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鉴定> 浏览文章
  【鉴定中药材名】鹿角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鹿,为象形字,像其头、角、身、足之形。其雄鹿的幼角密生茸毛,故名鹿茸。其角骨化后,渐无茸毛,名鹿角。

  【药材历史考证】鹿角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录于鹿茸条下。《本草图经》曰:“鹿茸并角,《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处皆有之,……七月采角。”并附郢州鹿图。郢州即今之河南信阳市,其图示鹿之背部有斑点,即为今之梅花鹿。《本草纲目》曰:“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根据以上本草所述及附图考证,与鹿角及其原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相符。

  【动物形态鉴定

  1.梅花鹿:体长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200kg以上。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苌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

  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药材性状鉴定

  1.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着生,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分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有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梭,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具蜂窝状孔。气微,味微咸。

  2.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骨钉断续排成纵棱,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有光泽。

  3.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中部具蜂窝状细孔。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中部类白色。气微,味微咸。

  【药材显微鉴定】取梅花鹿角和马鹿角新鲜横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梅花鹿角骨密质显亮白色,骨疏质显灰白色荧光。马鹿角骨密质显淡蓝色,骨疏质显蓝褐色荧光。

  【生境分布】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目前野生较少。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采集加工】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饮片炮制】洗净,锯段,用温水浸泡,捞出,镑片,晾干;或锉成粗末。

  【性能功用】咸,温。归肝经、肾经。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内服:6~15g,水煎服。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


关键字:鹿角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鹿角霜蒲公英治龟头炎/偏方秘方(3)
  • 鹿角霜治附件炎/偏方秘方(2)
  • 鹿角霜熟地治丹毒/偏方秘方(1)
  • 鹿角霜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
  • 鹿角胶颗粒/中成药大全(3)
  • 鹿角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3)
  • 扶阳益火膏/膏方(3)
  • 鹿角胶煎/膏方(0)
  • 专翕大生膏/膏方(1)
  • 长春方/膏方(0)
  • 龟鹿二仙酒/药酒大全(31)
  • 鹿附补阳酒/药酒大全(2)
  • 温肾益髓酒/药酒大全(13)
  • 参鹿补肾酒/药酒大全(1)
  • 保真酒/药酒大全(2)
  • 鹿角生血酒/药酒大全(2)
  • 参鹿酒/药酒大全(4)
  • 鹿甲酒/药酒大全(1)
  • 茄皮鹿角酒/药酒大全(4)
  • 阳和汤/中药方剂(0)
  • 龟鹿二仙胶/中药方剂(1)
  • 鹿角藤/中国植物志(3)
  • 鹿角霜/中药图谱(4)
  • 鹿角胶/中药图谱(2)
  • 鹿角/中药图谱(6)
  • 太白鹿角/中华本草(3)
  • 鹿角霜/中华本草(3)
  • 鹿角芦荟/中华本草(2)
  • 鹿角胶/中华本草(2)
  • 鹿角草/中华本草(5)
  • 鹿角/中华本草(2)
  • 大萼鹿角藤/中华本草(2)
  • 鹿角草/中草药汇编(5)
  • 大萼鹿角藤/中草药汇编(1)
  • 鹿角/中药材(11)
  • 太白鹿角/中草药大全(3)
  • 鹿角霜/中草药大全(1)
  • 鹿角芦荟/中草药大全(3)
  • 鹿角胶/中草药大全(4)
  • 鹿角草/中草药大全(2)
  • 鹿角菜/中草药大全(2)
  • 鹿角/中草药大全(0)
  • 大萼鹿角藤/中草药大全(1)
  • 鹿 角/中药材(22)
  • 龟鹤二仙茶/药茶(2)
  • 菜部·鹿角菜/本草纲目(0)
  • 龟鹿二仙胶/传统方剂(2)
  • 阳和汤/传统方剂(5)
  • 二十五味鹿角丸/藏药标准(5)
  • 鹿角霜/中国药典2015年版(17)
  • 鹿角胶/中国药典2015年版(30)
  • 鹿角/中国药典2015年版(18)
  • 鹿角/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鹿角霜/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鹿角胶/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大萼鹿角藤/中药手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