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八宝丹,出自清·《疡医大全》。

  【组成】珍珠一钱(3克),牛黄五分(1.5克),象皮一钱五分(4.5克),琥珀一钱五分(4.5克),煅龙骨一钱五分(4.5克),轻粉—钱五分(4.5克),冰片三分(0.9克),煅炉甘石三钱(9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每用少许,外撒创口。

  【功效】生肌长肉,收口。

  【主治】主治疮疡脓水将尽,疮口不敛,阴证、阳证都可使用。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疡、褥疮、皮肤创伤、肛门直肠疾病、下肢慢性溃疡、瘰疬,流痰溃破或术后收口愈合期。

  1.褥疮:八宝丹治疗褥疮20例。方法:碘伏消毒,剪除腐败组织,双氧水冲洗创面,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无菌纱布擦拭清理干净创面,以八宝丹外掺,每用少许,掺疮面,上以凡士林纱条盖贴,每日1次;抗生素及营养支持药物活血化瘀药物静脉滴注,治疗45日后观察疗效。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痊愈14例,显效4例,好转2例,有效率90%。(《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4期)

  2.顽固性疮疡:对141例疮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7例,60处疮面)采用西药换药,B组(45例160处疮面)采用中药常规换药,C组(49例,60处疮面)采用中药辨证分层换药方法:在疮面腐肉组织较多时,用拔毒生肌散外敷,每日1次;当疮面无脓液时,用八宝丹或长皮膏I号外敷,每日1次,直至疮面愈合。以疮面脓液中溶菌酶含量、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疮口愈合速度、4周内愈合与否评定疗效。结果:C组愈合过程缩短、疮面脓液溶菌酶含量增高。显效40处,有效10处,无效10处,总有效率83.3%,优于A组、B组。(《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23期)

  3.皮肤损伤:本方加味治疗皮肤损伤30例。方法:用0.1%新洁尔灭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皮肤组织,用消毒干棉球吸干创面后,将中药散剂均匀地撤在创面上,无菌纱布覆盖,绷带或胶布固定。第2次换药时用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浸湿敷料,揭开敷料后,创面上蛋清样分泌物不宜擦拭,可用消毒干棉球吸干,再将中药散剂撒在创面上。每2日换药1次,直到创面愈合。结果:28例创面全部愈合,2例创面缩小,局部无炎症。(《沈阳部队医药》2002年第4期)

  【方解】八宝丹用珍珠、象皮、琥珀生肌散瘀,合以牛黄、冰片解毒祛腐,龙骨、炉甘石、轻粉收湿敛疮。主要用于治疗疮疡溃后、脓尽不敛之症。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观察发现,八宝丹与化疗全用可以起到减轻病人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你爱我,还可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保护患者的肝功能,减轻或延缓化疗的毒副作用,保证患者的肝功能,减轻或延缓化疗药物引起的患者外周血象下降的速度,减低感染的机会,延长临床生存期。

  【方歌】八宝珍珠琥牛黄,象皮龙骨冰粉强,甘石生肌又敛疮,渍疡腐净效非常。


关键字:八宝 长肉
上一篇: 黑退消
下一篇:鲫鱼膏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八宝眼药/中成药大全(4)
  • 马应龙八宝眼膏/中成药大全(4)
  • 八宝瑞生丸/中成药大全(22)
  • 八宝丹胶囊/中成药大全(68)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5)
  • 白芥子膏/膏方(3)
  • 堇菜膏/膏方(4)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6)
  • 长肉膏/膏方(6)
  • 代灸膏/膏方(4)
  • 三才膏/膏方(6)
  • 牛髓膏/膏方(6)
  • 养阴理气膏/膏方(6)
  • 茱萸煎/膏方(3)
  • 治嘈膏/膏方(6)
  • 理脾调中化湿膏/膏方(6)
  • 暖胃膏/膏方(1)
  • 春雪膏/膏方(5)
  • 温胃膏/膏方(3)
  • 伏龙肝膏/膏方(5)
  • 助胃膏/膏方(4)
  • 藕蜜膏/膏方(4)
  • 凉膈和胃膏/膏方(4)
  • 益中膏/膏方(21)
  • 桑根白皮膏/膏方(3)
  • 清胃膏/膏方(2)
  • 滋阴抑火化湿膏/膏方(4)
  • 健脾阳和膏/膏方(2)
  • 止渴抑火化湿膏/膏方(6)
  • 来苏膏/膏方(4)
  • 牛黄膏/膏方(2)
  • 治谵狂大黄膏/膏方(3)
  • 防己膏/膏方(4)
  • 脚气敷膏贴/膏方(2)
  • 冶葛膏/膏方(4)
  • 脚气膏/膏方(4)
  • 紫雪膏/膏方(2)
  • 育神养阴安眠膏/膏方(5)
  • 养阴清热育神膏/膏方(4)
  • 养阴荣肤膏/膏方(4)
  • 凉阴和阳育神膏/膏方(5)
  • 养阴理脾膏/膏方(1)
  • 潜阳益阴育神膏/膏方(3)
  • 和肝调胃膏/膏方(4)
  • 杏仁乌枣膏/膏方(4)
  • 养心安神膏/膏方(3)
  • 天地煎/膏方(3)
  • 宁志膏/膏方(8)
  • 养阴润燥膏/膏方(6)
  • 附子膏/膏方(3)
  • 吴茱萸膏/膏方(6)
  • 杏粉膏/膏方(6)
  • 琥珀犀角膏/膏方(4)
  • 薄荷煎/膏方(3)
  • 蒲黄散膏/膏方(2)
  • 绿云膏/膏方(4)
  • 碧雪膏/膏方(3)
  • 神灵膏/膏方(7)
  • 射干膏/膏方(7)
  • 升麻泄热煎/膏方(5)
  • 龙胆煎/膏方(2)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2)
  • 口燥膏/膏方(3)
  • 升麻煎/膏方(5)
  • 泻胃热汤方/膏方(4)
  • 紫金膏/膏方(8)
  • 神圣膏/膏方(3)
  • 黄丹膏/膏方(6)
  • 贴手足心膏/膏方(4)
  • 蔷薇膏/膏方(5)
  • 塌气藁膏/膏方(5)
  • 羌活膏/膏方(14)
  • 贴顶膏/膏方(4)
  • 乌扇膏/膏方(6)
  • 小儿羌活膏/膏方(1)
  • 黄膏/膏方(2)
  • 葱涎膏/膏方(11)
  • 胡椒膏/膏方(3)
  • 阿胶膏/膏方(6)
  • 丹溪琼玉膏/膏方(6)
  • 杏桃膏/膏方(4)
  • 集灵胶/膏方(50)
  • 覆盆子膏/膏方(2)
  • 调味膏/膏方(5)
  • 清金宁嗽膏/膏方(3)
  • 宁嗽太平膏/膏方(3)
  • 和肝化痰膏/膏方(2)
  • 归元琼玉膏/膏方(4)
  • 补真膏/膏方(4)
  • 加竹沥梨膏/膏方(4)
  • 清嗽止渴抑火化饮膏/膏方(5)
  • 梨膏/膏方(0)
  • 润肺和肝膏/膏方(3)
  • 调元百补膏/膏方(8)
  • 米糖膏/膏方(7)
  • 酥蜜膏酒止气嗽通声方/膏方(4)
  • 宁嗽膏/膏方(6)
  • 温肺膏/膏方(5)
  • 铁瓮先生琼玉膏/膏方(6)
  • 清肺膏/膏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