大全(4)
  • 野牡丹根/中草药大全(2)
  • 野牡丹/中草药大全(3)
  • 细叶野牡丹/中草药大全(5)
  • 锈叶野牡丹/中草药大全(3)
  • 山牡丹/中草药大全(5)
  • 秋牡丹根/中草药大全(6)
  • 牡丹藤/中草药大全(3)
  • 牡丹三七/中草药大全(6)
  • 牡丹皮/中草药大全(6)
  • 牡丹花/中草药大全(4)
  • 荷包牡丹根/中草药大全(4)
  • 多花野牡丹/中草药大全(5)
  • 牡丹皮/中药材(12)
  • 大黄牡丹茶/药茶(21)
  • 升麻清肺茶/药茶(6)
  • 牡丹花茶/药茶(4)
  • 草部·旋花/本草纲目(5)
  • 草部·牡丹/本草纲目(2)
  • 清胃散/传统方剂(8)
  • 草牡丹/中草药大全(5)
  • 臭牡丹根/中草药大全(8)
  • 臭牡丹/中草药大全(8)
  • 羚羊角汤/传统方剂(4)
  • 散结定痛汤/传统方剂(7)
  • 顺经汤/传统方剂(5)
  • 十补丸/传统方剂(3)
  • 益阴汤/传统方剂(4)
  • 清经散/传统方剂(22)
  •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传统方剂(13)
  • 大黄牡丹汤/传统方剂(20)
  • 臭牡丹/中草药大全(25)
  • 牡丹皮/中草药大全(32)
  • 牡丹皮/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徐长卿注射液/注射液(13)
  • 野牡丹止痢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牡丹皮/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野牡丹颗粒/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山牡丹/中药手册(14)
  • 牡丹皮/中药手册(10)
  • 牡丹三七/中药手册(14)
  • 牡丹藤/中药手册(7)
  • 牡丹花/中药手册(14)
  • 臭牡丹根/中药手册(16)
  • 臭牡丹/中药手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