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材种植> 浏览文章
  【概述】知母为较常用中药材,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主产于河北易县、涞源、张北、邢台,山西五台、代县、晋城以及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处。多为野生。

  【生长环境】 知母多野生于200~1000米的向阳山坡、草原、地边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褐土及腐殖质壤土。知母适应性很强,喜温暖、耐干旱,并具有耐寒性。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腐殖质土或沙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厩肥2000~3000千克、饼肥40~50千克、磷肥30千克,均匀地撒入土内。耕地20厘米深,整平做畦,畦宽130厘米。

  2、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知母种子于大暑前后陆续成熟,采收后脱粒去净杂质,存放于通风干燥处备用。如春播4月份,秋播10~11月,在整好的畦内,按30~35厘米行距开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然后覆土,整平,稍镇压,并浇水。播后保持畦面湿润,20天左右出苗。每667平方米需种子1~1.5千克。秋播发芽率较高,出苗整齐。

  (2)分根繁殖:春栽于解冻后,发芽前;秋栽于地上茎叶枯萎叶黄后进行。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15~20厘米开穴,穴深7厘米,将刨出的地下根茎剪去残茎叶及须根,把有芽头的根茎掰成4~7厘米的小段,每穴放一段,芽头朝上。栽后覆土,浇水。也可在栽种前灌1次大水,再整地做畦栽种,但畦面不要过湿,以防烂根。每667平方米需种用根茎90千克。

  【栽培管理

  1、播植后的管理:播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20天左右出苗。苗高3~4厘米时松土除草;苗高7~10厘米时,按15~20厘米的株距定苗。苗期如遇气候干燥,应适当浇水。用根茎分株栽培的知母上年生长较慢,应浇小水,第2年生长旺盛,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分根栽种的当年和种子直播的第2年。在苗高15~20厘米时,每667平方米追施过磷酸钾20千克加硫酸铵10千克。施肥时在行间开沟,施后结合松土将肥料埋入土内。如不需留种,应及时剪去花葶。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排除积水。

  2、病虫害防治:知母的抗病害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用农药进行特殊防治。主要害虫为蛴螬,为害幼苗及根茎。可用常规方法防治。

  【收获与加工】家种知母和野生知母均在春秋两季采挖。春季于解冻后,发芽前;秋季于地上茎叶枯黄后至上冻前。用镐将地下根茎刨出,去掉茎叶、须根及泥土,即为鲜知母。春秋两季适时采收的鲜知母折干率高,质量好。野生知母一般以秋季收获为宜,因为春季发芽前不易发现,而发芽后采收对质量有一定影响。家种知母的收获周期,用种子繁殖的需4或5年,用根茎繁殖的需3或4年。将鲜知母晒干或炕干者称毛知母。将鲜知母趁鲜时除去外皮晒干者称知母肉或光知母。

  【药材形状

  1、毛知母: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厘米,直径0.8~1.5厘米,一端有浅黄色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有黄棕色残存的叶痕,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有黏性。

  2、知母肉:较毛知母瘦小,长约12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无栓皮及毛状物,但偶有残留的小片栓皮,有扭曲的纵沟,一侧可见多数不规则散在的小形根痕。


关键字:知母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知母/经典中药(10)
  • 盐知母治早泄/偏方秘方(3)
  • 石膏知母治小儿水痘/偏方秘方(1)
  • 生石膏知母治小儿夏季热/偏方秘方(3)
  • 知母黄柏治性欲低下症/偏方秘方(0)
  • 知母车前子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秘方(5)
  • 益母草知母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秘方(1)
  • 知母黄柏治精液不液化/偏方秘方(1)
  • 生地知母治血精症/偏方秘方(4)
  • 柴胡知母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2)
  • 知母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2)
  • 知母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
  • 八珍膏/膏方(0)
  • 知母龙骨炖小母鸡/药膳食疗(1)
  • 知母旗鱼汤/药膳食疗(0)
  • 知柏滋肾酒/药酒大全(0)
  • 知母水提物/中药提取物(1)
  • 白虎加桂枝汤/中药方剂(1)
  • 桂枝芍药知母汤/中药方剂(1)
  • 清肾汤/中药方剂(4)
  • 白虎加人参汤/中药方剂(1)
  • 玉液汤/中药方剂(6)
  • 二冬汤/中药方剂(0)
  • 虎潜丸/中药方剂(2)
  • 升陷汤/中药方剂(0)
  • 知母/中药图谱(3)
  • 知母/中华本草(3)
  • 知母/中草药大全(17)
  • 知母/中药材(17)
  • 连知茶/药茶(14)
  • 知柏茶/药茶(22)
  • 白虎茶/药茶(28)
  • 石喉茶/药茶(8)
  • 紫母茶/药茶(3)
  • 清金风芩茶/药茶(1)
  • 百合知母茶/药茶(1)
  • 草部·知母/本草纲目(3)
  • 草部·沙参/本草纲目(3)
  • 白虎汤/传统方剂(15)
  • 四妙丸/传统方剂(2)
  • 玉液汤/传统方剂(2)
  • 养金汤/传统方剂(5)
  • 知柏地黄丸(又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传统方剂(6)
  • 大补阴丸/传统方剂(1)
  • 升陷汤/传统方剂(10)
  • 化斑解毒汤/传统方剂(4)
  • 化斑汤/传统方剂(40)
  • 知母/中草药大全(18)
  • 知母/中国药典2015年版(17)
  • 知母/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知母/中药手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