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材种植> 浏览文章
  【概述】黄芩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能,行销国内外。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根。分布于东北三省,以及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甘肃等省。主要为野生,近代已试改家种成功。

  【生长环境】黄芩生长于石砾质或黏土质山坡、山顶草原、丘陵坡地、草原,也常见于较干旱的荒山坡、土岗以及草原型石砾质山地阳坡。喜温和气候和光照,耐旱且耐寒,适宜于中性或偏碱性,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

  【种植技术

  1、选地:栽培黄芩以排水良好,肥沃的腐殖质土壤和沙质壤土为最好,表土宜深厚膨软,下层土含有沙砾。低湿地排水,不良及黏性强而坚硬的土壤,不适宜栽种。气候宜于温暖而稍微寒冷的温带北部与中部地方,降雨量适中的地域。

  2、采种育苗:选择发育良好健壮的2~3年生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通常7月开花,9月果实逐渐成熟,就可采收,待干燥后储藏;或与土沙混合,埋藏在土中。选气候温暖,阳光照射良好的地方设置苗床。将土地翻耕,打碎土块,同时施以腐熟堆肥、人粪尿及草木灰作基肥,以土壤充分混合,再整理宽100~200厘米的畦,畦长可视地形而定。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采用撒播或条播均可。撒播时注意疏密要均匀,条播距离7~10厘米,播后覆薄土一层,土面再盖稻草,以防畦面干燥板结,使种子发芽整齐良好。发芽后除去覆草,在幼苗生长茂密的部分,要拔除弱小的幼苗,如见有杂草发生,也须随时拔掉。在育苗期宜施入粪尿1~2次,到幼苗生长13~17厘米时,可进行定植。

  3、移栽:定植移栽期在秋季的9月,或在春天的4~5月。植前先将土地作畦,宽67厘米,株距23~26厘米。选发育良好的壮苗,每穴载1株,覆土轻压,使根部与土壤密结。

  4、分株繁殖:4月上旬于黄芩根茎萌发新芽以前,挖出3年生的黄芩全株,选择无病虫害且根茎比较完整者,将主根切除供药用,然后依根茎自然形状用刀劈开,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2厘米栽植即可。

  【栽培管理

  1、松土除草:幼苗栽植成活后,随时注意除草,并松土与培土2~3次。松土宜浅,注意勿伤根部,以免腐烂。

  2、施肥:基肥用堆肥、大豆饼、草木灰等。追肥用人粪尿与硫酸铵等。在生长期间分期施用追肥2~3次。

  3、摘除花蕾:当花蕾发生时,及时摘除,以促进根部发育生长。

  4、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叶枯病,危害叶片,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少量发生时,可挖出病株烧掉,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4天1次,连续2~3次。

  【收获与加工】春秋两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再晒至全干。

  【药材形状】呈圆锥形,长7~27厘米,直径1~3厘米,根头粗大,有茎痕或残存茎基。表面黄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并具疣状支根痕,老根中心有枯心,内部暗褐色,俗称枯芩;新根色鲜,内部充实,无枯心,俗称子芩。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绿色,木部黄棕色。气微,味苦。


关键字:黄芩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黄芩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2)
  • 黄芩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2)
  • 黄芩/经典中药(3)
  • 黄芩丹皮治小儿水痘/偏方秘方(2)
  • 黄芩甘草治婴幼儿腹泻/偏方秘方(13)
  • 黄芩虎杖治慢性盆腔炎/偏方秘方(5)
  • 柴胡黄芩治精神分裂症/偏方秘方(0)
  • 乌梅黄芩治烧烫伤/偏方秘方(1)
  • 黄芩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黄芩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5)
  • 黄芩素铝胶囊/中成药大全(3)
  • 大黄膏/膏方(10)
  • 祛毒膏/膏方(2)
  • 苦黄酊/药酒大全(1)
  • 王氏止痛药酒/药酒大全(4)
  • 黄芩药酒/药酒大全(1)
  • 黄芩黄酮/中药提取物(5)
  • 黄芩散/中药方剂(4)
  • 四物加黄芩黄连汤/中药方剂(5)
  • 葛根黄芩黄连汤/中药方剂(1)
  • 三物黄芩汤/中药方剂(1)
  • 大金花丸/中药方剂(1)
  • 柴葛解肌汤/中药方剂(3)
  • 二冬汤/中药方剂(0)
  • 当归散/中药方剂(4)
  • 黄 芩/20版中药材(8)
  • 黄芩/中药图谱(7)
  • 直萼黄芩/中华本草(3)
  • 乌苏里黄芩/中华本草(7)
  • 念珠根黄芩/中华本草(3)
  • 黄芩子/中华本草(2)
  • 黄芩/中华本草(6)
  • 红茎黄芩/中华本草(5)
  • 峨眉黄芩/中华本草(2)
  • 刺黄芩/中华本草(1)
  • 薄叶黄芩/中华本草(5)
  • 紫背黄芩/中草药汇编(3)
  • 黄芩解毒散/中药散剂(50)
  • 黄芩可溶性粉/中药粉剂(29)
  • 黄芩提取物/中药_提取物(27)
  • 直萼黄芩/中草药大全(14)
  • 紫背黄芩/中草药大全(5)
  • 乌苏里黄芩/中草药大全(4)
  • 念珠根黄芩/中草药大全(5)
  • 丽江黄芩/中草药大全(4)
  • 红茎黄芩/中草药大全(2)
  • 黄芩子/中草药大全(5)
  • 黄芩/中草药大全(13)
  • 峨眉黄芩/中草药大全(3)
  • 黄芩地锦草散/中药散剂(39)
  • 黄芩茶/药茶(14)
  • 芩竹茶/药茶(18)
  • 芩葶茶/药茶(11)
  • 芩芍茶/药茶(10)
  • 黄芩清畅茶/药茶(8)
  • 芩芷茶/药茶(8)
  • 芩冬茶/药茶(13)
  • 大黄枳芍茶/药茶(23)
  • 夏芩茶/药茶(17)
  • 升芩茶/药茶(8)
  • 升麻清疮茶/药茶(10)
  • 升麻清肺茶/药茶(6)
  • 荷叶止崩茶/药茶(2)
  • 白术安胎茶/药茶(8)
  • 苍芍芩茶/药茶(5)
  • 百部芩丹茶/药茶(1)
  • 清金风芩茶/药茶(1)
  • 莲子清心茶/药茶(3)
  • 小柴胡茶/药茶(4)
  • 柴芩茶/药茶(5)
  • 郁芩茶/药茶(4)
  • 滚痰丸/传统方剂(63)
  • 普济消毒饮/传统方剂(8)
  • 小柴胡汤/传统方剂(8)
  • 龙胆泻肝汤/传统方剂(12)
  • 黄连解毒汤/传统方剂(14)
  • 柴葛解肌汤/传统方剂(14)
  • 刺黄芩/中草药大全(8)
  • 草地黄芩/中草药大全(5)
  • 薄叶黄芩/中草药大全(7)
  • 薄叶黄芩/中草药大全(7)
  • 四黄膏/传统方剂(6)
  • 清肺饮/传统方剂(7)
  • 黄芩滑石汤/传统方剂(8)
  • 清金化痰汤/传统方剂(9)
  • 沉香化气丸/传统方剂(4)
  • 固经丸/传统方剂(13)
  • 固经汤/传统方剂(4)
  • 茜根散/传统方剂(4)
  • 保阴煎/传统方剂(16)
  • 泻肺饮/传统方剂(10)
  • 泻肝散/传统方剂(6)
  • 黄芩汤/传统方剂(21)
  •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汤)/传统方剂(22)
  • 普济消毒饮/传统方剂(4)
  • 柴葛解肌汤(程氏)/传统方剂(12)
  • 辛夷清肺饮/传统方剂(35)
  • 柴葛解肌汤(陶氏)/传统方剂(359)
  • 黄芩苷/化学品物性数据库(3)
  • 黄芩/中草药大全(18)