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桂枝汤,出自汉《伤寒论》。本方又名阳旦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9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二两炙(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3克)。

  【用法】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本方证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风寒束表,卫气与邪抗争而浮盛于外卫强,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营弱,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即所谓营卫不和,又称表虚证;邪气郁滞,肺气不利,胃失和降,则鼻鸣干呕。治宜发汗解肌,调和营卫,祛邪与扶正兼顾。方中桂枝为君,辛甘散寒以调卫,用治卫强。白芍为臣,酸寒敛阴以和营,用治营弱。君臣相配,一则邪正兼顾,调和营卫;二则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制相成。生姜辛温,既助桂枝发汗解表,又温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助白芍益阴和营以助汗源。姜枣相配,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药对,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甘草与桂枝相合能辛甘化阳以实卫,与白芍相合能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柯琴称本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若恶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体质素虚者,加生黄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厚朴。本方对表实无汗,表郁里热,汗不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即见里热口渴、脉数等症者,均不宜使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

  2.外感发热:以桂枝汤治疗100例,正柴胡饮冲剂治疗50例为对照,疗程均为3日,服药期间不服用其他与治疗感冒有关的药物或其他疗法(如针灸等)。总体疗效评价标准以用药3日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除为痊愈。结果:桂枝汤组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正柴胡饮冲剂组痊愈32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两组无显著差别。(《河南中医》2000年第3期)

  3.汗证:以桂枝汤加减治疗术后盗汗40例,谷维索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联合治疗40例为对照,均以7日为1个疗程。疗效评价以治疗后盗汗止,其他症状消失为痊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12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治愈2例,好转5例,未愈33例,总有效率17.5%。(《吉林医学》2013年第21期)

  4.感冒: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随症加减治疗虚体感冒60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30例为对照,7日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来评判疗效,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 为有效,症状没有变化或者加重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第7期)

  5.阴暑:以桂枝汤化裁随症加减治疗100例,其中10例患者输液治厅1日,输液量1 000~1500毫升,未使用抗生紊。每例3剂,每日1剂,3煎,分3次服。疗效评价发症状(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呕吐、渴不多饮,舌淡、苔薄腻,脉濡细)及体征消失,精神恢复为治愈。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江西中医药》2007年第12期)

  6.心律失常:以桂枝汤合生脉散随症加减治疗6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过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早搏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为痊愈。结果:痊愈16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用药最多者3j剂,最少者7剂。(《四川中医》2003年第6期)

  【现代研究】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原因不明的低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冻疮、妊娠呕吐、产后及病后低热等属营卫不和者。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冠心病、不寐、头痛、腹痛、泄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肾功能衰竭、更年期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症、梅尼埃病、疲劳综合征,妊娠呕吐、产后汗症、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地图舌、过敏性鼻炎、面神经麻痹、复发性口腔溃疡、银屑病、荨麻疹、白癜风、冻疮、颈椎病、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症,涉及循环、免疫、泌尿、消化、内分泌、神经等多个系统。

  实验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解热、抗炎、镇静、免疫、双向调节、抗过敏、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表实证及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均不宜用。

  【功用鉴别】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均可用治风寒表证。但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无汗而喘,脉浮紧;而桂枝汤中桂、芍同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力弱,但能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汗出恶风,脉浮缓。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关键字:桂枝汤 发表
上一篇: 泻心汤
下一篇:白虎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柴胡桂枝汤治感冒/偏方秘方(4)
  • 白芥子膏/膏方(0)
  • 趁风膏/膏方(3)
  • 堇菜膏/膏方(0)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3)
  • 琥珀膏/膏方(1)
  • 固阳膏/膏方(3)
  • 代灸膏/膏方(0)
  • 三才膏/膏方(2)
  • 牛髓膏/膏方(2)
  • 养阴理气膏/膏方(0)
  • 茱萸煎/膏方(0)
  • 木鳖止泻膏/膏方(1)
  • 治嘈膏/膏方(2)
  • 理脾调中化湿膏/膏方(2)
  • 暖胃膏/膏方(0)
  • 春雪膏/膏方(2)
  • 温胃膏/膏方(1)
  • 伏龙肝膏/膏方(1)
  • 助胃膏/膏方(0)
  • 藕蜜膏/膏方(2)
  • 凉膈和胃膏/膏方(2)
  • 益中膏/膏方(17)
  • 桑根白皮膏/膏方(0)
  • 清胃膏/膏方(0)
  • 滋阴抑火化湿膏/膏方(0)
  • 健脾阳和膏/膏方(0)
  • 止渴抑火化湿膏/膏方(3)
  • 来苏膏/膏方(0)
  • 牛黄膏/膏方(0)
  • 治谵狂大黄膏/膏方(0)
  • 防己膏/膏方(1)
  • 脚气敷膏贴/膏方(1)
  • 冶葛膏/膏方(2)
  • 脚气膏/膏方(0)
  • 紫雪膏/膏方(0)
  • 育神养阴安眠膏/膏方(3)
  • 养阴清热育神膏/膏方(1)
  • 养阴荣肤膏/膏方(0)
  • 凉阴和阳育神膏/膏方(4)
  • 养阴理脾膏/膏方(0)
  • 潜阳益阴育神膏/膏方(0)
  • 和肝调胃膏/膏方(1)
  • 杏仁乌枣膏/膏方(0)
  • 养心安神膏/膏方(0)
  • 天地煎/膏方(2)
  • 宁志膏/膏方(5)
  • 养阴润燥膏/膏方(0)
  • 附子膏/膏方(0)
  • 吴茱萸膏/膏方(2)
  • 杏粉膏/膏方(3)
  • 琥珀犀角膏/膏方(1)
  • 薄荷煎/膏方(1)
  • 蒲黄散膏/膏方(0)
  • 绿云膏/膏方(1)
  • 碧雪膏/膏方(1)
  • 神灵膏/膏方(0)
  • 射干膏/膏方(1)
  • 升麻泄热煎/膏方(0)
  • 龙胆煎/膏方(0)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1)
  • 口燥膏/膏方(0)
  • 升麻煎/膏方(2)
  • 泻胃热汤方/膏方(2)
  • 紫金膏/膏方(5)
  • 神圣膏/膏方(1)
  • 黄丹膏/膏方(5)
  • 贴手足心膏/膏方(3)
  • 蔷薇膏/膏方(1)
  • 塌气藁膏/膏方(1)
  • 羌活膏/膏方(12)
  • 贴顶膏/膏方(1)
  • 乌扇膏/膏方(1)
  • 小儿羌活膏/膏方(0)
  • 黄膏/膏方(0)
  • 葱涎膏/膏方(10)
  • 胡椒膏/膏方(2)
  • 阿胶膏/膏方(3)
  • 丹溪琼玉膏/膏方(3)
  • 杏桃膏/膏方(0)
  • 集灵胶/膏方(48)
  • 覆盆子膏/膏方(0)
  • 调味膏/膏方(0)
  • 清金宁嗽膏/膏方(0)
  • 宁嗽太平膏/膏方(1)
  • 和肝化痰膏/膏方(1)
  • 归元琼玉膏/膏方(1)
  • 补真膏/膏方(0)
  • 加竹沥梨膏/膏方(2)
  • 清嗽止渴抑火化饮膏/膏方(2)
  • 梨膏/膏方(0)
  • 润肺和肝膏/膏方(0)
  • 调元百补膏/膏方(5)
  • 米糖膏/膏方(2)
  • 酥蜜膏酒止气嗽通声方/膏方(1)
  • 宁嗽膏/膏方(1)
  • 温肺膏/膏方(1)
  • 铁瓮先生琼玉膏/膏方(1)
  • 清肺膏/膏方(1)
  • 人参款冬花膏/膏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