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传说> 浏览文章

  东坡好友姜至之,厚朴半夏姜去毒。

  炎凉小子怯寒咳,生姜主散干姜守。

  实用通常不宜多,多伤心筋且损寿。

  扒开根土姜够本,一亩沙地三千有。

  【形态采制】

  姜为多年生草本,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2裂,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2.5厘米,无柄。叶舍膜质,长2~4毫米。秋季开花。穗状花序球果状,长4~5厘米,总花梗长达25厘米,苞片卵形。花冠黄绿色,裂片3。唇瓣中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有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侧裂片卵形。雄蕊1枚,雌蕊1枚。雄蕊约与唇瓣等长,长约7毫米。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置沸水煮透,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及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栽培。

  【传说故事】

  生姜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鲜根茎,先是植株的茎部渐膨成小姜。姜母两侧萌芽而出子姜,子又生子,生生不已,一小片姜种下可收1000~1500克新姜(紫姜)。

  王祯《农桑通诀》记载:“秋社前,新芽顿长,分采着,即紫姜,芽色微紫,故名。最宜糟食,亦可代蔬。刘屏山云: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似之矣。白露后,则带丝,渐老,为老姜。味极辛,可以和烹饪,盖愈老则愈辣也。曝干则为干姜,医师资之,今北方用之颇广。九月中掘出,置于屋中。宜作窖,谷杆合埋之。今南方地暖不用窖。至小雪前,以不经霜为止。扒出日,就土晒过,用箬篰盛贮,架起,下用火熏,三日夜,令湿气除尽。却掩筇口,仍高架起,下用火熏,令常暖,勿令冻损。至春,择其芽之深者,如前法种之,为速效而利益信。”

  《农桑通诀》又载:“种姜,一亩沙地可收三千斤,若全部不长,扒开土根姜母卖掉也够本钱。”

  李时珍云:鲜生姜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神效。早行山间时口含一片姜,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东坡杂记》记载: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仙丹,目光炯然。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姜四十多年,故不老也。”

  宋代朱子:

  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

  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

  苏轼与好友姜至之等人饮酒。姜提行酒令,每人必说在座客人是一药名。姜即指苏说:“你是一味药名,紫苏子(子苏子)。”苏轼也说:“你的名字也是药名,不是半夏就是厚朴。”姜问其故,苏日:“若不是半夏、厚朴,何以说用姜制之(姜至之)?”“制”为“至”字谐音。二味药用姜汁炮制,生姜制半夏、厚朴之毒。

  苏轼很多诗中用到生姜,如“先社姜芽肥胜肉”,“故人兼致白芽姜”。苏著有《苏学士方》、《苏沈良方》等,均有生姜养生的介绍。

  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广西通判杨立之返回楚州,咽喉红肿生疮,溃破化脓。正遇到名中医杨吉老。杨吉老知道杨立之喜食鹧鸪,当即令食生姜一斤,然后用药。杨立之不解,认为是火上加火,但又不能反对,就食之,病情由轻而痊愈。问其故,杨吉老曰:“鹧鸪喜食半夏,通判喜食鹧鸪,半夏之毒转入喉,生姜解半夏之毒也。你毒已去,不再用药了。”


关键字:生姜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生姜/经典中药(0)
  • 生姜皮/经典中药(2)
  • 生姜羊肉治男性不育症/偏方秘方(15)
  • 生姜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0)
  • 生姜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黄明胶膏/膏方(3)
  • 青龙膏/膏方(3)
  • 生地黄煎/膏方(0)
  • 八仙膏/膏方(0)
  • 外灸膏/膏方(0)
  • 鹿角胶煎/膏方(0)
  • 代灸膏/膏方(0)
  • 乌梅荔枝膏/膏方(0)
  • 暖胃膏/膏方(0)
  • 生姜煎/膏方(1)
  • 治吐痰喘嗽方/膏方(10)
  • 断根膏/膏方(2)
  • 姜糖煎/膏方(3)
  • 唾血方/膏方(0)
  • 苏子煎/膏方(0)
  • 射干煎/膏方(2)
  • 八味生姜煎/膏方(2)
  • 杏仁膏/膏方(0)
  • 肺痿骨蒸膏/膏方(1)
  • 生姜茶粥/药膳食疗(1)
  • 生姜鹿茸粥/药膳食疗(4)
  • 十味附子酒/药酒大全(1)
  • 姜椒酒/药酒大全(1)
  • 生姜浸酒/药酒大全(2)
  • 吴萸子酒/药酒大全(0)
  • 桂豉酒/药酒大全(0)
  • 生姜芍药酒/药酒大全(2)
  • 伏龙肝酒/药酒大全(1)
  • 扶衰仙凤酒/药酒大全(2)
  • 猪膏酒/药酒大全(0)
  • 葱姜酒/药酒大全(2)
  • 姜醋酒方/药酒大全(1)
  • 二姜酒/药酒大全(1)
  • 泽漆汤/中药方剂(5)
  • 五皮散/中药方剂(1)
  • 当归生姜羊肉汤/中药方剂(3)
  • 生姜汁/中药图谱(4)
  • 生姜/中药图谱(2)
  • 生姜皮/中华本草(0)
  • 生姜/中华本草(3)
  • 生姜汁/中草药汇编(1)
  • 生姜汁/中草药大全(0)
  • 生姜皮/中草药大全(0)
  • 生姜/中草药大全(5)
  • 生姜/中药材(10)
  • 蒲胃茶/药茶(18)
  • 竹橘茶/药茶(3)
  • 竹苓茶/药茶(9)
  • 竹麦茶/药茶(8)
  • 竹沥葛茶/药茶(15)
  • 竹沥姜星茶/药茶(15)
  • 竹沥姜茶/药茶(30)
  • 漏龙茶/药茶(10)
  • 茅姜茶/药茶(7)
  • 青黛姜茶/药茶(4)
  • 桂枝茶/药茶(6)
  • 香薷止痢茶/药茶(8)
  • 细芎茶/药茶(9)
  • 羌附术茶/药茶(1)
  • 温白茶/药茶(7)
  • 白术姜茶/药茶(5)
  • 乞力伽茶/药茶(6)
  • 茯苓夏姜茶/药茶(3)
  • 泽泻桑茶/药茶(1)
  • 防己姜茶/药茶(3)
  • 木瓜姜茶/药茶(2)
  • 百部姜茶/药茶(6)
  • 款冬百合茶/药茶(0)
  • 半夏姜茶/药茶(2)
  • 半茯茶/药茶(2)
  • 陈枳姜茶/药茶(2)
  • 陈姜茶/药茶(3)
  • 橘红夏茶/药茶(0)
  • 平胃茶/药茶(1)
  • 厚朴姜茶/药茶(0)
  • 龙眼姜茶/药茶(19)
  • 百合冬姜茶/药茶(0)
  • 木枳茶/药茶(1)
  • 香夏茶/药茶(4)
  • 桂萸茶/药茶(2)
  • 和胃茶/药茶(4)
  • 桔红姜茶/药茶(4)
  • 淫羊桂茶/药茶(2)
  • 橘姜茶/药茶(7)
  • 芒果姜茶/药茶(6)
  • 菜部·生姜/本草纲目(3)
  • 炙甘草汤/传统方剂(11)
  • 吴茱萸汤/传统方剂(23)
  • 葱白七味饮/传统方剂(23)
  • 真武汤/传统方剂(10)
  • 旋覆代赭汤/传统方剂(9)
  • 橘皮汤/传统方剂(4)
  • 当归生姜羊肉汤/传统方剂(3)
  • 葱白七味饮/传统方剂(12)
  • 越婢加半夏汤/传统方剂(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