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饮片炮制> 浏览文章
  【药材来源】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或光知母。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煨制(《圣惠方》),焙制(《指迷》),炒制(《宝产》),酒炒、酒拌炒黑(《妇人》),盐水炒(《扁鹊》),盐酒拌炒(《疮疡》)等方法。元代有酒洗(《脾胃论》)、酒浸(《瑞竹》)等方法。明代增加了蜜水拌炒(《入门》)、入乳汁盐酒炒(《回春》)、童便浸(《准绳》)、姜汤浸(《保元》)等炮制方法。清代基本上沿用明代以前的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知母: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除去毛屑。

  2.盐知母:取净知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变色,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知母片每100千克用食盐2千克。

  【饮片性状】知母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或长条状片。周边黄棕色至棕色,表面黄白色,质硬脆。味微甜略苦,嚼之黏性。盐知母色泽加深,偶有焦斑,略带咸味,嚼之带黏性。

  【质量标准】知母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含芒果苷不得少于0.70%,含知母皂苷BⅡ不得少于3.0%。知母饮片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含芒果苷不得少于0.5%,知母皂苷BⅡ不得少于3.0%。盐知母酸不溶性灰分木得过2.0%,含芒果苷不得少于0.40%,知母皂苷BⅡ不得少于2.0%。

  【炮制目的】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经、胃经、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能。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劳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

  知母生品苦寒滑利,善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肺火喘咳,肺热咳嗽,胃热壅盛,高热烦渴,大便燥结等。盐知母可引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并善清虚热。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痛,及阴虚尿闭等。

  【应用选择

  1.生用

  (1)邪热亢盛:常与石膏、甘草、粳米同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如白虎汤(《伤寒论》)。

  (2)肺火喘咳:常与桑白皮、款冬花、贝母等同用,具有泻肺火,止咳喘的作用,用于肺火炽盛,肃降失常,咳嗽气喘,胸闷而烦,身热口干,如知母散(《准绳》);若与贝母、杏仁、葶苈(略炒)等同用,用于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如二母汤(《济生方》)。

  (3)阴虚燥结:常与大黄、玄参、麦门冬等同用,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温病下后热不退或退未尽,津液受灼,口燥咽干,大便燥结,如护胃承气汤(《条辨》)。

  (4)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山药等同用,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内热伤津的消渴病,如玉液汤(《参西录》)。

  (5)虚火上升:常与熟地黄、黄柏(童便炒)、天花粉等同用,具有泻火补阴的作用,用于虚火上升,喉痛生疮,热毒喉闭,如清火补阴汤(《古今医鉴》)。

  2.制用(盐制品)

  (1)肾虚火旺:常与黄柏、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盛,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如滋阴八味丸(又名知柏地黄丸)(《景岳》);若与白芍、盐黄柏、熟地黄等同用,用于阴虚火旺,唾血鲜红,如滋阴降火汤(《杂病源流犀烛》)。

  (2)阴虚咳嗽:常与生地黄、天门冬、五味子等同用,具有滋阴止咳的作用,用于阴虚火动而后嗽,如滋阴清化丸(《回春》)。

  (3)翳膜遮睛:常与怀生地(酒洗)、黄柏(酒炒)、沙苑蒺藜(炒)等同用,具有滋阴明目的作用,用于翳膜遮睛,羞涩多泪,及暴赤热眼,如明目地黄丸(《回春》)。

  (4)骨痿:常与生地黄、黄柏(盐水炒)、金毛狗脊等同用,具有滋阴补髓的作用,用于骨痿、腰脊不举,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如滋阴补髓汤(《医醇媵义》)。

  【现代研究】知母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知母皂苷A-Ⅰ、A-Ⅱ、A-Ⅲ、A-Ⅳ、B-Ⅰ、B-Ⅱ,知母的皂苷元主要有萨尔萨得皂苷元、吗尔考皂苷元、新芰脱皂苷元;黄酮类:芒果苷,异芒果苷;多糖类:知母多糖A、B、C、D;生物碱类:胆碱,尼克酰胺;有机酸类:鞣酸,烟酸。

  知母能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所致兔的高热,且作用持久。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知母多糖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知母皂苷对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对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有较好疗效。

  据报道,传统应用清炒法去毛,但常易过火甚至炒焦而影响疗效,若改用切片干燥后在糖农锅中转运,撞去毛再筛净,此法省工省时省力。另有实验研究报道:知母外皮中皂苷含量较高,药理实验其体外抑菌作用也很强,毛知母比光知母(知母肉)药效学更显著,故不去知母外皮更为合理嗍。有报道,知母毛皮肉中芒果苷的含量分别为0.305%、0.519%、0.826%。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知母各炮制品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结果知母各炮制品中菝葜皂苷元含量都较生品高,其中盐炙品增加最为显著。增高的顺序为盐炙>;麸炒>;清炒>;酒炙>;生品。知母不同炮制品均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提高耐缺氧能力及拮抗心率加快作用。其中也以盐制品较生品作用略强。初步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从实验结果可知,知母经炮制后,可起到杀酶保苷作用,有利于药材的贮存。

  从薄层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知母根须与根茎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知母根须具备一定的利用价值。含量测定结果,知母根须中总皂苷含量为9.0%~9.5%,芒果苷含量为0.774%~1.028%。其中总皂苷含量与根茎无明显差异,但芒果苷含量比根茎高。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知母盐炙的工艺为:取知母片100克,用3%盐加水配成15ml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药材吸尽,置炒制容器内,180℃炒制8分钟,取出放凉,即得。但在大多数省市的炮制规范中盐炙知母用盐量为2%,故在用盐量改为2%。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炒、麸炒、蜜炙、酒炒等。

  2.文献摘录酒浸曝干,恐寒伤胃气也(《汤液》)。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汤液》)。上颈行经,皆须用酒炒(《汤液》)。苦,阴中微阳,凉肾经,本药上颈行经用酒炒(《珍珠囊》)。去净皮毛,忌犯铁器,引经上颈,酒炒才升,益肾滋阴,盐炒便入《(《蒙筌》)。补药盐水或蜜水蒸或炒(《入门》)。忌铁器,生用泻胃火,酒炒泻肾火(《回春》)。

  【总结】知母古代炮制方法有煨制、焙制、炒制、酒制、姜制、盐制等法。现代沿用生知母及盐知母。知母苦寒,滑利,生品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盐炙引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并善清虚热。蜜炙法、姜炙法已失传,但从治疗病证看,对于肺热咳嗽,应恢复蜜炙法,对肺寒湿嗽,则应用姜炙法为好。知母有良好的退热抑菌作用,现代临床以本品配石膏组成复方制剂,治乙脑、流脑、流感及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等,均有较好的效果,还可治慢性气管炎及肺结核潮热。

  知母内含多量的黏液质,软化切片时,不宜水泡,以免黏液质溶出,使药物发黏,影响饮片的切制。本品易受潮生霉,变成黄棕色,若内心发黑即失效变质,不宜再使用。


关键字:知母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知母/经典中药(10)
  • 盐知母治早泄/偏方秘方(3)
  • 石膏知母治小儿水痘/偏方秘方(1)
  • 生石膏知母治小儿夏季热/偏方秘方(3)
  • 知母黄柏治性欲低下症/偏方秘方(0)
  • 知母车前子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秘方(5)
  • 益母草知母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秘方(1)
  • 知母黄柏治精液不液化/偏方秘方(1)
  • 生地知母治血精症/偏方秘方(4)
  • 柴胡知母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2)
  • 知母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2)
  • 八珍膏/膏方(0)
  • 知母龙骨炖小母鸡/药膳食疗(1)
  • 知母旗鱼汤/药膳食疗(0)
  • 知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3)
  • 知柏滋肾酒/药酒大全(0)
  • 知母水提物/中药提取物(1)
  • 白虎加桂枝汤/中药方剂(1)
  • 桂枝芍药知母汤/中药方剂(1)
  • 清肾汤/中药方剂(4)
  • 白虎加人参汤/中药方剂(1)
  • 玉液汤/中药方剂(6)
  • 二冬汤/中药方剂(0)
  • 虎潜丸/中药方剂(2)
  • 升陷汤/中药方剂(0)
  • 知母/中药图谱(3)
  • 知母/中华本草(3)
  • 知母/中草药大全(17)
  • 知母/中药材(17)
  • 连知茶/药茶(14)
  • 知柏茶/药茶(22)
  • 白虎茶/药茶(28)
  • 石喉茶/药茶(8)
  • 紫母茶/药茶(3)
  • 清金风芩茶/药茶(1)
  • 百合知母茶/药茶(1)
  • 草部·知母/本草纲目(3)
  • 草部·沙参/本草纲目(3)
  • 白虎汤/传统方剂(15)
  • 四妙丸/传统方剂(2)
  • 玉液汤/传统方剂(2)
  • 养金汤/传统方剂(5)
  • 知柏地黄丸(又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传统方剂(6)
  • 大补阴丸/传统方剂(1)
  • 升陷汤/传统方剂(10)
  • 化斑解毒汤/传统方剂(4)
  • 化斑汤/传统方剂(40)
  • 知母/中草药大全(18)
  • 知母/中国药典2015年版(17)
  • 知母/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知母/中药手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